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试用)为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根据农村土地整治相关政策要求,制定本指南。一、总则1.基本原则示范项目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实现耕地总量增加、高产农田比重增加;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布局结构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2.基本条件示范项目的确定和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并与村镇体系等规划做好衔接,主要安排在城镇郊区、中心村镇,以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城镇化地区。示范项目要以县为单位相对集中安排,可以涵盖单个或多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实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要严格执行增减挂钩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在增减挂钩试点范围内,且增减挂钩指标不超过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3.程序性要求3.1专项调查实施方案编制前,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专项调查,查清拟建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等级,分析本地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及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了解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治意愿。项目区选择3.2项目区选择示范项目要选择村民自愿、政府重视、村级班子号召力强,整治类型有代表性、资源有潜力,外部相关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的村设置项目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乡(镇)为单位设置项目区。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并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规划等相协调;版本号1006.04—1—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2)项目实施应体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本要求,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3)项目建设应能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项目实施应符合当地群众意愿,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土地合法权益。3.3规划设计项目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开展项目区规划设计,确定项目范围、布局和整治时序,落实新增耕地、建设用地整治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和各类工程建设内容。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项目的由来和背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2)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划定项目分区,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落实新增耕地来源;(3)选定规划方案,确定建设内容,明晰工程分类,明确设计深度;(4)汇总工程量,估算项目投资,确定筹资计划;(5)分析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6)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结论。涉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内容还应包括:(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民住宅建设、拆迁补偿安置等各类工程建设内容和时序;(2)周转指标规模及使用、归还计划;(3)土地权属调整、安置补偿方案;(4)各类资金支出范围和使用条件。3.4论证与听证论证与听证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并对论证后的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听证,经所涉及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涉及农户搬迁的,要由乡镇人民政府与被搬迁农户签署同意搬迁意见。3.5申报与审批申报与审批示范项目原则上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申报,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国土、财政部门在各单个项目审核的基础上,汇总相关数据资料,组织编制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备案。省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版本号1006.04—2—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国土、城乡建设、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按现行审批程序申报审批,并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和验收。4.实施方案编写实施方案编写《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是根据示范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计划安排等相关控制性指标,以项目区为单元,在完成相关规划设计、落实工程建设内容(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等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经省级国土、财政部门组织审核后,汇总相关数据资料,从省级示范项目建设的宏观层次,设定项目实施流程、进行工程量年度分解,据此安排估算资金的年度分配,并提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的制度与措施。实施方案应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项目概况,确定编制依据;(2)落实项目区和实施片区,确定土地整治的面积与范围、新增耕地规模、提高粮食产能总量、节约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提供相关汇总数据;(3)明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建设任务和年度计划;(4)明确项目组织部署,说明项目公告、监理、招投标等制度安排;(5)核实项目建设条件,组织施工布置,制定主要工程措施;(6)提出项目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措施。二、编写大纲编写大纲《实施方案》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制目录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1.2项目概况1.3建设内容与投资1.4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2.项目分析2.1合法性分析2.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2.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2.5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6潜在风险分析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版本号1006.04—3—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3.1规划目标3.2建设标准3.3总体布局3.4工程量汇总4.投资估算4.1编制说明4.2费用构成4.3资金筹措5.效益评价5.1社会效益分析5.2生态效益分析5.3经济效益分析6.实施计划6.1实施流程6.2年度建设计划6.3年度投资计划6.4监测与评价7.实施准备7.1组织部署7.2项目公告7.3项目监理7.4项目招投标8.实施控制8.1进度控制8.2资金控制8.3质量控制8.4安全控制9.实施管理9.1协调管理9.2权属管理9.3变更管理9.4验收管理9.5档案管理9.6后期管护10.实施保障10.1组织保障10.2政策保障10.3制度保障10.4技术保障11.结论与建议11.1结论11.2建议版本号1006.04—4—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分析项目提出的缘由。从宏观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城乡用地矛盾的意义;从项目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1.2项目概况说明项目名称、项目区位置、范围与地貌类型、工程类型模式;列出各项目区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新增耕地面积;分析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景;说明项目实施对提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1.3建设内容与投资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工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1.4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指导原则与编制与编制依据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原则,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及其他基础资料,说明主要资料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方法。2.项目分析.2.1合法性分析(1)法律法规分析项目建设与有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分析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一致性。(3)其他规划说明项目与基础设施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退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一致性。2.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针对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的改善措施。主要对影响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可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加以改善的水、土、生态等限制性因素(包括有效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土壤肥力降低、版本号1006.04—5—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耕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等)进行分析。2.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需分析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闲置(废弃)或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前期挂钩置换试点经验、群众意愿等。说明拆旧区与建新区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拆旧区耕地增加潜力;说明建新与拆旧的协调衔接关系;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方案的实施对提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2.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新增耕地来源。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基础资料,查明项目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落实新增耕地来源。2.5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县级项目申报材料中要包含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出具专项报告及论证意见,省级国土部门在相关资料汇总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对示范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平衡状态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分析结论。2.6潜在风险分析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工程条件、技术条件、资金条件、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项目进行中及实施后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潜在风险的对策措施。其中自然条件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水文气象方面,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雨雪、洪水、滑坡、泥石流、塌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和其他影响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潜在风险主要针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生态变化和环境影响;工程条件潜在风险主要存在于地质地基条件方面,表现为项目规划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导致的工作量增加和工期延长等;技术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差异以及特殊工艺的处理等;资金条件潜在风险表现为要素市场价格波动、金融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等;社会影响潜在风险表现为项目实施导致的权属调整纠纷、补偿安置标准、农民长远生计保障等。版本号1006.04—6—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3.1规划目标说明项目实施所预期达到的规划效果。规划目标的确定需充分考虑项目建设背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合理确定重大项目所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分区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包括扩大农用地及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提升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3.2建设标准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合理确定田块规格、平整度、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等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并说明选取依据。3.3总体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对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面积,选定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佳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与分布。3.4工程量汇总根据各单个项目区规划设计成果汇总工程量。4.投资估算.4.1编制说明投资估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要求编制;人工单价费和定额不足部分可依据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材料、设备等单价按照编制年市场价格水平确定。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以预算结果乘以1.1的扩大系数确定项目估算。4.2费用构成说明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4.3资金筹措提出项目投资组成、投资承诺意见和资金筹措方式。版本号1006.04—7—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指南5.效益评价.效益评价5.1社会效益分析阐述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在保护耕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5.2生态效益分析阐述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木覆盖、优化生态结构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