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名讳.(huì)喟.然(wèi)石垣.(yuán)怵.目(chù)B.媛.女(yuàn)啁.啾(zhǒu)诟.厉(góu)寒碜.(chen)C.慰藉.(jí)修葺.(qì)中枢.(shū)镆铘.(xié)D.荫.庇(yìn)浸渍.(zé)纶.巾(guān)褴褛.(lǚ)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醍醐贯顶趋之若鹜言简意赅重蹈覆辙B.莫名其妙不寒而栗理尚往来璀璨多彩C.恰如其分烟熏火缭不容置喙返璞归真D.无动于衷举世瞩目格物致知目不暇接3.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有错误..一组是A.大彻.大悟(明白)迁延..顾步(进进退退)不假.思索(依靠)B.待人接物.(众人)各有千秋..(流传久远)深恶痛.疾(痛恨)C.老气横.秋(充满)所向披靡..(草木被吹倒)梦寐.以求(醒来)D.不伦.不类(同类)望洋..兴叹(仰视的样子)疲弱不堪.(忍受)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科学家们想,此前▲_是在实验室里的,▲_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在自然环境中,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A.不仅而且但是如果B.不论还是那么如果C.不论还是如果只要D.不仅而且如果只要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这个结论也许太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不得不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B.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播中的伦理关切如果过于急迫,有时难免导致事实被歪曲,真相被掩盖,结果反而对社会的道德气氛造成伤害的恶果。C.辛词比其它文人诗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相涂抹而成的。D.诗词对人的意义不在于死记硬背,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遭遇、心境、喜怒哀乐。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直升机驾驶员厄歇尔说:“可是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B.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直站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C.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的印象如何我不得知,但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划,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夸张)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D.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的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议论)B.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描写)C.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说明)D.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抒情)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A.《托尔斯泰传》传记罗曼·罗兰英国B.《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议论文乔治·萨顿美国C.《过去的年》散文莫言中国D.《回忆鲁迅先生》散文萧红中国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在她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用朴素甚至接近于家常的话语,表露出对世界万物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B.《茶馆》沿用“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的传统戏剧结构法,巧妙地借助茶馆这个平台,反映社会的变迁。C.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写于20世纪40年代,诗歌由眼前的现实情景展开联想,由物质的画面走向精神的沉淀,既简单,又复杂。D.《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扣住作为基础学科的天文、地学、生物、化学四门学科和“最基础的”物理、数学的关系加以说明,反映现代自然科学严密、综合的特点。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的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飞去了。(选自鲁迅《药》)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1.下列关于选文中环境描写的分析正确的是A.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B.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C.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愿望。D.充满了强烈的象征色彩。12.选文中四处破折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处破折号起到了转折的作用。B.第二处破折号起到了解释的作用。C.第三处破折号起到了总结的作用。D.第四处破折号起到了声音延长的作用。1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错误..的是A.两个母亲的姓氏隐喻了古老的中国。B.夏瑜的母亲是一个有觉醒意识的下层女性。C.华小栓的母亲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下层女性。D.两个母亲上坟时都流露出了她们丧子的痛苦。14.下列关于全文的分析错误..的是A.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在结尾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B.华小栓的死显示了辛亥革命的“药”医治不了中国社会的“病”。C.小说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夏瑜这个人物形象。D.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二)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明林叔学《荔枝花》诗说“苞蕊还分雄与雌”,应.是从果农那里得来的知识。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明屠本畯有一首诗,叙述煎荔枝的方法,说“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大概..是关于荔枝蜜最早的记载。(选自贾祖章《南州六月荔枝丹》)15.下列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是A.荔枝的花期B.荔枝的花形C.荔枝的花序D.荔枝的花香16.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17.关于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阐述不正确...的是A.“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明了荔枝的花期早晚随品种而不同。B.引用明林叔学《荔枝花》中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文学色彩。C.“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数据明确,更具说服力。D.引用“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强调荔枝花多,但是结实相对较少。18.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限定范围强调有完全花的荔枝品种很少。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B.“应”表示理所当然,肯定荔枝的花分雄雌知识来自于果农。C.“往往”表示时常发生,表明荔枝的雌雄花同时开放的情况比较少见。D.“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意思是屠本畯的诗可能是关于荔枝蜜最早记载。19.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同品种的荔枝,花期早晚也不同。B.大多数荔枝只有雄花或雌花。C.选择不同品种的荔枝混栽在一起,可以增加受粉机会。D.荔枝成为重要的蜜源植物是因为它花多,花期又长。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20.下列各句中“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摄乎大国之间B.进乎技矣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生乎吾前2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C.莫春者,春服既成D.赢粮而景从22.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若属皆且为所虏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C.且庸人尚羞之D.会盟而谋弱秦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故遣将守关着,被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雨霖铃》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B.《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待坐》有完整的结构,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C.《过秦论》的写作意图是借“过秦”以“诫汉”,希望汉文帝以此为鉴,推行仁政。D.《〈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写的一篇序言,分析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6.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27.本篇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28.怎样理解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2分)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种修辞手法。(4分)(二)“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指出了值得注意倾向。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青年人满怀希望,向往将来,进取心强,求知心切。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这些优点是极可宝贵的。不过,由于经验不足,思虑不周,受骗上当者,也大有人在。因此,自觉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是一件大事。进一步说,许多实践活动的共同要求是“创新”:或者发现新事物,或者发明新器皿,或者建立新理论,或者写出新作品。总之,贵在一个“新”字。而“新”,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要创新,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隔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其实都不对。善于思考的人,既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又能超越前人的思想,在充分调查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相反,不向群众学习,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坚持错误的主观成见,决不会产生正确的思想。(选自王梓坤《贵在一个“新”字——略谈独立思考》30.选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2分)31.说出开头引用德国谚语作用。(2分)32.如何理解选文中划线句子?(3分)33.为什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