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研计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班/幼小衔接教研计划一、幼小衔接教研背景和意义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幼小衔接的提出是教育发展的必要。幼小衔接是指学前一年,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方式转向小学的过渡期。学龄前和学龄期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教育目标、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比如入小学老师反馈:才来的第一周会哭,不主动结交朋友,两三句话不对就会打架,上课坐不住,随便下位。书写困难(不会执笔),写作业拖沓、速度慢,不会记作业,不会做“值日”,丢三落四,上课期间频繁如厕、喝水,上课、下课傻傻分不清。不适应的情况总结起来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语言理解能力差、听觉记忆水平低下、多动、逻辑思维能力不高、人际交往存在障碍以及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业成绩低下。到底该怎么办呢?怎么实际的减缓这个坡度?怎样克服社会适应困难,学习适应困难让幼儿自信,顺利的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呢?这就是我们幼小衔接教研组现在需要研讨的课题。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都比较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而且,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后的乃至于适应社会后的发展。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但现实是市面上幼小衔接的课程纷繁复杂,不系统,且有小学化倾向。而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也因地区差异,家长的诉求不同而百口难调。而幼儿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下,收获了什么,也没有一个可行性的实践评价。我们幼儿园通过3年的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根据3年的实践,逐步确定课程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全面发展幼儿的各项综合能力,通过前期努力已经基本完善了秋季学期的课程内容,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有主体课,也有班级特色课。教师也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缩小幼小衔接的坡度,但作为教师教研的一种形式,目前还有很多不够全面和完善的地方。从总体来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原有的幼小衔接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2、幼儿教师的短期效应观念,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3、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教育要求与小学教育要求不同,幼小教师接触机会很少。4、城市的居住环境,独生子女,核心家庭的增加,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5、幼儿大多都是外转进来,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原幼儿园可能忽视幼儿个性的正常发展,保教不能并重,往往是“保育过度”或“教育片面”,所以幼儿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差异很大。6、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还不够清晰和全面,没有一个适宜的学生发展评价方案。这个问题不紧存在于中国,也是世界性的一个问题。它广泛地涉及到家庭、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深入地开展“有效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和改革”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二、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建构主义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让教学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于社会。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3、做中学,做中慧教育理论。教育要回归生活,也是为生活做奠基,不仅要培养幼儿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还应让幼儿自己感受快乐和幸福。让幼儿在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中成长。本学年我们将在教育专家,肖园长的带领下一起共同研讨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自信,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同时教师在研讨中也能共创成长,从教育者向研究者转变。三、教研目标:(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让幼儿的好习惯养成贯穿整个幼小衔接阶段。(二)、开展教育活动,收集优化课程,发扬特色课程。1、设计适宜幼儿发展提升的主题课程2、优化课程设计3、发扬园级特色课程和班级特色课程。(三)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1、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2、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3)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当性。(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活动,不“拔苗助长”。(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4)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5)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6)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7)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三、教研计划:(一)成立研究专题——幼小衔接特色园本课程体系研究;(二)教研探讨1、幼小衔接课程目标分析,让教师和家长了解我们的幼小衔接预期目标。2、了解幼小衔接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各班结合班级情况做现状分析,确定他们的起点状态。3、一起分析幼儿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设计适宜的主题课程。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促进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提供反馈,如何获取反馈信息,进行教研体系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6、对好的课程活动策略进行建立,完善和推广,摒弃不适宜的策略。7、继续探索反思,以问题引领开展教研研讨课题。8、形成比较有特色的幼小衔接园本课程是我们的理想。四、教研具体活动安排:时间教研内容讨论主题教研形式备注九月第3周明确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重点1、公布本学期教研计划以及学期目标,对总体方向有把握;2、了解幼小衔接的课程目标,研讨修订,完善,明确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任务布置:了解幼小衔接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各班结合班级情况做现状分析,确定他们的起点状态。)PPT交流研讨十月第6周明确个人目标以及学期内容,研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的含义1、一起分析幼儿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明确学期主题活动,结合自己班级目前的幼儿发展情况,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安排;做好主题活动成果的收集和记录准备2、“研究设计幼小衔接第一期幼儿发展评估表”3、完善和创新我们课程体系中的能力养成的目标。集体研究分组探讨十月第8周文献研究法,结合幼小衔接班的实际寻找适宜的指导策略1、文献法研究,收集和了解现阶段幼小衔接已经研究和实施的比较不错的课程活动。2、“家长一对一约谈”表3、集体备课的策略案例分析交流剖析十一月教师实践结合主题活动,在环境上体现幼小集体探讨,第10周衔接中幼儿的社会适应发展。集体研讨,分组合作设计本学期的主题活动和班级合作的“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分组合作联合友谊PK赛十一月第12周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考虑并斟酌选择较优的课程,用什么方式和方法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促进,提供学习指导。实践观摩交流分析十二月14周行动研究法。结合实践情况,分析和总结1、组长准备理论知识的分享,组员结合上课情况进行补充说明;2、中期总结目前孩子的发展,研讨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课例分析交流剖析十二月16周集体研讨,完善课程方案1、就本期的主题活动,结合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幼儿的发展评价分析。“设计幼小衔接第二期幼儿发展评估表”2、集体研讨,选择比较适宜的主题活动方案,完善课程体系;集体研讨交流分析一月18周总结研讨1、研讨学期汇报的活动流程,举行年级组的学期汇报活动交流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研讨过程性幼小衔接的课程实施的评价系统。实践观摩交流分析一月十八周留一周机动备用一月期末教师论坛1、各自梳理本学期研究的收获与思考,运用案例作为依托;(会前准教师的个别化学习二十周备)以及区角参观,看看学期区角材料的增添情况;2、组员分成两组进行幼小衔接各项能力发展的知识抢答,回顾一学期所学内容;3、交流各自的感受,谈谈下学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交流分享研讨五、本学期对老师们的要求:(一)、每个月更换一次主题墙。并做活动过程的收集和记录。(二)、做一个有准备的研究人,经常阅读关于”幼小衔接“的论文文献,寻找和阅读幼小衔接课程,有学习和批判精神。(三)做好家长工作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温馨提示”、“今日要点”等栏目,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3、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4、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六、教研成果展示:1、成长案例分享,主题活动的过程记录和展示(墙面和作品以及活动等);2、教研组总结;3、家长的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