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B31济南市农业地方规范DB3701/T114—2010绿色食品越冬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2010-12-01发布2010-12-20实施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01DB3701/T114—20102前言本规范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由济南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济南市历城区农业局、济南市历城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农业委员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兆旺、邹永洲、朱玉芳、李在臣、李嘉奇。DB3701/T114—20103绿色食品越冬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绿色食品越冬大棚草莓的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果实采收。本规范适用于济南市绿色食品越冬大棚草莓(以下简称草莓)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44-2001草莓3产地环境草莓产地环境要求应符合NY/T391的规定。4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4.1草莓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NY/T394执行;4.2草莓生产中控制病虫危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NY/T393执行。5栽培技术管理5.1品种选择越冬大棚主栽品种为红脸颊、甜宝、丰香等。5.2育苗5.2.1母株选择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建议使用脱毒苗。5.2.2母株栽植5.2.2.1栽植时间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栽植母株。5.2.2.2苗床准备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0kg,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2m~1.5m的平畦或高畦。5.2.2.3定植方式DB3701/T114—20104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株距50cm~80cm。植株栽植的深度为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5.2.3苗期管理定植后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母株成活后喷施一次赤霉素(GA3),浓度为50mg/L。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及时人工除草,见到花序立即去除。5.2.4苗床假植每667m2苗床宽1.2m,施腐熟有机肥3000kg或腐熟秸秆1000kg,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即在冬暖大棚定植前30d~40d)选择具有三片展开叶的匍匐茎苗进行栽植,株行距15cm×15cm。5.2.5假植苗管理适当遮阴。栽后立即浇透水,前三天每天喷两次水,以后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栽植10d后叶面喷施一次0.2%尿素,每隔10d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和枯叶、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8月中旬至9月初,进行断根处理。5.2.6壮苗标准具有四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度1.2cm以上,根系发达,苗重20g以上,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5.3生产苗定植5.3.1土壤消毒采用太阳热消毒,具体方法:将基肥中的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盖地膜或旧棚膜,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阳热消毒在7、8月份进行,时间至少为40d。5.3.2定植时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5.3.3定植方式采用大垄双行的定植方式,垄高25cm~35cm,上宽40cm~50cm,下宽60cm~70cm,垄沟宽20cm~30cm。株距15cm~18cm,小行距25cm~35cm。每667m2定植8000株~10000株。5.4田间管理5.4.1保温5.4.1.1棚膜覆盖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时覆盖棚膜。5.4.1.2地膜覆盖DB3701/T114—20105顶花芽显蕾时覆盖黑色地膜,并立即破膜提苗,结合扣地膜铺设滴灌。5.4.2棚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5.4.2.1温度调节棚室内的温度管理见表1。表1棚室内的温度管理单位为摄氏度物候期温度管理指标白天夜间显蕾前26~2815~18显蕾期25~288~12花期22~25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20~255~105.4.2.2湿度调节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5.4.3水肥管理5.4.3.1灌溉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定植时浇透水,一周内要勤浇水,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5.4.3.2施肥5.4.3.2.1基肥施农家肥5000kg/667m2或优质腐熟鸡粪2500kg/667m2,磷酸二铵50kg/667m2,硫酸钾20kg/667m2。氮、磷、钾的比例以15:15:10为宜。5.4.3.2.2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一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三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第四次追肥。以后每隔15d~20d追肥一次,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追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每次追肥量2kg/667m2,液肥浓度以0.2%~0.4%为宜,视生长情况追施少量氮肥,可施入适量牛奶改善草莓风味。5.4.3.2.3二氧化碳气体施肥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在冬季晴天的上午进行,施放时间2h~3h,浓度700mg/L~1000mg/L。5.4.4赤霉素(GA3)处理为了防止植株休眠,根据草莓品种休眠深浅,在保温一周后,30%植株现蕾时,往苗心处喷DB3701/T114—20106GA3,浓度为5mg/L~10mg/L。每株喷约5mL。5.4.5植株管理5.4.5.1摘病残叶和去除匍匐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5.4.5.2掰芽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个~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5.4.5.3掰花茎采果后的花序应及时去掉。5.4.5.4疏花疏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应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5个~7个果实。5.4.6放养蜜蜂花前一周在棚室中放入l箱~2箱蜜蜂,蜜蜂数量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为宜。5.4.7电灯补光每667m2安装lOOW白炽灯泡40个~50个,12月上旬至1月下旬期间,每天在日落后补光3h~4h。5.5病虫害防治5.5.1主要病虫害5.5.1.1主要病害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褐斑病、根腐病和芽线虫。5.5.1.2主要虫害螨虫、蚜虫、白粉虱。5.5.2防治原则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5.5.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使用脱毒种苗。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深耕40cm,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深耕后利用太阳热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5.5.4物理防治5.5.4.1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在10cm×20cm的纸板上涂黄漆,上涂一层机油,每667m2挂30块~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白粉虱和蚜虫时,再涂上一层机油。DB3701/T114—201075.5.4.2阻隔、驱避防蚜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虫网、挂银灰色地膜条。5.5.5生物防治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d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共释放三次丽蚜小蜂,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5.5.6生态防治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次~3次,可防治灰霉病。5.5.7药剂防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严格按照NY/T393规定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且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任何一种化学农药在一个栽培期内皆只能使用一次。5.5.8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5.5.8.1白粉病用50%翠贝干悬浮剂5000倍加成标600倍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加“天达2116”10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5.5.8.2灰霉病用50%凯泽水分散粒剂1000倍~15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5.5.8.3炭疽病用25%火把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或60%百泰水分散粒剂12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5.5.8.4褐斑病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5.5.8.5根腐病用2.5%适乐时1000倍~1500倍灌根防治。5.5.8.6芽线虫定植前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浇灌定植穴,每穴0.1kg~0.25kg。5.5.8.7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5.5.8.8螨虫DB3701/T114—201081.8%阿维菌素30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5.5.8.9白粉虱3%啶虫脒1000倍,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6果实采收6.1果实采收标准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以上。6.2采收前准备果实采收前要做好采收、包装准备的衬垫物。采收用的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壁光滑,内垫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6.3采收时间根据草莓果实的成熟期决定采收时间。采收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6.4采收操作技术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果实分级按NY/T444-2001中5.1所述的草莓感官品质标准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