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1/T126—2010ICSB31济南市农业地方规范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2010-12-01发布2010-12-20实施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01DB3701/T126—2010前言本规范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由济南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济南市平阴县农业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青、刘红、张化良、杨海霞、吴兴杰、靳慧君、常莉。DB3701/T126—20103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济南市有机食品马铃薯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本标准适用于济南市有机马铃薯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最高允许浓度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GB/T19630.1有机产品第l部分:生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脱毒种薯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繁育马铃薯脱毒苗,经逐代繁育增加种薯数量的种薯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用于商品薯的种薯。3.2蹲苗作物栽培中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的技术措施。其作用在于“锻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4产地环境4.1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应与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保持有效的卫生防护距离,避免受到污染。4.2有机生产区有可能受到邻近常规生产污染的,应在有机生产区和常规生产区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以保证有机生产区不受污染。4.3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的规定;b)农田灌溉用水质量符合GB5084的规定;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和GB9137的规定。DB3701/T126—201045生产技术5.1种薯及处理5.1.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符合生产加工及市场需要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脱毒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要求,禁用转基因品种。5.1.2精选种薯应选择符合品种特征,重量为100g~150g的薯块做种。剔除畸形、龟裂、尖头、芽眼坏死、病斑、脐部腐烂的薯块。5.1.3种薯处理5.1.3.1切块在催芽前1d~2d时进行,以使伤口充分愈合。切块时,采用纵斜切法,把种薯切成数块,并带有1个~2个芽眼,切后用凉水冲洗后晾4h~8h,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晒。薯块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一般在20g~25g为宜,切块时应充分利用顶端优势,使薯块尽量带顶芽。切块时遇到病薯要将切刀用3%碳酸水或酒精浸泡5min~10min,并剔除病块。5.1.3.2催芽播种前15d~20d进行,催芽的温度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在保持通透暗室中持续7d~10d即可萌芽。芽萌发后,维持12℃~15℃,和70%~80%的相对湿度,同时给予充足光照,经15d~20d后,形成长0.5cm~1.5cm的绿色粗壮芽。5.2轮作与整地施肥5.2.1轮作实行2年至3年轮作,前茬作物为符合GB/T19630.1规定的玉米、杂粮,其次是大豆茬。5.2.2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或壤土,深耕20cm~30cm,每667m2结合耕地施充分发酵的农家肥4000kg。5.3播种5.3.1播期在每年3月5日~3月20日,当土壤10cm地温稳定在7℃~8℃时为马铃薯的适宜播期。5.3.2播种方法应开沟、浇水、播种、合垄、镇压、覆膜连续作业,即播种时机械开沟,开沟后浇水,水量以不出沟为宜,待水完全渗入土壤后人工将种薯块按入土中,随即合垄,覆土8cm~10cm,随即镇压、覆膜。薄膜要细心覆盖,四周用土压实,出苗前要保证密封不漏气。5.3.3播种密度起垄双行栽培,大行距80cm~90cm,小行距25cm,株距20cm~25cm。起垄单行栽培,行距70cm。株距20cm~25cm。每667m2定植5000株~6000株。DB3701/T126—201055.4田间管理5.4.1破膜放苗出苗后平铺畦面的地膜应及时破膜放苗,并用泥土封好苗孔。5.4.2查苗补种苗出齐时,查田补苗,拔除病株,补种同品种的小种薯。5.4.3摘蕾初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产量和品质。5.4.4中耕除草在马铃薯全生育期趟三遍,第一遍在出苗后苗高2cm时深趟,即趟蒙头土;第二遍在苗高10cm时,加厚培土,趟碰头土;最后一遍再现蕾封垄前深趟。结合整地人工除草。5.4.5肥水管理5.4.5.1幼苗期出苗后至7片~8片真叶前,以蹲苗为主,少灌水或者不灌水。干旱的可以出苗后浇水,幼苗长势弱的地块结合浇水每667m2冲施沼液1000kg,以促发棵,长壮秧。幼苗后期匍匐茎开始形成后,应适当灌水,结合浇水每667m2冲施沼液1000kg。5.4.5.2结薯期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每10d浇一次水,结合浇水每667m2冲施沼液1000kg。6病虫害防治6.1防治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起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6.2病害防治6.2.1晚疫病从开花期开始限量喷洒符合GB/T19630.1附录B规定的波尔多液。晚疫病流行时,及时彻底割去田间植株,并运出田间,使地面暴晒3d~5d,杀死落土细菌。6.2.2早疫病用1%糖醋液或10%沼液喷洒叶面,每6d~8d喷一次。6.2.3青枯病及时挖除病株及病薯,病穴处撒入生石灰粉。6.2.4环腐病及时挖除病株及病薯,病穴处撒入生石灰粉。6.3虫害防治6.3.1药剂防治DB3701/T126—20106防治地下害虫危害,每667m2用3kg符合GB/T19630.1附录B规定的白僵菌撒入播种沟内。6.3.2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每40×667m2安装一台频振式杀虫灯。危害马铃薯茎叶的蚜虫、白粉虱用黄板或蓝板诱杀,用30cm×20cm的黄板或蓝板,按照每667m2挂30块~40块的密度,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5cm~10cm。7收获7.1收获时间6月中旬~7月上旬,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枯黄,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而厚,块茎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时即可收获。7.2收获方法晴天收获,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块茎翻出后要及时捡拾,如土壤粘湿可待稍干后进行。第一次捡拾后应进行第二次复翻复捡收净。收完后按等级分类,分别装入无菌、洁净的袋中进行销售和贮藏。8贮藏将分级后的马铃薯置于冷库贮藏,冷藏储存温度为2℃~4℃。9生产档案对有机食品马铃薯的生产过程,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