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字自信名人事迹人们常说:“自信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这句话很有道理,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一下写自信的名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写自信的名人故事1孙在实施五项要求的初期,成效并不明显。但他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就像一个人死了,只想活着,没有别的目的。”在他看来,通过高三的冲刺,方法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态度和坚持。渐渐地,他的分数接近600分,但他的成长势头放缓了。他的分数长期徘徊在590-600之间,他意识到自己处于瓶颈状态。在广东省,高考600分左右就意味着他很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此时他拿到了距离高考还有六个月的第九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复赛资格。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复试,但孙觉得“理想主义又开始萌芽”了,把所有的烦恼抛在脑后,去上海复试。事实证明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成功地获得了一等奖。在随后的大学会议上,_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主任刘明理看中了他的理想主义,给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他在高考中能以低于录取分数线20分的成绩被录取。这意味着如果他想考上北大,他仍然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里提高50分。之后他觉得很神奇,自己之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开始,就彻底突破了瓶颈。其他科目的分数也在稳步提高。后来他解释了这种“完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往往被低自我期望所压抑,这种低自我期望来自于外部的制度性压迫。他觉得考试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对分数的崇拜和对整体平庸的强调。“在应试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成绩好,坏学生成绩差。分数评价已经成为一种道德价值判断。人格不断被评分系统否定,罐子破了也不足为奇。”在他看来,“新概念”合适的一等奖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他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最后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在北大相对比较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他如鱼得水。他先学语文,后学历史,在历史系排名第一。他曾担任北京大学西方学会会长,代表北京大学在荷兰海牙出席世界模拟联合国会议。他还获得了十大演讲的称号。吸引了近万人回复的文章《一道论证题》的最后,他写道:“我相信我的才华从来没有被考试的河水冲走,但我真的成功地挑战了考试。最后,我只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第二,希望大家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它能在你们每个人身上建立起来。”写自信的名人故事2从央视辞职后,明醉崔永元在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任教。为了上好第一堂课,他开始提前三个多月备课,泡图书馆,查阅资料,制定教案,可谓精益求精。上课前一天,他想在网上找一些资料来改进教学计划。没想到,输入关键词后,他当时就崩溃了,因为他发现网上的各种观点比他想告诉学生的更全面。再备课已经来不及了,崔永元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讲了大概十分钟,有同学站起来提问,学术界没有定论。显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崔永元知道“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和主持人相比,老师的要求要高很多。主持人可以这样说:“上个世纪就有这种事。”但是大学老师不行。他们必须说:“1990年发生了什么,当月的日期发生了什么,某家报纸是怎么报道的?”也就是说,主持人可以含糊其辞,大学老师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但是,崔永元反应很快,很冷静。学生提问后,没有按照教案讲课,而是对全班同学说:“刚才这位同学的提问很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一件事的说法,那就是真相?这需要自尊和自信。自信的人生永远不会被社会打败,除了他精疲力尽,无力抗争。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人的成功之路一定要踏上自信的台阶。有了自信,人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坚持自己对信仰的追求。无论如何,自信的人的座右铭是:“我觉得我能行,现在不行,以后也行!”自信不仅能改变周围的环境,也能改变自信的人。比如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心理学家从一班性格比较大的学生中选出最笨最不喜欢的女生,让她的同学改变以前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争相照顾女孩,向她求爱,陪她回家。每个人都在心里相信她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结果如何呢?写自信的名人故事4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只取决于他是否有自尊和自信。”千百年来,在人们眼中,命运是一种无法把握和控制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人们生活的是最高的导演,而人类永远是命运的仆人和奴隶。半个世纪前,比利时智者莫里斯梅特林克告诉我们,人可以是命运的主宰,而不是奴隶。把握命运、主宰命运、战胜命运的首要条件是自信。所以,我觉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我们应该学会自信。如果一个人想学会自信,他必须克服自卑,建立自信。1951年,英国女博士富兰克林从自己的x光衍射中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经过研究,她大胆地提出了假设,并就这个话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然而,许多人质疑她的发现,怀疑她的照片的真实性和假设的可靠性。在这些压力下,富兰克林也开始怀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问这样一个高森的理论问题,可能太不自量力了。老师看着自信的李远哲说:“你答对了这些问题,但我还是参加了考试,看看大家是否理解了课堂上的知识。你这样回答问题,我怎么知道你掌握了没有?”“我也想向他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多思考几种解题方法!”看着这一幕,老师满意地笑了,举起笔,在李远哲的试卷上写了一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