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管有内、外两个口(1)内口: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由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卵圆形裂隙,是斜疝内容物的进出口。临床中疝还纳后,用手指压住内口,再加腹压疝囊不会重新复出,是斜疝的特点,也是鉴别斜疝和直疝的重要体征。(2)外口:即腹股沟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二)Hesselbach三角组成——又称直疝三角,直疝在此形成1.外侧边:腹壁下动脉2.内侧边:腹直肌外缘3.底边:腹股沟韧带,直疝由此三角突出。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三)股管结构—股疝的通道1.上口:即股环。2.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3.前缘:腹股沟韧带。4.后缘:耻骨梳韧带。5.内缘:腔隙韧带。外缘:股静脉内侧的纤维膈。腹股沟疝一、发病机制1.斜疝:腹股沟斜疝是由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而形成,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机制包括先天性解剖异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并腹内压增高。2.直疝:腹股沟直疝是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由于腹壁松弛,腹压增高所致。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少见嵌顿,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二、临床类型——斜疝、直疝与股疝斜疝:经内环、腹股沟管、外环至阴囊,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此为斜疝和直疝的鉴别点)。2.直疝:经直疝三角由后向前,不进阴囊。老年男性多见。3.股疝:最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的疝。三、诊断与鉴别诊断斜疝直疝发病率94%6%好发年龄儿童及青壮年老年突出路径经腹股沟管突出经Hesselbach三角突出疝块外形椭圆形或梨形,基底细半球形,基底宽疝内容物还纳后压迫内环疝块不突出疝块仍突出疝囊和精索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侧疝囊颈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疝囊颈在其外侧疝囊颈在其内侧嵌顿情况易嵌顿不易嵌顿四、治疗1.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1)嵌顿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手法复位时间在3~4小时以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2)绞窄疝因已经有血运障碍,必须手术切除坏死肠管。2.手术方法(1)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各类疝手术的基本步骤。绞窄性肠管坏死、感染的只高位结扎不修补。(2)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修补(腹壁缺损或薄弱部位)1)Ferguson法:加强腹沟管前壁(前壁首选)2)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后壁首选)3)McVay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股疝首选)股疝一、诊断1.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2.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由于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故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由于囊颈较狭小,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较易嵌顿和绞窄。有时可表现为肠梗阻。二、治疗1.治疗原则:股疝易嵌顿,确诊后应及时手术2.手术方法:一般用疝囊高位结扎加修补术堵住股环,最常用的是McVay法。也可在处理疝囊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和耻骨肌筋膜缝合在一起以关闭股环。术中应注意疝内容肠管有无生命力以及是否为肠管壁疝。第十一节腹部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一、临床表现1.腹壁损伤——受伤部位疼痛,局限性压痛2.实质性脏器(肝、脾)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体征最明显处可能就是损伤器官所在部位。3.空腔脏器(胃、肠)破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可有气腹征。二、辅助检查1.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是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最简便可靠的检查。抽出不凝血液提示实质性器官破裂出血。2.B超——是损伤所致肝、脾等实质脏器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3.立位X线检查——是诊断空腔脏器破裂最简便最有意义的检查。膈下见游离气体是空腔脏器破裂的证据。三、诊断要点—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1.早期出现休克征象(尤其是出血性休克)。2.有持续性甚至进行性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4.有气腹表现。5.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6.有便血、呕血或尿血。7.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四、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对于已确诊或高度怀疑腹内脏器损伤者,处理原则是做好紧急手术前准备,力争早期手术。(1)如合并其他损伤,应权衡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2)防治休克是治疗的重要措施,如已发生休克,应积极采取抗休克治疗,力争在收缩压回升至90mmHg以上后进行手术,对严重出血性休克应在抗休克同时,迅速手术。(3)对疑有内脏损伤者应禁食、输液及使用抗生素,禁用吗啡类药物止痛。已明确诊断者应尽早施行手术,原则上应当边抗休克边手术。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