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患间的冲突医患间冲突的原因有两个。1.医患双方在医疗事物中地位不相当。医务人员,由于其医学专长,加之患者对他们的依赖,当他们处于受支配时,就会造成医患间的冲突。2.医患双方对对方的期望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医务人员期望患者不折不扣地履行医嘱,并直截了当地向患者表达自己的期望。如果患者没有照自己的话来做,医务人员就往往公开表示不快或生气甚至恼怒。三、医患交往障碍1.医生方面:缺乏医德修养2.患者方面:患病而带来的心理变化与异常情绪。3.医务人员方面:医患双方交换的信息受限医患关系模式医患关系模式(一)萨斯-荷伦德模式1.主动-被动型2.指导-合作型3.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的三个基本模式模式医护人员的作用患者的作用临床应用模式的原型主动-被动对患者做某事接受(不能反应或无作用)麻醉、严重外伤、昏迷、谵妄等父母-婴儿指导-合作告诉患者做什么合作者(服从)急性感染过程等父母-儿童共同参与帮助患者自助合作关系的参加者(利用专家的帮助)大多数慢性疾患成人-成人依从性依从性又称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对医嘱的执行率有人用如下公式来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患者的依从性(二)维奇模式1.纯技术模式2.权威模式3.契约模式(三)布朗斯坦模式1.传统模式2.人本模式第八节患者的心理问题患者角色和求医行为一、患者角色的概念(一)概念又称患者身份,指被医生确认的患病者应具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二)患者的角色特征1.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2.不必对疾病负责3.寻求帮助4.恢复健康的义务(三)病人常见心理问题1.焦虑2.退化或称幼稚化,即其行为表现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称,退回到婴儿时期的模式(2004)。★3.主观感觉异常4.猜疑5.愤怒6.孤独感7.失助感和自怜8.期待二、患者角色的转变-角色行为适应-角色行为缺如-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强化-角色行为减退-角色行为异常(一)角色行为适应1.“既来之,则安之”2.关注自身的疾病,遵行医嘱,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病痛。3.患者角色适应的结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二)角色行为缺如1.表现为患者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或否认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原因是患者的社会角色或状态不能接受现实进入患者角色而表现出否认心理。2.这类人常因疾病会影响学习、工作、婚姻、事业等,而不愿承担患者角色;3.这种行为的后果往往是疾病因治疗被延误而加重。(三)角色行为冲突1.个体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使患者焦虑不安、烦恼,甚至痛苦。2.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多种社会角色的综合体,患病意味着不能承担正常的社会角色。3.当某种社会角色的重要性、紧迫性凸显时,患者就容易发生心理冲突。4.这些心理冲突有时较激烈,使患者的患者角色发生反复。(四)角色行为强化1.角色强化多发生在由患者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化时。由于适应了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对疾病的习惯心理2.虽然躯体疾病已康复,但患者的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心理上产生了“衰弱感”或想继续享受“舒适感”,安心于已适应的患者生活模式,不愿重返原来的生活环境。(五)角色行为减退1.患者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承担正常角色时的社会行为,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2.一位患病住院治疗的士兵,在病情没有完全康复的时候就偷偷跑出医院回到部队,结果因劳累使病情加重。3.这就是军人角色冲击了患者角色,造成患者角色减退的表现。(六)角色行为异常1.这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异常类型。2.患者无法承受患病或患不治之症的挫折和压力。3.表现出悲观、绝望、冷漠,对周围环境无动于衷。4.这种异常行为如不能及时发现与有效地疏导,不仅对病情十分不利,而且还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三、求医行为人们发觉症状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一个人患病后,有义务寻求帮助,也有义务主动接受治疗。1.求医的原因(1)躯体原因(2)心理原因(3)社会原因2.求医的类型(1)主动求医型(2)被动求医型(3)强制求医型3.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1)个体对疾病认知程度(2)个体以往求医经历(3)个体人格特征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