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志愿者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志愿者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天天呆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但是当我们呆在家里时,许多人为我们的国家服务。他们不是被动的为国家做贡献,而是主动的为国家做贡献。以下为推荐志愿者抗击疫情感人故事集锦。请阅读参考。“阿姨,别下床,我去收拾卫生间!”“谢谢你!谢谢你我很抱歉……”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去污护士吴昊匆匆走过,这样和年老体弱的病人说话,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吴昊负责清洁消毒的病房是火神山医院的第一病房。当时,为了使病房尽快满足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要求,吴浩和他的同志们夜以继日地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试运转人员清理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及器材的外包装。作为一名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的做了一名病房清洁工,从一个病房到另一个病房捡垃圾,一袋又一袋的把垃圾扛到病房外。第一次“突击”,吴昊干了一天多,手都磨破了,眼睛都红了,但还是坚持战斗。因为她知道,在接收第一批新冠肺炎病人之前,她必须按照标准对整个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那天晚上,她几乎熬了一夜,直到第一批病人住进病房,她才松了口气。腰疼,晚上坐车回酒店的时候,头斜靠着窗户睡着了。公交车开到酒店的时候,她的战友发现她没有下车。当她回到车上时,她没有醒来。“她可能太累了,让她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这几天她就这样睡着了好几次,但是从来没有叫过苦哭,说累。晚上11点,好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况。“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病人,一点都不累!”她告诉家人她浑身酸痛,吴昊说了一句“美丽的谎言”后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目前,吴昊和火神山战斗的战友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陈红,一个50多岁的护士长,白天给污染区带了40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给病人输液的护士姐妹,通过充满雾气的护目镜给病人输液;晚上上班的姐妹们,被口罩和护目镜挤压了很久,脸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吴昊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为每个房间捡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房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清理和消毒。每每还没说完,吴昊就汗流浃背。病房里的病人每天看着吴昊去打扫房间,打扫厕所,都为她感到很心疼。许多病人称赞她是“天使清洁工”。“小吴,等等我,我希望留下来志愿帮你分担一些,你太辛苦了!”一个病人说。在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先进的通道和及时的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而死亡。在xx重症监护室医院,有这样的插管小队,他们甘冒风险,与死亡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命的希望。今天,我们来见见其中一位麻醉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校区,17个医疗队接管了17个重症监护室。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师组成了一个插管小组,两人一天24小时三班倒。躺在病床上的60岁的新冠肺炎患有心脏病。最近几天在大流量吸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改善,会因缺氧造成多器官损伤。麻醉剂生效后,王晶晶摘下了病人的氧气面罩。这时,病人只能依靠体内储存的氧气来维持循环。她必须在30秒内将导管从病人嘴里插入气道。王晶晶平时已经做了上千次插管动作,但此时,防护服和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和头罩模糊了她的视线。准确快速,几乎同时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到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语音提示,插管成功。这个操作花了他们不到20秒的时间。王晶晶已经85岁了。她总是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斗士。春节前,她被隔离了14天,因为她在工作中接触了新冠肺炎的一名疑似病人。幸运的是,最终的核酸检测呈阴性。在还处于孤立时期的时候,王晶晶就发出了战争的邀请。随着危重病人治疗门槛的提高,王晶晶很高兴这些天有更多的病人可以脱离呼吸机。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主站住在国家医疗队接手的重症监护室,真实记录了他们对争分夺秒、克服困难的医生的恩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周宁(音译)希望在清晨尽早完成床边手术,并为一名危重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在对ECMO危重病人的体外心肺支持中,病人的血液应该从体内排到体外,通过膜肺氧合,然后通过血泵循环回到体内。即将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58岁的男性,长期患有高血压。他已经发烧咳嗽11天了。送往ICU后,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过了几天,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经过讨论,医疗小组专家决定提前与ECMO交涉,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非常谨慎。这种微妙的“生活”需要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__-3000。操作稍有不慎,随时可能发生致命事故。大家都在密切关注指数数据的波动,根本不敢放松。手术完成后,管道对接,血液导出……生命通道接通成功,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在改善。针对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在同济医院光谷医院奋战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和磨合,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迫切需要向前推进,提前介入。随着新确诊患者数量的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监护室,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治疗为重生带来更多希望。“阿拉的家人,不要拿证书。男队员希望越短越好。尹干脆把头发剪得超级短,“而且一个月都不会有烦恼”。由华东师范大学出资组建的师范生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一线工作者在沪家庭子女提供一对一的流行病防治专项辅导,包括学科辅导、作业指导、课程学习、读书交流等。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在线学习活动。居家隔离期刚结束就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党员黄,脱下警服换上志愿背心的社区民警,愿意做路口监护人的虹桥高铁站双语志愿服务队.近日,大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坚守基层防疫一线。截至3月4日12时,上海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已在“上海志愿者网”上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6936项,覆盖路口监控、社区调查、心理救助等岗位。招募了20多万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800万小时,平均服务时间超过40小时。在重症监护室,护士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病人身边。今天(3月9日)我们认识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她负责照顾期间,唐光明还总结了一套针对危重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杨浩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病人。1月29日入院时,杨浩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唐光明悉心照顾他,教他增强肺功能的呼吸训练方法。到目前为止,唐光明已经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与了10多次重大救援。看到一批批危重病人从危险走向安全,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会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