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生态跑山鸡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国家及地方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农场优质人力资源明显减少,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为了减小城乡差距,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并颁布了诸多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1.国家政策(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3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2)《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重合区为优先支持区域,以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持重点,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引导集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加工和流通,开展品牌创建与营销,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树范例、激活力。4党中央历年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随着农村改革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业被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需求,急需掀起一场新的变革,促使农业从工艺路线、经营业态、商业模式、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同步小康。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2月30日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与城镇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及时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纳入专项建设基金农口项目中,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3)税收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初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国家通过针对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免征增值税且从事养殖业的企业根据税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免5征企业所得税。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企业及个人面临的赋税压力,增加了农业的净利润,有利于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2.产业政策(1)《“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11月,国务院颁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了“通过挖掘创意“三农”发展潜力,提高休闲农业创意水平,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文化开发,以创意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加快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6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7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4)《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家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着力改善农作物、家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库(圃、场)和品种测试鉴定服务设施条件,推进新品种选育培育设施和良种繁育工程建设。探索具有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子。坚持把山地特色作为贵州省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强粮食、生态养殖、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做优特色食粮、特色养殖业、特色渔业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养殖业产值占8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以农产品储藏保鲜、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加快构建农业科技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大力改善流通和营商环境。加大名特优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承办好全国性农产品展会,建设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推动更多“黔货”出山,提升贵州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5)《贵州省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统筹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产业基础、技术支撑等因素,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立足地方特色家禽种质资源,大力实施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的“三品”战略,建立一批原种鸡场、扩繁场、商品场等配套的生态家禽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生态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大对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扶持力度,实9施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经营,积极推广林下养禽,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养禽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内扶外引相结合,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建立一批生态家禽(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成为企业集团或组建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发展。大力推动屠宰加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全省生态家禽定点屠宰规划,推行“规模饲养、定点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制度,支持市(州)所在地、重点县依托生态家禽规模养殖企业和市、县平台公司整合资金,加快推进生态家禽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到2019年底,在修文、清镇、息烽、新蒲新区、赤水、都匀、长顺、凯里、三穗、榕江、西秀、紫云、七星关、纳雍、碧江、松桃、思南、水城、兴义、安龙、习水等21个县(市、区)建成一批区域性家禽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培育打造长顺绿壳鸡蛋、乌蒙乌骨鸡、赤水竹乡乌骨鸡、榕江小香鸡、纳雍土鸡等一批区域品牌、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省级以上名优品牌评选认定工作,到2019年底,创建省级以上名优品牌20个以上。拓展产品目标市场。立足省内市场保供给,提高省内市场占有率,禽蛋产品市场占有率从70%提升到90%以上,年销售生态家禽1.5亿羽,禽蛋20万吨。2.1.2促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需要(1)《习水县2017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推进“六个一”工10程建立镇为指挥中心、村为战场、组为单元、户为堡垒“战时管理机制”,以2018年底前为时限,围绕猪、牛、羊、家禽、蔬菜、红粱“六个一”工程产业发展;按照“制度+质量+评价”“三层”考核体系抓“三房建设”;实施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救助等公共服务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2)《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发布了多份有关扶贫开发的文件,如《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了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减贫300万人以上。2020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10000元以上,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以积极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旅游业、流通业、劳务经济等五个途径,帮助发展产业和扩大就业。主要措施为:1.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