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8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三)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一、(6分,每小题3分)地球大气的“进化”史金石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氢和氨。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体,它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150万-300万km,在掠过地球时,将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不久又消失了。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为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之中。温度、逃脱速率、分子质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会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的大气元素方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逐渐在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本身“大气生产工厂”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生繁衍。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氮与氧不同,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因此氨气逐渐被消耗光,而氮气因为“不合作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节选自《科学之友》)1、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是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氨。B、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到150万-300万km。D、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样消失了。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形成的时间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的时间更为漫长。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的“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氨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明时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观八骏图说柳宗元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①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②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矣。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③,若是者甚众。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絺④而清,裘而燠⑤,一也。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然则伏羲氏、女娲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骅骝、白羲、山子⑥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马。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注释】①墟:大土山。②骞:高飞。③倛头:古人打鬼驱疫时所戴的方形面具。④絺:细葛布。⑤燠:暖和。⑥骅骝、白羲、山子:八骏马的名称。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传:流传B.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采:采取C.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一:(是)一样D.慕圣人者,不求.之人求:请求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食谷而饱肉,絺而清,裘而.燠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D.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八骏图上所画的那些奇形怪状的马很不以为然,认为照此图去找骏马是根本找不到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上流传的圣贤图像的质疑。B.这是一篇观后感,作者借人们一定要按照《八骏图》上画的那些样子去找骏马,最终一无所获的做法来批评统治者寻求人才的标准。C.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戳穿了对古代圣贤进行神化、异化的把戏,揭掉了古代圣贤头上耀眼的光环,还圣贤以常人的形貌,从而废除了人们对圣贤的偶像崇拜。D.文章从批判“异形求骏”着手,先是揭示了根据形貌差异来求骏马的荒谬,而后又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揭示了异形求圣贤的荒谬。第Ⅱ卷(135分)三、(32分)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廟之美,百宫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篇第十九》)⑴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分)译:②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3分)译:⑵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发现孔子是怎样求学的?子贡是如何描述孔子的学识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注:漏:漏壶,古代的一种记时工具。①诗歌的前三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逼”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②诗歌的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但见悲鸟号古木,。(李白《蜀道难》)(2)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9.下列关于长篇小说相关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中,老葛朗台不管作为守财奴,还是作为精明狡猾的商人,都显得特别没有人性。他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平日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因为害怕财产的流失,女儿到了23岁他也没想要给她相亲,而当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为娶欧也妮暗相争斗时,葛朗台却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诱饵,从两边捞到好处。B.堂吉诃德和桑丘主仆二人第三次出游遇到了公爵夫妇,公爵夫妇为了寻开心,任命桑丘到海岛上做总督,桑丘到任后断案公正,执法如山,爱憎分明,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可结果是公爵派人伪装敌人进攻海岛,把桑丘打得遍体疼痛,只好狼狈辞官。C.“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做人的准则。他因此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却没有丝毫愧疚的表现;为了替父亲报仇,他竟下令对徐州的老百姓大开杀戒。与他有仇的他要杀,与他无仇的他也要杀,甚至对他有功的人,只要他想杀就杀,不用找任何借口,如杨修,如荀彧,如蒋干。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由于她很得贾母的欢心,再加上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娘家做靠山,所以她在贾府为所欲为,不仅害死了尤二姐、尤三姐,而且还逼得贾琏事事听命于她,最终断送了贾府的大好前程。E.冯云卿在《子夜》里是一个拥有两三千亩的地主,他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在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为了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挽回败局,施用美人计,把女儿送给了赵伯韬,结果由于女儿的随便应付,将“空头”说成“多头”,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⑴请简述玛丝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答:⑵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为了交代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作者特地在第一回用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试简述其情节。答:四、(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江上风清杜鸿①三国文化是三峡文化中一根很粗的枝叶。②张飞庙就是一种。③张飞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个粗人。既然是粗人,丢三拉四,缺乏细腻,有的只是莽撞和勇猛,有的只是破坏地建设,有的只是转不过弯的心肠和脑子。我心里很奇怪,怎么竟给张飞建了一座庙。而且建在江边上,还刻写着“江上风清”如此清秀的字眼。张飞从哪里弄来人们做庙供奉他的魅力呢?④英雄多悲风,张飞也不例外。明代文人陈文烛写的“云安县有桓侯庙,古木悬崖共暮烟。传说头颅曾葬此,可知肝胆更谁怜!”给人绝对是一种悲怆感。古木、悬崖与暮烟,何曾不是那种怜悯到了历史深处的悲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再来审视张飞,我觉得张飞性格有着深刻细腻的一面,而且是那种产生文化凝聚力的细腻。回想起来,张飞的细腻在一部《三国演义》里,有着很多的细节。而这种性格,在民间传说和人们对张飞文化的推崇中,可以见到许多亮丽的斑点。张飞庙的助风阁又是一证。⑤张飞庙的主要建筑有正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得月亭。这里翠竹绿棕,古藤攀崖,横添的山泉滴悬,与庙前大江的功利和浮躁相映成趣。一静一动一寂一喧之间,让人体味到冷暖阴阳人仙的界限,倒使整个庙宇落得一派幽静安详之态。⑥助风阁据说是埋葬张飞头颅的地方。有一天,心归蜀地的张飞的灵魂长出了一双大脚,站在庙台上,看着急流直下,帆影点点,全是靠人肩贴地而行地拉纤。细腻的张飞灵魂生了同情之心,于是他暗暗吹动顺风,助那艰难的船,一行三十里,使船夫免除了拉纤的重力之苦。船工们很感激张飞,便凑钱修了这助风阁,以便他助风助累了的时候,得以歇息。这是一种生人与死人在爱的精神领域里的沟通。其实,中国人最容易与死去的人沟通,而且每个生人,都会把他最爱的死人当成他生命中的神进行祈祷和供奉,即使他在与死者生时并一定很亲密。这种心灵的挨靠感是绝无仅有的,更何况张飞这种人物。这就是两片爱心,是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人们心里何止装了一个张飞,而是装着整个一部三国,甚至是一部三国演义。因为这种盛装,便生了风,生了助阁的灵魂,生了江上的风清。⑦与张飞庙对应的,是庙侧的江心那块黑色的龙脊石。它形如游龙,头朝东尾朝西,脊梁露在水面。白天它在波浪里时隐时现,变幻无常。夜里,黑色的江涛在巨石上,哗哗作响,彻夜不停,形成动人心魂的龙脊夜涛。夜涛的风味,想必就是那真正的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