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班级成绩高三限时练习(3)1、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Y表示胰岛素,则该细胞在血糖浓度过低时的活动加强B、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的C、若Y表示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是由效应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D、若Y表示生长激素,则该细胞为下丘脑中的细胞2、有关“果实→鼠→鼬→狼”与无机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A、为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避免鼠害的发生,不能随意捕杀鼬B、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各营养级生物体的数量应是狼最多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最后全部消失D、只要物质能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就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4、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D、雄性果蝇精巢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5、取三粒质量相同的大豆种子,一粒放黑暗中长成豆芽甲,另两粒在光下发育成植株乙、丙。测定甲、乙的鲜重和丙的干重,并与大豆种子比较,增加的重量分别为:a、b、c,则a、b、c的主要增重因素分别是吸收利用了()A、H20;C02;H20和C02B、C02;H20和C02;H20C、C02;H20;H20和C02D、H20;H20和C02;C026、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者。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如果夫妇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他们生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1/4C、白化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转录时形成的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会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D、某男性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其体内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一定是精细胞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8、在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下图中池塘水中含氧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9、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呈现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之前处于期,20~40h处于期。(2)d呈现型增长,在100~120h,d的增长率趋于。如果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A增多B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积累。(4)在酵母的呼吸的产物中,无氧呼吸特有的是。10、下面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图解,据图回答:新的氨基酸BD→不含N部分→CO2+H2O+能量→E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细胞中的氨基酸→含N部分C→体外A1传送O2A2免疫功能AA3搬运物质A4降血糖A5催化反应注意: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A(A1—A5)、B、C、D、E表示物质或能量。(1)请按图中标号填写有关内容:③、④、D可以用于人体的③①②吸收⑥核糖体④⑤c(每24h换一次培养液)20406080100120140050100150200025003000时间(h)酵母种群增长曲线酵母数a(每3h换一次培养液)b(每12h换一次培养液)d(不换培养液)肌肉收缩,则E在天气寒冷时可以用于。⑥过程与糖元合成最大的区别是它需要。(2)在A1~A5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中,除了核糖体,一定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人体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不同是A2由细胞产生并吸附于某些部位的细胞的。(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婴儿食用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出现浮肿,长成大头娃娃。请利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知识,解释大头娃娃浮肿的原因是。(4)下面是苯丙氨酸在人体的代谢示意图。苯丙酮尿症是因为基因1突变导致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白化病是基因2突变导致体内缺乏酪氨酸酶所致。①苯丙氨酸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据图分析酪氨酸属于(必需、非必需)氨基酸。②苯丙酮尿症会使细胞通过转氨基生成酪氨酸的过程受阻,但苯丙酮尿症病人一般不会出现白化症状,其原因是。基因1基因2苯丙氨酸羟化酶酪氨酸酶苯丙氨酸酪氨酸黑色素苯丙酮酸尿液多巴金巴胺11、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过程。(一)某学生将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部分途径归纳如下左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____和___。(填出序号)(2)在途径⑦和⑨的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的物质是___、和ATP;细胞内途径⑦发生的场所是,而途径⑨发生的主要场所是。(3)在途径⒀、⒁中,氨基酸必须经过作用才能转化为葡萄糖或脂肪。(二)某人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右图是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据图分析回答:E1E2(4)运动开始时,血糖下降是由于血糖大量进入细胞,经过途径供能。(5)运动过程中,6分钟后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直接依赖于途径_供应葡萄糖。(6)运动初期,血液中脂肪酸浓度也下降,表明。(7)运动6分钟后,随着运动时间的持续,脂肪酸浓度反而上升,其原因是。12、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经过理论推测和实验证明,科学家于1965年破译了所有氨基酸的密码子。下面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a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b缬氨酸:GUU、GUC、GUA、GUG;c甘氨酸:GGU、GGC、GGA、GGG;d组氨酸:CAU、CAC;e色氨酸:UGG;f甲硫氨酸:AUG。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含有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种氨基酸组成。假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碱基是二个或四个,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种氨基酸组成。(2)如果将含A、C两种碱基的核苷酸以25%:75%的比例混合合成mRNA,那么合成的信使RNA含有__种密码子,其中CAC理论上应占。(3)如果在基因的相关碱基序列中分别增加一个、二个、三个碱基,或者减少一个、二个、三个碱基,可推测,对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小的最可能是的情况。(4)有一种六肽,当用化学方法将其降解后,得到了三种多肽,测得其中的三种多肽是: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则该六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决定该六肽的mRNA最多可以有种不同的碱基序列。(5)某一蛋白质分析表明,在编码甘氨酸的位点上发生的三个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突变的起源如下:甘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6)如果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都有一种含有73个氨基酸的多肽,则酵母菌中决定该多肽合成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大肠杆菌,原因是。(7)一般来说,如果你知道了某真核生物的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你能否确定其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为什么?。高三限时练习(3)参考答案:1、B2、A3、C4、D5、D6、D7、C8、D9、(1)J调整对数(2)S0B(减少)(3)减少(降低)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有害产物)(5)酒精10、(1)③转氨基作用④脱氨基保持体温的恒定模板(或mRNA模板/经过转录翻译/基因控制)(2)A2、A4效应B淋巴表面(3)血浆蛋白少,血浆渗透压偏低,致使组织液中水分滞留过多而致水肿(4)①非必需②人体可以从食物中直接获取一部分酪氨酸,经酪氨酸酶的作用,形成黑色素11、参考答案:(1)④⑧(2)丙酮酸[H]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脱氨基(4)⑦⑨(5)①(6)血液中脂肪酸可以氧化供能(7)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12、(1)21(2)814.1%(3)增加三个或减少三个碱基(4)精一缬一甘一甲一组一色192(5)GGG(6)多酵母菌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含有内含子,而大肠杆菌的编码区是连续的(7)不能。首先,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其次,一般地说真核生物的基因具有内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