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3(必修本---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到第五节)命题:万晓军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1.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可通过代谢产生极少量的一氧化氮分子。一氧化氮是一种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它在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中能激活某种酶,将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状一磷酸鸟苷(cGMP),使得平滑肌细胞舒张,有扩张血管作用。请分析一氧化氮进入平滑肌细胞的方式和GTP含有高能磷酸键个数分别为()A.自由扩散2B.自由扩散3C.主动运输2D.主动运输32.右图示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关系,下列有关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b代表光下植物干物质积累量B.m的大小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有关C.n点之后植物吸收CO2量不再增加与叶绿体中酶数量有关D.若植物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为m的自然环境中,植物仍能生长3.下列关于ATP分子的说法正确的()A.由于ATP是高能化合物,所以与生物体内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关系最密切。B.玉米光合效率比水稻高,主要在于玉米的光反应中ATP的产生速率高于水稻。C.几乎所有生物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的事实,是这些生物有共同原始祖先的证据之一。D.植物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少于动物肌细胞内线粒体数目,证明植物细胞叶绿体为叶肉细胞提供ATP。4.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下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下列各项中为本实验主要目的的是()A.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B.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D.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5.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6.如图所示,把体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A侧与10%的蔗糖溶液B侧用半透膜C隔开,其最初结果是()A、水从A侧移向B的与B侧移向A侧的相等B、水从A侧移向B的比B侧移向A侧的少C、水只能从A侧移向B侧D、水既不从A侧移向B侧也不从B侧移向A侧7.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及清水、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时间1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2: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A.aB.bC.cD.d8.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A.有1/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4/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3/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9.设计实验探究元素X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的自身对照,其中属于对照组的分别是()A、甲组、实验前B、甲组、实验后C、乙组、实验前D、乙组、实验后10.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1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可产生于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以及幼茎的皮层细胞中B.在其他条件均正常时,若CO2的供应减少,则细胞中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和保证CO2的供应,则可适当地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D.在某一光照强度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12.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的烧杯中13.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14.下图是一个有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左槽液面上升B.利用了酶的专一性C.利用了酶的高效性D.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15.下表是对甲、乙、丙图所示的生命现象及a、b、c所表示的变量的分析,正确的一组为()选项生命现象变量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CO2的吸收量(释放量)温度生长速率A甲丙乙cabB丙甲乙cabC乙丙甲acbD甲丙乙bca光处理萌发率%光处理萌发率%R70R—FR—R—FR6R—FR6R—FR—R—FR—R76R—FR—R74R—FR—R—FR—R—FR6班级姓名学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16.(10分)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试验:5min后,检测每只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上表。(1)请指出一种用于检测单糖或二糖是否为还原糖的方法,并说明现象与相应的结论:(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某种试剂,具各种pH的物质(酸、水、碱)。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观察指标是:17.(11分)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叶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请用所提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说明实验原理。装置说明:反应瓶1~3分别是HClO4、Ba14CO3和安全瓶;4~6均是Ba(OH)2;7为叶室;8为单向气压泵;9~14均为弹簧夹;15为光源;16为盆栽棉花;注: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可以更换,但实验装置只有一套。如何检测放射性不作要求。实验步骤及结果:(1)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启动单向气压泵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CO2。检测到叶片无放射性。实验原理:18.(21分)Ⅰ.为了探索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向上运输的途径,现做了如下实验:把柳茎一段的树皮(韧皮部)同木质部分离开来,在两者之间插入或不插入不透水的蜡纸,然后在柳树根部施K40,5h后测定K40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K40在茎中向上运输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根部吸收K40的方式是________。(2)如果在有蜡纸间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K40,而树皮中几乎没有K40,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分离部位的以上或以下部分以及不插蜡纸的实验中,树皮中有较多的K40,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根据类似上述的实验,在日常生活中你利用下边提供的材料和用具简易地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材料用具:红墨水、柳树枝条数枝、刀片、烧杯、剪刀等。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把柳树的茎放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论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右图为胡萝卜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1)A、C两处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A处细胞具有______结构而C处细胞没有。(2)取该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上需加入蔗糖,培养时需要照光,那么,培养过程中的“植物”到底是自养型还是异养型?光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上述疑问,望以文字叙述、加以列表方式,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3(必修本---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到第五节)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ADCABBBCACCCCCD16.(10分)(1)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有还原糖;如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无还原糖(2)该酶能分解3号试管中的二糖为单搪,但不能分解1、2号试管中的二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第一步,将糖C溶液各2mL注入到A、B、C三只试管中,并均加入指示剂;第二步,向A试管中加入2mL酸,向B试管中加入2mL水,向C试管中加入2mL碱;第三步,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2mL的酶X溶液;第四步,将三只试管置于37℃水浴中加热I5min;观察指标:检测各试管中指示剂变色时间的长短17.(11分)实验步骤(2)(2分)关闭10、12、14号夹,打开9、11、13号夹,启动单向气泵。光照,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2分)一段时间后,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一段时间,清除密封系统中的14CO2。检测到叶片有放射性。(4)(2分)更换4、5、6号瓶内试剂(或清除密封系统的放射性),关闭光源(或遮光处理),关闭9、11、13号夹,打开10、12、14号夹。让叶片以呼吸作用为主。(5)(1分)一段时间后,检测到4、5、6号瓶内有放射性Ba14CO3沉淀。实验原理(1)(2分)HClO4和Ba14CO3反应生成含放射性的14CO2,在光照下,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14CO2合成有机物,使叶片上出现放射性现象。(2)(2分)植物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分解含放射性碳的有机物,同进生成14CO2沉与14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14CO3沉淀。18.(21分)Ⅰ.(1)导管主动吸收(各1分)(2)导管在木质部韧皮部的K离子来源于导管(2分)(3)第一步:取2枝柳树枝,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6片叶的柳树枝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每空2分)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