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与社会生产热点探索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与社会生产热点探索训练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2007江苏盐城二模,16)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不能再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A.α射线杀死了K+载体B.α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C.α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运输2.右图a曲线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不同温度条件下,某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单位时间内同化的CO2量);b曲线表示同等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量(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依据检测结果,可获得的结论之一是A.在20℃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B.在20℃与30℃时,有机物积累的速度相同C.在25℃时,有机物积累的速度最快D.在40℃时,有机物的量呈负增长3.(2006福建泉州三校联考,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H2O可以被豆科植物直接利用B.土壤中独立生活的根瘤菌可以固氮C.圆褐固氮菌除了能够固氮外,还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D.利用不含氮的培养基将自生固氮菌分离出来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催化作用B.温度降到0℃时依然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ADP形成ATPD.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5.(2007江苏南京一模,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植物根细胞K+吸收量与有关因素关系的是6.下列正确叙述叶绿体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是A.吸收传递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囊状结构的薄膜上B.在晴天CO2浓度过低时,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会增加C.得到电子后的那些叶绿素a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转变成NADP+D.强光下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流动速度却减慢7.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而分解乳糖的酶是诱导酶。当葡萄糖被消耗完毕以后,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酶。现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有限的葡萄糖和大量的乳糖作为碳源的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最可能是8.运用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时应选择的培养条件是(注:下列各项中通气均为通入无菌空气)①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4:1,隔绝空气②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3:1,隔绝空气③对数期培养基碳氮比为4:1,通气培养④稳定期培养基碳氮比为3:1,隔绝空气⑤稳定期培养基碳氮比为4:1,通气培养⑥稳定期培养基碳氮比为3:1,通气培养A.②③B.①⑥C.③④D.③⑥9.下列有关物品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蔬菜保鲜效果较好的条件是0℃以上低温及低氧。②用自来水洗净的鸡肉置一包装袋中并抽成真空,不冷冻也可保持数年不变质。③种子入库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目的是降低含水量,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和避免种子发芽霉变。④天然织物保存特别需要防潮,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一旦受潮,衣物上就会有霉菌等微生物寄生。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③10.氮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须的大量元素。一些微生物对土壤中含氮物质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请判断下列有关这些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能把N2转化为NH3,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B.圆褐固氮菌能分泌生长素,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C.反硝化细菌能把NO3―转化为N2,为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D.土壤中一些微生物能把CO(NH2)2等物质转化为NH3,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11.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相等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少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2.下列有关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等的成分,N素供应不足会使光合作用下降C.K和Fe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但能影响到植物的其他代谢D.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光合膜的稳定等13.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在遭受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含量有明显提高。下列有关推断比较合理的是A.是细胞内氧化酶活性增强的结果,因此与遗传性无关B.能降低细胞吸胀吸水能力,因而不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C.是合成淀粉和蛋白质的酶活性减弱的结果,因此不属于应激性反应D.能提高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因此是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14.绿色农业理念无污染,低能耗,在农村广泛运用树叶沤肥,要想得到较多的N、P、Mg等元素,应选用A.衰老树叶B.嫩绿树叶C.两种均可D.无法确定15.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16.(2007常州中学一模,15)轮作是在同一块地上,按预定的种植计划,轮换种植不同作物,这样做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对于轮作能提高每种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解释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可以充分利用光能B.能够改变原来的食物链,防止病虫害C.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D.能防止土壤肥力的枯竭17.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统计细菌的数目。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细菌的生长曲线。曲线中,细菌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A.衰亡期和调整期B.调整期和稳定期C.对数期和衰亡期D.稳定期和对数期18.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CO2都是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B.CO2都是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具有叶绿体D.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没有基粒19.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参照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B.若图中所示植物缺乏Mg,则Y点应向右移动C.若提高CO2浓度,则Y点应向左移动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0.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共40分。21.(12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番茄无土栽培实验时,根据番茄所需的矿质元素按标准配制了培养液,然后将生长状况相同的10株番茄苗置入培养液中静置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给予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除此之外未采取其它措施,植株生长状况如下表。请分析问答:时间各植株(编号)生长状况12345678910第一周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萎蔫正常正常正常第二周正常叶片发黄叶变暗绿叶缘焦枯叶片发黄叶变暗绿植物死亡叶片发黄叶变暗绿叶缘焦枯第三周叶片发黄叶片萎蔫叶片萎蔫叶片萎蔫叶片萎蔫叶片萎蔫——叶片萎蔫叶片萎蔫叶片萎蔫第四周叶片萎蔫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植株死亡(1)第7株植物,在实验开始时即出现了萎蔫现象,可能是因为移栽过程中损伤了____________,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第二周开始多数植株出现矿质元素缺乏症,但培养液中矿质元素比例合理,含量丰富,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可能是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减少,植株根的_______________减弱,导致植物对____________的吸收减少,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数植株生长到第三周开始出现萎蔫现象,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使培养液浓度_________,造成植物__________。此时可采取的改善措施是_____________。(4)在理想的培养条件下,将生长旺盛的幼苗先在含32P的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1h,测定放射性,发现其主要分布于下层叶,再转移到不含32P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1h,测定放射性。第二次测定32P在植株体内分布的变化,则32P在下层叶中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幼嫩部分的32P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22.(8分)谷氨酸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有机小分子。谷氨酸钠是它的一种钠盐,是味精等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氨基酸中,谷氨酸是产量最大的种类之一。请回答:(1)与其他生物相比较,微生物代谢非常旺盛,其原因。(2)我国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黄色短杆菌等,下列生物与这些菌种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的有。A.噬菌体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C.乳酸菌D.肺炎双球菌E.酵母菌(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谷氨酸发酵生产,有助于延长稳定期、提高产量,这种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叫。(4)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该5毫升培养液共含有细菌个。视野1视野2视野3视野4红细胞个数21172220细菌个数102981069423.(2007苏、锡、常联考,4)(14分)干扰素是人或动物细胞受到病原微生物的诱导刺激后产生的蛋白质,它作用于邻近的细胞,能使之产生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复制,使自身免受伤害的蛋白质。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能用于病毒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干扰素过去只能从人的血液中提取,每30万毫升人血才能提取1毫克,因而价格十分昂贵。科学家们把能产生干扰素的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成人一鼠杂种细胞,这种杂种细胞在培养液中能进行分裂,也能合成干扰素,但随着分裂的进行,杂种子细胞会逐步“丢失”人细胞染色体。如果丢失了人的某条染色体后,杂种细胞便不再产生干扰素,或者其他细胞中除了鼠的全套染色体外只剩下一条人的染色体仍能产生干扰素,那么即可将干扰素基因定位于该染色体上。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知道了控制干扰素合成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上。科学家们利用特殊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其剪下,插到适当的载体上,再将这种重组体导人大肠杆菌或酵母菌,进行培养后就可以获得大量与人细胞所产生的一样的干扰素。利用这种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每千克微生物培养物可得到20~40mg。价格可望下降到只有原来的1/150。如右图所示:据以上叙述,结合你学过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干扰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干扰素不能直接对病原微生物起到作用B.由于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故能治疗所有恶性肿瘤C.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是被病原微生物侵过的细胞D.人及其他动物能产生干扰素来保护邻近细胞的事实说明了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文中所指的“载体”名称是,由提供。(3)医学上干扰素一般制成(针剂、口服的药丸),保存的条件是,其理由是。(4)知道了干扰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也可以人工合成干扰素基因,简述其合成原理。(5)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是基因工程最早的突破口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这是因为:①大肠杆菌结构,容易从体内取出和导入。②大肠杆菌繁殖,产量大,成本低。(6)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生产人干扰素的原理是:“目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结合,并在大肠杆菌分裂时随大肠杆菌的DNA一起复制,形成带有“目的基因”的新大肠杆菌菌株,使大肠杆菌在“目的基因”的控制下合成相应蛋白质——人的干扰素。①图中的大肠杆菌b不同于大肠杆菌a的特点是b含有,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类型中的。②“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其功能,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