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阶段性测试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阶段性测试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1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以下重大生物学史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沃森、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②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④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⑤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A.⑤③④②①B.⑤⑨②④①C.⑤④⑨②①D.⑤③④①②2.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噬菌体进行过程②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细胞中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3.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D.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比无氧呼吸低4.下图表示淀粉的一段,数字对应的“一”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可能是()A.1处B.1、3、5处C.任何一处D.2、4、6处5.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lD.若Ft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z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6.右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图细胞中①⑤和⑨⑦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也可能是精细胞D.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一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①③B.③③c.②④D.④⑤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10.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1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13.下列选项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七地1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D.警犬嗅寻毒品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6.在社会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7.若牛的同化量为100%,因呼吸作用散失的量为48%,粪便量为36%,则牛的能量利用率是()A.16%B.5296C.64%D.8496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C.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19.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20.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21.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22.右图所示的是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则M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23.下列物质中具有识别作用的是()①糖蛋白②抗体③RNA聚合酶④限制性内切酶⑤载体⑥细胞壁⑦转运RNA⑧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⑤B.⑤⑥⑦⑨C.③④⑥⑦D.⑨④⑦⑧24.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下列据检查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5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0~23.O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A。肝细胞发生了病变B.可能有肾功能障碍C.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D.可能患有脂肪肝和贫血症25.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A.饲料作物B.观赏作物C.能源植物D.纤维植物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其中第34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需任选~题作答即可。共题共65分。26.(8分)为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种类,进行了下列实验,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ABCDEF来源猪血马肝蛙表皮棉纤维霉菌马铃薯染甲基绿溶液色斐林试剂反苏丹III溶液+应双缩脲试剂+++碘液+(1)用甲基绿染液染色,蛙表皮的染色反应是6种物质(或结构)中,经过处理,除蛙表皮外也可产生预期的颜色反应的是。(2)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无机盐)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推测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物质是(3)用苏丹Ⅲ溶液对马肝细胞染色,置于下观察,若见细胞中有色颗粒,说明该细胞中含有。(4)将适量含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原因是。(5)将适量含E溶液加入盛有F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原因是。27.(6分)在2003年春天,有一位35岁的男性感染了SKRS病原体。下表显示了该感染者两个星期内体温和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体温(℃)37.037.036.836.836.537.O37.538.539.539.037.037.O36.937.0抗体水平变化无无无无无低低由高高由低低低(1)据表推测该男子的正常体温平均约36.9℃,机体感染SARS病原体后的发热源于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机体产热的器官主要有和,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主要特征是。(3)根据激素作用的特点,糖尿病人在治疗期间需持续注射胰岛素的原因是。28.(8分)右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F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2)图中C—D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3)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并使其与信息传导(传递、交换)功能相适应。(4)结构F中的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5)结构D中的液体为,c释放出来的物质是。29.(8分)下图表示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注: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请分别指出(1)~(8)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1)——;(2)——;(3)——;。(4)——;(5】——;(6】——;(7)——;(8)——。30.(6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1)食物网中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老鹰与蛇的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之外还应包括——。(3)仙人掌和矮灌木在该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主要作用是——o。(4)若仙人掌和矮灌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N1,微生物获得的总能量为N2,则M除供给了N,、N2。外,还有的能量去向是——。(5)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等作用。31.(8分)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O.51.O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3)从上表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2)。(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群落)阶段。32.(7分)(1)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对海淀北部地区路旁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fll2)o①调查结果表明,豚草与表中所列本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