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目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划定和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作物灌溉制度和水资源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規劃方案编制的思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的做法项目规划方案判别和注意的问题(一)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1、土地单项整理区2、土地综合整理区3、土地复垦区4、土地开发区1(二)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要求1、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小与潜力类型2、土地开发整理区界限3、应尽量采取综合整理办法4、规模较大的农地整理区22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要求5、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划定要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6、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划定要注重景观和生态保护3(三)农用地整理内容和要求1、农用地整理内容农用地整理主要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用地整理等,也包括大片农用地整理区内零星的农户、零星城镇和工矿用地、小型水利设施、田间路以及零星的废弃地。农用地整理主要包括农用地面积、位置的变动、性质的置换、低效农用地的改造(应和农业部门结合进行)以及地块规整重划,水、林、路等小型基础设施配套和零星农宅的拆迁或合并。4要适宜作物的生长发育,适宜与田间机械作业,适宜灌排工程布设,适宜与防风固沙。要适应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尽量避免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造田,对过度开垦、围垦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还林、还草、还湖。要逐步将以250上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250以下坡耕地因地制宜,实现梯田化或退耕。552、农用地整理要求土地开发整理区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充分利用生物、工程与农艺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要与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完善联系起来,逐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6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一)项目规划方案编制1、原则合理利用原则三个效益相统一原则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工程技术可行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可行性原则7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相关部门技术标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其它有关技术规范8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二)项目总体平面布局1、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各地类的布局及分布范围。2、在征求当地农业部门的基础上,选定作物种植结构的最佳方案。3、根据项目区及外围的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等情况,确定水利建设的数量、等级和位置。4、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的交通设施状况和区内地形、灌排渠系状况,确定区内交通道路的类型和位置。5、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主导风因素来确定农田防护林的布局、规模、结构及树种的位置。6、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规模、位置和发展方向。9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三)项目主要工程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2、农田水利工程3、田间道路工程4、其它工程10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四)项目规划方案的择优1、根据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中土地开发整理指标等要求,进行调整落实,提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方案拟定过程中,可以编制几个土地整理规划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和择优,最后确定推荐规划方案。11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2、规划方案评价A、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技术可行性分析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的可行性分析B、效益评价土地开发整理区的类型、规模、分区布局、投人产出量和综合效益评估等。投人产出量和综合效益评估是对整个规划安排的预期效益评价,用以反映规划的效果。12二、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及内容3、效益评价方法和指标1)效益评价的方法A、定量分析方法是指应运统一的量纲、一定的计算公式及判别标准(参数),通过数量演算反应分析结果的方法。B、定性分析方法基本是采用文字描述,说明事物的性质。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定性分析在需要与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数据,以便更准确说明问题的性质或结论,只是一般难以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而已。C、对比分析法D、参与式评价方法133、效益评价方法和指标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经济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其分析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整理的投人与产出量分析,主要包括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利灌溉和规模经营、节水节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多采用静态分析法。14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3)项目运营效果指标A、基础设施运营成本。指项目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新建或提供的农田基础设施的年正常运营成本,它包括基础设施自身的运行成本以及正常维护管理成本,如负责项目区土地灌排的泵站、机井等新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电费、维修费、管理费等费用成本。B、基础设施运营成本率=(项目区基础设施运营成本/项目区年总产值)×100%16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1)定量分析指标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林草覆盖率增加值=[(项目完成后项目区林草地面积-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林草地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绿色植被覆盖率增加值=[(项目完成后项目区林草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林草面积+农作物面积)]/项目区总面积×100%2)定性分析指标174)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指标:(1)土地利用率增量=[(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已利用面-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已利用面积)积/项目建设规模]×100%(2)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项目原有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3)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所在乡镇人口/项目所在乡镇耕地总面积)184)社会效益评价指标(4)生产力效果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量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量=(有项目计算期内年均总产值/有项目计算期内年均总有效劳动力数)-(无项目年均总产值/无项目年均有效劳动力数)×100%(5)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实施前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完成前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100%(6)粮食产量水平(单产增量)=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粮食总产量/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实施前项目区粮食总产量/项目建设规模194)社会效益评价指标(7)扶贫效果(脱贫率增量)=[(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已脱贫人口数/项目区总人口)-(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已脱贫人口数/项目区总人口数)]×100%(8)农民的收入水平(人均年纯收入增量)=(项目区农户年纯收入增量之和/项目区人口数量)×100%(9)就业效果单位投资增加就业人数=项目新增总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10)防护林保护面积:指项目新植的农田防护林能够保护的农田面积(11)防风固沙林保护面积:指项目新种植的防风固沙林能够保护的农田面积(1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指通过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20(一)基本概念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灌水次数:指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灌水的总次数。灌水时间:指各次灌水的具体日期。灌水定额:指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作物需水量:指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时所需要的水量。灌水率:指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又称灌溉模数,以q净表示,单位为m3/s/万亩。灌溉保证率: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数表示。抗旱天数: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它反映了灌溉设施的抗旱能力。21(二)灌溉标准的确定1、灌溉保证率常用下式进行计算:式中:p--灌溉设计保证率(%);m--灌溉设施能保证正常供水的年数;n--灌溉设施供水的总年数。灌溉设计保证率因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不同,多介于50~95%之间。一般缺水或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低一些;而丰水或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其灌溉设计保证率可高一些。222、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①时历年法:采用时历年法(不少于30年)确定历年各种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定额的频率分析选出2~3年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以其中作物灌水最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②设计代表年法:根据降水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拟定其灌溉制度,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最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3、抗旱天数抗旱天数的标准:旱作物和单季稻灌区抗旱天数可为30~50天,双季稻灌区抗旱天数可为50~70天,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20天。(二)灌溉标准的确定23(三)作物需水量1、基本含义:作物需水量(常表示为ET),是作物整个生长期叶面蒸腾和株间土面蒸发的总和。作物需水量除与作物种类及品种有关外,还与气象、土壤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和产量水平有关。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单位一样,常以m3/亩或mm水层表示。2、作物需水量的确定①作物需水量的田间测定;②经验公式法估算作物实际需水量(1)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2)产量法。24灌水率是根据全灌区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计算制定的,利用它可以计算出灌区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如某种作物种植面积占灌区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为a,其某次灌水定额为m(m3亩-1),则该作物本次灌水所要求的灌水率为:(m3/s/万亩)式中:T―本次灌水延续的时间(d);t―每天灌水时数,一般自流灌区按24h/d计,扬水灌区按20~22h/d计。主要作物的灌水延续时间如下:水稻:泡田期灌水7~15d;生育期灌水3~5d。小麦:播前灌水10~20d;拔节后灌水10~15d。棉花:苗期、花铃期灌水8~12d;吐絮期灌水8~15d。玉米:拔节抽穗期灌水10~15d;开花期灌水8~13d。(四)设计灌水率25主要步骤:1、需水量计算首先确定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选定作物种植结构的最佳方案,依次确定作物用水量。土地开发整理区需水量主要指作物用水。以提取地下水为主的开发整理区,其需水量还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的总和。2、可供水量计算包括地表水(包括河渠内的过境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其中地表水是主要的灌溉水源。3、水资源平衡分析需水量可供水量,水资源满足要求。26(五)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土地类型多,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但在开发整理过程中,我们都必须遵照国家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效益”最优化。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时,必须进行规划方案择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内容通常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等内容。在进行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时,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编制的基本思路27(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项目区农地整理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2、确保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加的耕地不低于国家批准的比率)。3、尽量利用项目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如灌排系统、道路、电力等。4、注重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工程规划中要估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确保各项工程投资最经济。5、开发整理以后的田块要能够适宜多种经营,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服务。286、要考虑适宜机械化耕作,为农地的规模经营服务。7、防止片面追求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提高出地率,或者单一追求“规模”成片,忽视生态环境,避免工程规划方案中通常出现“毁林造林”现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应注意的问题2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应注意的问题8、“拆村并点”时,要考虑拆迁的劳动力安置补助费、拆迁补偿费等费用,同时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9、要与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相衔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