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的策略宁县二中拜军锋一、当前高考备考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讲得太难、太多、太快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练习题的有效性低,高强度的重复训练仍是高考复习的主要方式;(3)备课组活动有效性低,基本停留在事务布置或工作分工上,缺少真正有效和全员参与的研究和讨论;(4)培优补差的有效性低,培优补差一般都停留在补知识、加大练习量上,缺少在兴趣、方法、能力、信心和情感方面的培和补,更缺少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和补;(5)对教辅资料的依赖性太强,高考复习与备考基本上是“照教辅资料宣科”;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对新课程及新高考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2)不了解新高考的考试信息、考试动态,对新课程高考考什么、怎样考不清楚;(3)对学生及其学情的研究和把握不准;(4)教学与备考策略不合适。二、新课程背景下,科学备考的策略:1、加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的研究,重点是加强对新考纲、考试说明以及与新高考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研究。⑴关注考试指导思想和考试目标的变化。各学科都强调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并且把渗透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考查目标中。⑵关注各个学科能力要求的变化。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早已走向能力立意、问题立意。比如数学学科,过去只提了四种能力要求:包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版高考数学学科的能力调整为六项,也就是说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2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关注参考样题的变化。这部分样题是从大量的测试试题中筛选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还要关注《高考试题分析》。《高考试题分析》是把去年的高考试题逐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试题分析中,命题专家把每一道题的命题意图、标准答案、试题难度以及学生哪里容易出错一一表述得非常清楚,是一本高考命题的“透明”分析册。⑷关注《考试说明》与教科书的关系。《考试说明》与教科书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依据,而教科书是高考命题和高考复习的依托,一个依据,一个依托,二者缺一不可。2、加强对新高考命题模式的研究。全部实行网上评卷,对答卷有较高要求。3、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①针对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合适的难度和容量。对生源基础较差的,要有意降低教学要求,立足基础。老师讲得太难了或讲得太多了,学生没有掌握等于白讲,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加重学生身心负担,甚至对学生原已掌握的内容造成很大干扰。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命题专家为了达到预期的区分度,将高考试题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难题是为少数优秀考生预备的,就大多数同学而言抓住中低档试题是冲刺复习最为关键的环节。所谓抓“力所能及”是说要抓住中低档试题;要抓住会做但没得到分的试题;要抓住会做的但是做错了的题;放“力所不能及”,是说考生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大胆地、坚决地舍弃难题,舍弃“力所不能及”的试题;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舍弃就没有获取。抓“力所能及”信心会不断上升,放“力所不能及”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打击。这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坚持低重心运行的教学策略”。②合理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重点内容重点讲,主干内容多滚动,完成一个单元或专题后要停下来归纳整理一下。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可以穿插一些小专题的复习,就用不着第二轮复习。要严格控制考试频度,避免考试对正常复习进度和师生应考心态的影响。③要敢于跳出题海认真抓好“反思”。一模之后,各区各地模拟试题蜂拥而至,冲刺阶段的复习,黄金时段的复习最怕进入题海。“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智力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练习无度的后果。“熟能生巧”是指技能而言,高考考查的重点是能力,是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较高层次的能力,思维是不能复制的。高考冲刺复习就其本质而言是提高思维品质,增加思维的活动量,因此冲刺阶段复习要抓住“反思”这个环节。努力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高考时努力做到一题不二错”。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将考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收集、整理、改正错误,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3④一定要抓中低档试题。即使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也是如此。在考试中,照常有些高分学生犯低级错误,就是中低档试题丢分。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这就是考生考试的一个规律。毕竟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因此难题得分少比较正常。但“容易题丢分多”就不正常了。别抓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放弃。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没得到分、没做对的题。所谓中低档题,说得比较直白就是会做但没得到分、会做但做错了的题目。4、学习、运用《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它是编制教材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教育部《考试大纲》编写的依据。无论教材有多少个版本,其选择的案例、例题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说明》依据“课标”“考试大纲”,更深入对考试范围、内容界定,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有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益。复习时要改变唯“教材”至上,教“教材”的陋习,而是用“教材”教,要学会取舍,以“教材”为载体实现“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样本,应认真研究它的思路、特点、变化,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把握方向,指导复习。学习《考试说明》,绝不能忽略《课程标准》。首先《课程标准》对能力层级有明确的要求。如地理课程标准中,运用、分析、简述、列举等能力层级均有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两者对照学习有助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拓展延伸的尺度。《课程标准》中每一项目标都有对应的活动建议。“地理课标”的活动建议有: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等,体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地理学习能力要求。在复习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教学活动若仅限于书本内容,可能偏离了新课程理念。“活动建议”是《课程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程标准》的深化。5、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依纲不靠本”的命题方式是否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依纲靠本”的复习方法?其实不然,考题的素材可能来自教材之外,新情境设置来自生产生活实际。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识,仍然是新高考成功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力根植于知识,从知识中考查能力。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题海战术应对新高考是不能奏效的。“纲”是学习的目标必须遵循,“本”是落实纲的载体。从“本”的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思路、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高三复习应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关注社会热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实际;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快速地提取信息,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能以不变应万4变。6、重视选做题。选做题在高考中的引进,较好地反映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鲜明特色。7、分析研究以往“考题”。分析什么:(1)“考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何注重基础考查?(2)“考题”涉及的主要能力点——如何突出能力考查?(3)“考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考题”的难度——如何体现高考选拔功能?(5)学生答题中的突出问题——教学应注意什么?(6)“考题”的创新性——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7)“考题”与《考试大纲》比较——如何体现“考纲”具体要求?如何研究“考题”:(1)纵向比较近年来试题——找变化,看发展。(2)横向比较当年各省试题——找异同,定方略。研究“考题”应注意什么:(1)不要将今年试题未考知识点,预测为明年考点;(2)不要将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点,作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而加以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3)不要将“热点”作为重点;(4)不要将今年的阅卷标准作为明年学生的答卷要求。注意“考题”的变与不变:(1)载体情境在变,考查的知识点不变;(2)理念、观念在变,考试的形式不变;5(3)命题人在变,考试的性质不变。三、复习备考的教学管理1.强化常规管理,注重过程跟踪,为复习备考提供良好的保障。一是制订切合实际的复习攻坚计划,使复习备考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重视分层分类推进,确保完成升学指标。二是增加管理人员,充实了年级管理队伍,实行领导包级包班包课制,适时召开学情分析会,及时了解动态,对症下药,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序性。三是加强备课组集体教研与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过程监督,避免出现毕业班教师只练不讲,依赖资料不备课和作业只查不批等现象,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四是改进和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偏重“分数、名次管理”向注重“态度、习惯管理”的转变。同时采用疏导与奖励相结合、专业咨询和导师谈心相结合等形式对高三学生心理状况进行适度干预,培养良好的心态。2.调整教学,稳中求变,讲求策略,提高备考效率。针对新的高考模式“稳中求变”和试题“易”“新”“活”的特点,我们的备考教学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拿出具体应对措施,要研究如何增效。①立足基础,步步为营,稳步提高。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不管如何命题,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考的竞争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竞争,丢掉基础,就会丢掉高考。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抓住了基础,谁就是成功者。因此我们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战略的第一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上,用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夯实上。我们强调复习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上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赶进度。②教学与训练要优化,要抓实效。首先,教学方式要优化。要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建模,教会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化套路和规范的解题模式。6其次,训练方法要优化。一是要明确训练目的:教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教与练脱节。二是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要精选题目,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节点。三是要坚持“考必纠,纠必考”,以考集中检查,纠正后再考加以巩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中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学生能力既要深入题目,又要跳出题目,注意总结归纳提升,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规律,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新课程重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重视知识的应用。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要引导学生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能将所学过的学科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能把新课改的理念潜移默化揉进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多,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对这类试题光靠搞“题海战”很难奏效。必须在复习中真正地实实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对探究问题自主构建,这样才能学会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考试中,在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核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多采用新题型,加强适应性训练,即便效果不理想也是必要的。④大胆取舍,合理整合,系统复习。新教材和旧教材编排体系有很大差异,缺乏知识系统性,加之教材较多,必修、选修内容跨度较大,直接按教材编排复习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整合教材,将教材中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而割裂的系统知识在总复习中重排顺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