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陈毅创作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的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1、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结果。2、交代了环境、背景。是诗人的“绝命诗”。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思考1、第一句起什么作用?3、“旌旗”“阎罗”各用了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2、“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总领全诗。面对生死考验,大义凛然。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旌旗:旗子的总称。这里借指军队。(借代)阎罗:迷信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比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借喻)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想一想1、“风烟”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原指古代边关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争。(借代)2、“飞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轻快”一词,轻松、欢欣,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盼和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3、这一章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动动脑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喻、典故3、“人间遍种自由花”是什么意思2、“血雨腥风”呼应前面的什么内容?“创业艰难百战多”“南国烽烟正十年”预言反动派必将要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会实现。4、这一章的主旨?表示决心投身革命,预言反动统治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合作探究这三首诗各有什么侧重点?又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第一章: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第二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第三章: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面对生死,诗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写作特色1、想象、理想相结合的写法,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2、借代、借喻、典故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课堂总结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现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崇高理想。拓展延伸乌江示儿李清照陆游生当作人杰,死去元知万事空,死亦为鬼雄。但悲不见九州同。至今思项羽,王师北定中原日,不肯过江东。家祭不忘告乃翁。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