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好词好句打印版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申论热点积累:控烟的多重举措2013-08-188月以来,青岛、兰州等地相继出台了禁烟条例,其中,公共场所禁烟是重要内容。从世界范围看,这类举措都被证明非常有效,不过不少国家还采取了另一项可能更有效的控烟措施——增税。世卫组织早就认定,烟草是诱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及肺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世卫组织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0年间,在41个实施了至少一项最高级别控烟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中,烟民人数减少了1480万,因吸烟致死人数减少了740万。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增税,使吸烟致死人数减少了350万;其次才是在公共场所禁烟,减少了250万。报告第一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戴维·莱维表示,提高烟草税和烟草价格,会使部分烟民特别是其中的青年及低收入人群减少吸烟,并降低相关医疗护理费用,如果这种做法“推广至全球,数千万例吸烟所致的死亡可以避免”。当前在控烟方面,一些国家侧重于“禁”。例如,俄罗斯今年6月1日生效的禁烟法规定,在教育、文化、体育、青年机构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场所禁止吸烟,违者重罚。距离上述场所100米以内及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售烟。另一些国家侧重于“税”。例如,澳大利亚政府本月1日宣布,将在今后4年每年把烟草税上调12.5%,澳国库部长鲍恩说,“增税是政府减少吸烟造成的过早死亡和疾病的唯一最有效手段。”新加坡法律规定,携带一盒香烟入境也需缴税。由于税收高,公共场所禁烟措施已经普及到酒吧和公交车站。新西兰政府去年5月也宣布,未来4年将烟草税上调40%,以迫使烟民戒烟,新西兰的烟草价格现已属世界最高水平。对烟草制品课以重税,既可以开源,也可以节流,不失为公共场所禁烟之外的控烟好手段。在今年的“世界无烟日”到来前,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曾表示:“如果不对烟草使用进行有效控制,到2030年慢性病将(在中国)呈现显著增长,就像海啸一样。”长期以来,如何控烟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要切实加以解决,仅在公共场所禁烟恐怕不够,增税这样的强力经济杠杆应尽早提上控烟议程。申论语言积累:包容持续高效发展2013-08-19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等方面。在经济起飞阶段,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而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的阶段,社会发展方式和质量越来越重要。我国正处于迈向高收入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政策、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把加快社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包容持续高效发展。一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提高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形成消费与投资协调、内需与外需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大多依赖他人的局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不断降低单位产出的土地、能源、资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与碳排放量,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三是促进发展成果公平共享。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有效调控居民财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四是有效化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消除城乡和城市内的二元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及时有效调处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申论宏观政策:区域协调发展2013-08-20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为进一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明了方向。应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破解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地方整体竞争力。从国际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外部市场受到挤压,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从国内来看,高效统一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区域合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要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协同推进沿海、内地和沿边开放合作,实现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带开发,把发展潜力变为增长现实;全面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科技进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群的“极化效应”。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要正视土地资源逐步稀缺、环境容量难以承受等劣势,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产业3基础、发展理念等,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转移或淘汰。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既要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承接好产业转移工作;又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差异并不意味着要放慢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而是要充分利用各区域比较优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应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努力使不同地区人民都能享受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从深层次看,则应依靠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此保障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拥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同等权利和实现发展的同等机会。统筹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差异较大,特别是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并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不适合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应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一方面充分挖掘当地发展潜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另一方面把改善环境质量、节约能源资源、注重生态安全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探索构建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共同维护人人共享的生态环境。申论主题扩展:计划生育二胎政策2013-08-21“国家卫生计生委”3次回应放开“单独二胎”传闻。但是仔细“研读”这3次回应,依然搞不明白卫计委到底要告诉民众什么。8月2日:正在组织调查研究“完善生育政策”的思路和方案。8月6日:要完善生育政策,适时出台调整方案。8月9日:将依据实际逐步完善生育政策。卫计委解释说,很多人把生几个孩子狭义地理解为生育政策,生育政策包括非常庞杂的内容,“如果把调整‘生育政策’简单地理解为二胎又有放开的迹象这明显是不正确的,这和是否放开单独二胎或者二胎政策不是一回事。”看来百姓又“误读”了。先不去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给百姓制定的政策百姓却不容易正确理解”,我认为仅官员口中的“明显的不正确”就明明白白代表着一种民间意见。二胎政策向来是民众关心的话题,但是民众关心的目的难道就是想“生”吗——这明显是官员的“理解狭隘”了。我们之所以关心二胎政策是因为我们更关心一种血脉亲情和文化传承。父母终将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遗产到底是什么?房子、票子、车子?错了!兄弟姐妹才是父母留给我们的唯一遗产——这是这世界上唯一一种父母不给予,我们就永远得不到的东西。手足情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感情之一,在兄弟姐妹的共同生活中,我们体4会到了成就感、挫折感、荣誉感和耻辱感——我们之所以能爱或者包容别人,是因为我们先学会了爱或者包容兄弟姐妹。生一个还是生两个,那是国家的政策,生与不生却是国人选择的自由。即便是“一孩制”的今天,依然有大量的人选择了不生。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都有必要性,也是各种智慧的结晶,但是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生子和养老不应该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的闭门造车,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政策是给百姓制定的,首先要考虑百姓的情感承受和文化传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一次次地“误读”政策。申论观点积累:莫让喧嚣冷漠了悲悯之心2013-08-228月14日以来,东北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截至8月19日16时,已有111个县区市373.7万人受灾,85人死亡,105人失踪,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6万余间,农作物损害面积787.2千公顷。(据《北京晨报》报道)天降巨灾,令人焦心,可遗憾的是,与雅安地震相比,各媒体显得不在状态,灾害已持续了几天,救援工作进度如何?失踪者家属情况怎样?受灾群众生活有什么困难?该怎样帮助他们……相关信息,少之又少。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这要求每个人都要绷紧一根弦,因为灾难随时会降临,我们随时要出发。然而,为何这次媒体却慢了半拍?首先,是对灾情缺乏预判,忽视了水火无情的古训,以为没什么大不了;其次,是怕担责任,万一报道失误,受批评不算,还要被看成是传播负能量,得不偿失。正是一瞬间的犹豫与侥幸,绊住了大家的脚步。与对水灾的漠然相比,网上公知们的骂战却显得喧嚣许多,我说你是讼棍,你说我是打手,争来争去,无非是为了毫无用处的面子,这就落入了典型的“景观社会”的误区中。在“景观社会”中,一切皆被物化,社会联系完全由影像价值决定,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演戏成了生存技能,只要能炒作,能兑换出商业利益,则自尊、爱、真诚之类,皆可践踏。正如居伊·德波所说:我们正主动被商品所殖民。然而,就在高谈阔论“小时代”是否庸俗时,就在为虚拟正义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我们也许正错过黄金救援时间,忘掉了灾民们正在洪水中挣扎,正在等待救援。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放弃责任更可耻,但过分的喧嚣却能使人忽略这一根本原则,可随着悲悯之心逐渐冷漠下去,社会失败还有多远?这就是为什么,再完美的世俗生活,也要有一个高于它的约束力量,也要保留一个批判的视角,这才能保证人性不会在安逸中堕落,才能保证我们在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绝不后退半步。5我们是人,因为我们尊重那些不可动摇的法则。以人为本,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应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水灾仍在继续,情势依然紧急,媒体应有所担当。申论热点积累:发动群众监督环境污染2013-08-23山西省太原市近日全面实施被称为全国最严厉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监督作用。利用群众雪亮的眼睛让污染环境者无所遁形,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监管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可称得上是一记“妙招”。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详细公开环境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既是满足群众日益增强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有环保监管体系的有效补充。当前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层出不穷,部分污染企业违法排污的手段也日益翻新,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有限力量渐渐难以满足庞大的监管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监管死角,使一些监管行为似蜻蜓点水,有的成了猫鼠游戏,有的甚至沆瀣一气,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发动时刻面对环境、对身边污染有切肤之痛的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监督污染行为,等于是无限延伸了政府环保监管的触角,突破了行政监管的时空界限,无疑会迸发出极大的监管效率,让污染环境者感受到强大压力,直至无所遁形。发动群众监督环境污染行为,详细、真实的环境信息公开是前提。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各类企业,只有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