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问题及国有经济中的代理问题一、代理问题1、代理问题的提出及发展1.1Berle-Means命题1.2、Jensen-Meckling的代理问题1.3、Fama的代理问题2、关于控制权的代理问题3、委托代理问题二、国有经济中的代理问题1、我国国有经济中代理问题的产生1.1我国国有经济代理问题出现1.2我国国有经济中代理问题的原因2、我国国有经济中代理问题的对策三、参考文献2一、代理问题Berle-MeansJensen-MecklingFama......31、代理问题的提出及发展代理问题的论述可以追溯到Smith(1776),而现代公司“代理问题”的理论研究起源于Berle-Means(1932),形成于Jensen和Meckling(1976)。Jensen和Meckling《现代企业与私有产权》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代理问题研究的开始。而后Fama(1980)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承担与管理相分离,进一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在此之后的国内外学者,大都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企业代理问题进行研究。41.1、Berle-Means命题Berle-Means命题是由Berle和Means(1932)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即现代公司所有权分散问题以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问题。Berle和Means(1932)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公司在产权安排和内部控制上的特征,“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不仅让职业经理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同时也能让股东运用资本市场的保险机制分散化风险。决策功能的分离和对职业经理的依赖迫使股东必然要给予经理更大的管理选择权。管理决策的自由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分散化股东与职业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一理论往前继承了Veblen(1904)的思想,为以后的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代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1.2、Jensen-Meckling的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指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没有股权的公司经理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股权的分散将导致企业控制权集中在经理人手中,经理人很可能将企业资源用于谋取私利而不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同时,他们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委托给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双方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就是代理问题。61.3、Fama的代理问题1980年,法玛Fama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代理问题与公司理论》的文章,在其中阐述了其关于企业中代理问题的思想。他认为,阿尔钦和德姆塞斯,詹森和梅克林的见解——将企业看作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是远远不够的。在古典理论中,代理者是企业的化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剩余风险的承受者,但这种见解不能解释现代大公司里控制权和证券所有权分离的现象。Fama放弃了公司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所有者的假定,并把企业家的概念搁在一边。他指出,由于存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也就存在了风险承担和管理相分离的情况,机会主义、道德风险等应运而生,那么就存在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来确保经理人员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的问题。他认为管理者的当前管理绩效影响他的以后的市场薪酬,所以可以通过外部的管理者市场来制约管理者的行为。72、关于控制权的代理问题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两方面,其中剩余索取权源于股东实际投入资本后取得的股份比例,即现金流所有权,而控制权则源于股东拥有的投票权(施东晖,2004)。如果公司存在控股股东,那么控股股东常常会利用公司的资源谋取私利,损害其他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公司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世界各国大公司中最主要的代理问题不是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而是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83、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问题最早由罗斯提出,如果当事人双方之间,有代理人代表委托人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问题就随之产生。之后,米尔利斯和斯蒂格里茨进一步发展了委托代理理论。伯利和米恩斯则进一步揭示了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直接经营者在激励与责任方面,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以激励代理人。9二、国有经济中的代理问题1、我国国有经济中代理问题的产生1.1我国国有经济代理问题出现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是政府机关的附属物,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来统一支配、调拨。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活力,企业资本难以流动。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就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经营者为实现所有者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但处在公司外部,他们并不直接控制公司资产的营运;经营者作为委托人聘任的代理人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但控制着公司资产的营运。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即代理人除了追求更多的货币收益外,还力图获得更多的非货币物品,如舒适的办公条件、气派的商务应酬、权势、地位等,因此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可能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活动,从而出现所谓的代理问题。101.2我国国有经济中代理问题的原因(1)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对于委托代理机制来说是客观存在的,其表现可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类是道德风险问题。立约的一方凭借信息优势可能会为了最大程度地增加自身利益而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就自然会出现代理人行为与委托人目标不一致的情况。(2)国企委托代理链冗长,且“中间代理链条”非经济性失效委托代理链条的有效性与其长度及链条中每一环节的组合有关,委托代理链条的延长也加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代理人根据自己的信息优势去谋求自身利益而放弃股东的利益的可能性也加大了,委托代理问题就更加严重。11(3)国企所有者缺失从名义上讲全体人民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初始委托人,但是在国有资产的运作过程中实际管理和支配这些资产的是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这样一旦出现管理不善,则人民大众的利益就会受损害。(4)“后行政人控制”问题虽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但可以凭借其所有者身份对国有企业进行行政干预,政府依然可以支配董事会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企难以避免政府“一股独大”的局面,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影响控股公司进而影响企业的运作。122、我国国有经济中代理问题的对策(1)明晰国企产权,减少委托代理层次。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为设计新型有效的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外部体制环境。在此基础之上,应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国企之间的关系,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代表,站在初始委托人的立场上,为各级代理人设置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和管理。(2)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国有企业自组织行为能力对于国有企业,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自组织行为能力。从而实现培育国有企业经理人市场,改变各级政府对国企管理人员的任命状况。同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以便减小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解决代理人问题。13(3)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应包括:1、基本工资与福利,用于保障企业经营者的基本生活;2、与短期效益挂钩的奖励;3、与长期效益挂钩的奖励。长期激励的比重应相对较大,这样有利于促使企业经营者努力改善企业的长远盈利能力。但仅依靠远期薪金是不够的,可以考虑给予经营者部分剩余索取权,使其更关心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发展。(4)加强多国企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监管我国国企目前仍处在改革的浪潮中,改革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监督,对国企的监管,是对委托人的监管,也是对代理人的监管,同时也是对二者合谋行为的监管。14三、参考文献[1]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5,(4).[2]林毅夫,李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1997(3).[3]张屹山.论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委托代理关系[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4]张翼,李习,许德音.代理问题、股权结构与公司多元化[J].经济科学,2005(3).[5]杨瑞龙.论国有经济中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J].管理世界,1997(1).[6]安凡所.“伯利—米恩斯命题”:公司控制理论的衍生与演化探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6).15[7]徐传谌,闫俊伍.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1(1).[8]何威风,吴水兰.资本结构与代理问题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9(4).[9]施东晖.转轨经济中的所有权与竞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8).[10]EugeneF.Fama.AgencyProblemsandtheTheoryoftheFirm[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0(2).[11]Jensen,Meck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Capital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1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