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①第二章第4讲(1)方向:1.公转特征自西向东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2)周期:基础梳理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特征(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B点近日点远日点1月初7月初最快最慢基础梳理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基础梳理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基础梳理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春分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基础梳理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示意图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深化探究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的产生原因: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始终存在。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深化探究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黄道平面赤道平面α90o-αα黄赤交角23o26/N23o26/S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深化探究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①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2)影响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深化探究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②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晨昏线热带温带寒带现在的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2)影响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读图,完成2~3题。2.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A.20°B.23°26′C.30°D.66°34′3.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地球超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深化探究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夏至日BC冬至日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基础梳理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基础梳理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春、秋分日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变化特点时间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2代表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代表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深化探究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ABCD①对称规律:A地=B地,C地=D地;A、B昼长=C、D夜长昼夜长短: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深化探究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优秀ppt课件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深化探究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昼弧所跨经度15o15o夜弧所跨经度深化探究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昼长=,夜长=右图为“某日12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可能在7月初B.该日,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昼长于夜3.甲地日落时刻为()A.19时B.17时C.18时D.20时4.某地的昼长比甲地略短,且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该地位于甲地的()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试题调研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越往北日出越早,为北半球夏季A甲地日出7时,上午时长5小时,据此可知日落时刻为12+5=17时BC【思维点拨】黄赤交角的理解(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基础梳理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季节变化春、秋分冬至夏至达最小值的地区达最大值的地区北半球节气赤道北半球各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四季更替和五带基础梳理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无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无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有直射,无极昼极夜无直射,有极昼极夜无直射,有极昼极夜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晨昏线太阳直射点2.四季更替和五带基础梳理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4)五带的划分(3)北温带国家的四季(2)天文四季(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以此类推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界线:回归线和极圈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节: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深化探究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规律①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深化探究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特别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2013•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第2题。2.该日()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试题调研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太阳直射在20°N纬线上(2012•四川文综)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2~3题。2.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3.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基础梳理考点四光照图的综合判读CB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1.(2014·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一)下图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一分点和一至点。读图回答(1)~(2)题。[题组递进]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B.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C.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D.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A.等于23°26′B.小于23°26′C.大于23°26′D.等于46.5°BA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