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论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漢語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第三單元——文選論語禮記論語《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書。“論”讀作lún,是編纂的意思。《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卽學生)和再傳弟子編定的,延續了一兩代人,前後達四五十年時間,漢初所傳的《論語》有三種,卽古論、文論和魯論。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論語》是漢代人在上述三種本子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論語》共十三篇,每篇以一篇開頭一句話中的某兩個字(偶或三字,如公冶長)作爲全篇的篇名,如第一篇開頭的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于是取“學而”爲篇名,篇下面是章,章是根據文章內容所劃分的自成起訖的段落。有的章只有一句話,如“子曰:‘君子不器。’”有的章則較長。《論語》通行注本:•《論語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論語集注》宋朱熹•《論語正義》清劉寳楠•《論語譯注》楊伯峻(較適合一般讀者閲讀)(一)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時,以時、按時。習,《説文》:“數飛也。”本義是鳥多次飛翔,引申爲“溫習”的“習”,不亦説乎?“説、悅”爲古今字,喜悅,高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指別人不暸解自己。慍音yùn,怒,不亦君子乎?”•“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是古漢語中常用的一種反詰句的句式。•曾子曰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的弟子:“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日,每天•三,指多次,不是指下面三個方面,不然該説“吾日省者三”,與《憲問》“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同。•省音xǐng,“檢查”義。另如《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胡三省,宋末元初人,字身之,取名當出于此。•子曰:“君子食無求飽無,通“毋”,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敏於事,在辦事情上敏捷。慎,小心。《禮記·大學》:“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慎於言,在説話上謹慎,就有道而正焉就,走向、接近,可謂好學也已。”好音hào。已,通“矣”(二)爲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通“惘”,迷惑、迷惘,朱熹注:“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殆,疑惑(從王引之説,見《經義述聞·通説》。)•子曰:“由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誨女知之乎?誨,教導。女,第二人稱代詞,後來寫作“汝”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而,連詞,這裏表示假設。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輗ní,古代大車轅端和橫木相銜接的活銷。軏yuè,古代車上置於轅的前端與車橫木銜接處的銷釘。兩者均爲固定轅與橫木之部件,不可缺。(三)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道①石鼓文作,小篆作,《説文·辵部》:“道,所行道也。從辵,從𩠐。”本義是道路。“任重而道遠”卽爲此義。引申爲途徑(抽象義)。•②達到某種道德標準的途徑。“朝聞道”就是此義。•③思想、學説。“吾道一以貫之。”卽爲此義。•④述説。《論語·憲問》:“夫子自道也。”•⑤引導。後來寫作“導”。《論語·子張》:”道之斯行。”•子曰:“參乎!參,指曾參吾道一以貫之。”一以貫之,指用一個道理把一切事物之理貫串起來。以,介詞,有“用”或“拿”的意思。“一”是“以”的賓語,提到前面去了曾子曰:“唯!唯,答應的聲音”子出,門人聞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恕,就是孔子所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喻,明白,懂得•子曰:“見賢思齊焉,齊,動詞,等同,看齊。思齊,想要和他看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內,內心。自省,自我檢查。(四)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公冶長,孔子的弟子,公冶是複姓。•宰予,字子我,孔子的弟子。•晝寢,古人無午睡的習慣。《禮記·檀弓上》:“夫晝居於內,問其疾可也……非疾也,不晝夜居於內。”宰予無病而晝寢。•朽,腐爛。•杇wū,同圬,塗牆,這裏指粉刷。於,介詞,“對于”的意思。•與yú,語氣詞,下文的“與”同。•上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對于宰予這樣的人,責備什麽呢(卽“不值得責備”的意思)。•子曰:“始吾於人也,始,等於説“先前”“起初”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改是,改變了這個(聽其言而信其行)。”•子貢問曰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孔子的弟子:“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文子,名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謂,叫做子曰:“敏而好學,敏,解决問題快不恥下問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以謂之文也。”•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季文子,名行父fǔ,魯國大夫。“文”也是諡號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三,古人説三的時候,往往不指確數的“三”,而只表示次數很多。但這裏和“再”相對,所以仍應看作確數。今語有“請三思而行”,“請君三思”。•再,兩次,和“又”“復”等字不同。•斯,就。•顔淵季路侍顔淵,名回,字子淵,季路,卽子路,兩人都是孔子弟子。卑者陪伴在尊者身旁叫侍。子曰:“盍各言爾志。”盍hé,“何不”的合音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衍文,應删)裘與朋友共,裘,皮衣。共,動詞,指共同享用敝之而無憾敝,使動用法,破,坏、憾,恨。”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伐,甲骨文,金文,象以戈擊殺人形,本義是砍殺、刺擊,引申之有攻打、征伐義,引申有功勞義。《漢書·高帝紀上》:“非有攻伐,何得專主約?”顔師古注:“積功曰伐。”再引申之,誇耀、自誇(有功)亦可謂伐。《玉篇·人部》:“自矜曰伐。”•無施勞,指不把勞苦的事加在別人身上。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懷,歸(依孔安國説)”孔子的意思是,对老年人,使他們安定;對平輩的人(朋友),使他們能信任我;對少年(年轻人),使他們歸依我。(五)雍也•哀公問哀公,魯哀公:“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者,語氣詞,不遷怒,遷,移。不遷怒,不把怒氣轉移到與那件事無關的人身上不貳過貳,重複一次。不貳過,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短命死矣《史記·仲尼弟子傳》:“回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今也則亡也,句中語氣詞。亡,通無!未聞好學者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賢哉回也!”謂語前置,以加強語氣。•簞,盛飯用的竹筐。食,飯。一簞食卽一筐飯。•瓢,舀水用具。飲,水。•不堪,忍受不了。•“回也不改其樂”中的“也”用在單句的主語之後,語氣詞,表示頓宕。•冉求曰冉rǎn求,字子有,孔子的弟子:“非不説子之道説yuè,後來寫作“悅”。道,這裏指孔子的學説,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中道,半路。廢,停止,這裏指因疲乏而走不動了(參照《禮記·表記》“中道而廢”鄭玄注),今女畫畫,指給自己畫定一個界限,不肯前進。”課堂練習•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王力注:飲,用如名詞,飲料。此注對否?爲什麽?•2.《論語·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論語·顔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三個“惡”,讀音?詞性?意義?(六)述而•子曰:“默而識之,識zhì,記住學而不厭,厭,滿足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對我來説有什麽呀?也就是説,這三件事對我來説都不難?”•何有:何難之有;何陋之有•子曰:“德之不脩脩,通修,培養,學之不講講習,研究,聞義不能徙。這句話的大意是,聽到了應當做的事(義),却不能放下暫時可以不做的事,而改從應當做的事,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子曰:“飯疏食飯,舊讀上聲,動詞,吃。疏食,粗糧,飲水,曲肱而枕之,曲,彎曲,使動用法。肱gōng,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枕zhèn,動詞,當枕頭用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葉公問孔子於子路,葉shè公,名諸梁,楚國大夫。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奚,爲何,幹嘛:‘其爲人也,髮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云爾,如此而已。’”•發憤:决心努力。發憤忘食、發憤圖強,也作發奮。發奮:①振作起來,奮發。發奮努力、發奮有爲。②同發憤,勤奮、决心努力。•子曰:“三人行,三人,等於説幾個人,並非確指“三”。行,走路必有我師焉焉,指示代詞,於此,在其中。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兩句的意思是: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作爲自己的借鑒,藉以改正自己身上與他們相同的缺點。這兩句也就是前面《里仁篇》所説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老子曰:善人者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抑,轉折連詞,不過。爲之,指學習“聖人之道”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爾已矣,三個語氣詞連用。公西華曰公西華,姓公西,字子華,孔子的弟子:“正唯弟子不能學也!”唯,句中語氣詞,表示判斷(七)泰伯•曾子曰曾子,曾參,字子與,孔子的弟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指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讀書人•弘,大,這裏指心胸寬闊;毅,剛强。弘毅,卽強毅。章太炎《廣論語駢枝》説:“《説文》:‘弘,弓聲也。’後人借‘強’爲之,因爲‘彊’義。此‘弘’字卽今之‘強’字也。《説文》:‘毅,有决也。’”•仁以爲己任,卽“以仁爲己任”。•已,停止。•曾子説:“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强而有毅力,因爲他負擔沉重,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爲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八)子罕•子在川上曰川上,河邊:“逝者如斯夫,逝者,消逝的事物。斯,指示代詞,指川水。夫fú,感嘆語氣詞不舍晝夜!”舍,止。不舍晝夜,川水日夜不停地流•子曰:“三軍可奪帥也,三軍,古代一萬二千五百人爲一軍,諸侯大國有三軍。這句是説,三軍人數雖多,如果軍心不齊,它的主將也會被人奪走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彫,通凋,凋謝,凋零(九)鄉黨•厩焚,厩jiù,馬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另外有兩種標點法:1.曰:“傷人乎不?”問馬。2.曰:“傷人乎?”“不。”問馬。(十)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師,顓zhuān孫師,字子長。商,卜商,字子夏。兩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過,超過;不及,沒有達到曰:“然則師愈與?”然則,如此(説來),那麽;愈yù,勝過;與yú,疑問語氣詞。•子曰:“過猶不及。”猶,像……一樣。最後一句是説:超過或沒有達到,都是不好。孔子以“中庸之道”作爲行爲的準則,所以認爲“過”與“不及”同樣不好。•季氏富於周公,季氏,季孫氏,魯大夫,權威大於魯侯;於,介詞。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求,冉求;聚斂liǎn,搜刮錢財;附益,增加。子曰:“非吾徒也!徒,徒黨。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小子,指門人;鳴鼓,響鼓,指敲著鼓。•子路問:“聞斯行諸?”聞,聽見,這裏指聽見了應當做的事,卽“聞義”;斯,就,馬上;行,實行,實踐;諸,“之乎”的合音字;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如之何,卽如何。冉求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退,指遇事畏縮不前。故進之;進,促進。由也兼人,兼人,勝人,勝過別人。故退之。退,斥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曾皙,名點,字皙,曾參的父親。冉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名赤,字子華,公西是複姓。這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弟子陪伴老師閑坐。侍,指卑者陪伴在尊者身旁。•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這兩句較難解,書上爲一説。另一説是:因爲我比你們年紀大些,(人家)不用我了。前“以”,介詞,解釋爲“因爲”,後“以”,動詞,解釋爲“用”。“一日”爲一兩天的意思。作“長”的狀語,是自謙的説法。“一日長乎爾”卽“比你們年長一點”的意思。“毋吾”作“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居則曰:‘不吾知也。’居,平日,平常。這句話的主語是“你們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