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项目结果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用检验项目结果分析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张鹏讲师临检篇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尿常规检查粪常规检查一、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值:RBC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初生儿(6.0-7.0)×1012/L(170-200)g/L临床意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90g/L90-60g/L60-30g/L<30g/L贫血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1.红细胞生成减少2.红细胞破坏过多3.红细胞丢失(失血)(二)红细胞比容测定(Hct):定义:抗凝全血中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参考值:男性42%~49%女性37%~48%临床意义:增高:相对增加(血液浓缩)绝对增加(红细胞增多)降低:贫血(三)红细胞平均值参数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HctMCV=RBC参考值:80-100fl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以皮克(pg)为单位。HbMCV=RBC参考值:26-32pg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g/L为单位。HbMCHC=HCT参考值:320-360g/L临床意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fl)MCH(pg)MCHC(g/L)病因正常细胞性80-10026-32320-360再障、急性失血、骨髓病性贫血等大细胞性10032320-360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8026320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小细胞正色素性8026320-360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四)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定义: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参考值:14.9%临床意义:MCVRDW贫血类型常见疾病增高正常大细胞均一性部分再障增高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急性失血增高正细胞不均一性再障、部分溶贫减低正常小细胞均一性地中海贫血增高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五)网织红细胞(Ret)定义:为外周血内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参考值:百分率0.5~1.5%绝对值(24~84)×109/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或红系增生受抑贫血治疗最早出现的疗效指征:4-6天Ret上升(7-10天达峰),而Hb2周后才开始上升。(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定义:白细胞计数(W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分类(DC)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参考值: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2岁(11.0~12.0)×109/LDC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反应性:异常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感染或炎症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N0.5×109/L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原虫感染(疟疾、黑热)血液系统疾病:再障、非白白血病等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相对增多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相对减少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活动性肺结核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等(七)血小板计数(PCorPLT)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参考值:(100.0-300.0)×109/L临床意义:增加:原发性增多:见于BM增质性疾病如慢粒、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如缺铁贫、癌症病愈后恢复减少:生成障碍:再障、急白、防射损伤等破坏增多或消耗增加:免疫性破坏产生自身抗体病毒感染产生与免疫复合物相关抗体反复输血产生同种Plt抗体血小板分布异常:血小板有70%存在于血流中,其余30%存在于脾内血小板池。(八)平均血小板体积定义: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平均单个血小板的体积。参考值:7-11fl临床意义:PLT↓MPV↑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PLT↓MPV↓表示骨髓增生障碍PLT↓MPVN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MPV↑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MPV↓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定义: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临床意义:增快:生理性:常见于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老年人等。病理性:各种炎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减慢:意义不大三、尿常规检查(一)尿干化学检查1、比重(SG)大致反映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参考值:成人1.015-1.025临床意义:增高: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降低:小管间质性肾疾病(急、慢间质性肾炎),尿崩症。等渗尿:尿比重恒定于1.010左右,提示肾浓缩功能严重不全。2、酸碱度(pH)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能力。正常人尿液pH为6.0~6.5。临床意义:尿PH值升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尿PH值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以及口服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3、尿糖(glucose)原理和检测方法: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正常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定性试验阴性。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导致血糖升高,其他升高血糖激素异常疾病如库欣综合症、甲亢、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血糖升高,还见于胰腺炎,应激性尿糖见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梗等,由于延髓血糖中枢受刺激或应激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的高血糖。(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血糖正常,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退,肾糖阈降低引起的糖尿。如家族性糖尿(近曲小管对糖吸收功能缺损);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受损,重吸收功能障碍);妊娠(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重吸收受抑制)。此类疾病与糖尿病区别在于,其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均正常。4、尿酮体(ketonebody)原理和检测方法:酮体是机体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分为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当糖代谢受抑制或不足时,脂肪代偿性分解代谢增强,血酮体升高,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一般用试纸条法测定丙酮和乙酰乙酸。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临床意义:1.糖尿病性酮尿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胰岛素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糖代谢受抑制,酮体大量生成,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多伴有较高血糖。酮体结果与病情不符?2.非糖尿病性酮尿见于高热,严重呕吐,腹泻、禁食、肝硬化等糖代谢不足,酮体升高也易造成酸中毒。酮体结果与病情不符?1.糖尿病肾病或其他累计肾小管病变者,酮体扩散重吸收增加,故酮症血症时,尿酮体可不成比例增加甚至呈阴性。2.酮体仅检测丙酮和乙酰乙酸。而酮症早期以β-羟丁酸为主,而酮症好转后将转化为乙酰乙酸,结果出现与病情分离的假象。5、尿胆红素(urinebilirubin)和尿胆原(urobilinogen)原理和检测方法:结合胆红素能溶于水,部分从尿中排出为尿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小部分尿胆原从肾排出后为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后可变成尿胆素。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共称尿三胆。一般用试纸条法测定尿胆红素、尿胆原。参考值:正常人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弱阳性。6、尿蛋白(protein)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具有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因此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含量很低,定性试验阴性,定量检测15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120mg/24h,称为蛋白尿(proteinuria)。轻度中度重度120-500mg/24h500-4000mg/24h4000mg/24h(1)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在剧烈运动、寒冷、发热等交感神经兴奋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含量低。(2)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损害,白蛋白为主,2g/24h;见于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球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意义: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损害,重吸收功能减退引起的蛋白尿。小分子量的β2微球蛋白、α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溶菌酶增高为主。尿蛋白排出量常1g/24h。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损伤。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受损,尿液内大、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都存在,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较高,多在3.5g左右。见于各类肾炎后期,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也可见于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组织性蛋白尿多为低分子量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24小时尿蛋白0.5~1.0g。泌尿系统受炎症、中毒或药物刺激后,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增加或分泌蛋白质增多而导致的蛋白尿称为组织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均正常,血浆中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增加,经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而产生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以及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征等。免疫球蛋白轻链多肽,分κ、λ两型。检测方法:热沉淀-溶解法:PH4.9,40-60℃。免疫固定电泳法:用κ、λ抗体检测。临床意义:主要见于浆细胞病如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尿Bence-Jones蛋白检测7、亚硝酸盐(nitrite)试验正常人尿液中存在硝酸盐,肠杆菌科细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使该试验阳性。8、尿隐血(urineoccultblood)尿液试纸条通过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尿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9、尿白细胞(leukocytes)尿液试纸条通过白细胞酯酶法,检测尿液中所含的白细胞。(二)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检查是对尿中各种细胞、管型、细菌、寄生虫和各种结晶等有形成分的鉴定。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法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离心镜检1、红细胞: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双凹圆盘形。高渗尿内为棘形;低渗尿内则胀大,甚至可使血红蛋白溢出,成为大小不同的空环形,称为红细胞淡影。分为均一型、多形型、混合型。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0~5个/μL,3个/HP而尿的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临床意义:1.多形性红细胞>80%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和狼疮性肾炎等)2.多形红细胞<50%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肾移植排异反应、泌尿系统的肿瘤和结石等,亦见于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及出血性疾病等)方法:在持续排尿过程中,分别留取初、中、末三部分尿液进行检查。临床意义:用于粗略区分血尿产生的部位。初血尿:第一杯为血尿,常提示前尿道病变。终末血尿:第三杯为血尿,常提示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后尿道或前列腺病变。全程血尿:血尿均匀分布于三杯,常提示膀胱颈部以上的泌尿道出血。尿三杯试验2.白细胞和脓细胞外形完整,浆内颗粒清晰

1 / 1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