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2004年课程的学习要求基础:具备一定的网络、电子商务、金融学基础知识是一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学等相互结合、密切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本书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电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各类电子银行系统的功能目标、基本原理、业务处理过程、系统结构、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措施、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各电子银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章银行电子化的发展概况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银行电子化的产生、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区分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差异,掌握IT对银行的影响以及IT和IT系统在现代银行中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节电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1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业务----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银行业2电子银行的产生2.1原因(1)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引入,使银行界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2)货币流通强度和速度加大。(3)银行压力增加。(4)管理技术的发展(5)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转账、对账、代收费等业务往来,而支付结算业务绝大多数是由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离开了银行,便无法完成网上交易的支付,从而也谈不上真正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必须有金融电子化作保证,即通过良好的网上支付与结算手段提供高质高效的电子化金融服务。2.2电子银行的相关概念1“电子银行”是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电子货币为经营对象,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安全等技术手段,突破地域、文化界限,服务于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金融实体。2与传统银行相比较(1)用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逐步代替传统的现金交易和手工凭证的传递与交换,大大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2)金融业已从单一的信用中介发展为一个全开放的、全天候的和多功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3)金融业的营业网点已从砖墙式建筑向ATM、POS、网络等系统转移,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4)业务重点从存、垡款转向提供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5)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二银行电子化的四个发展阶段(一)将银行的传统业务处理电子化具体来说,柜员联机系统应能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提高分行操作效率。2.要允许交易源分散分布。3.降低成本。(二)开发大量新的自助银行项目银行柜员联机系统的建立,为银行开发一列新型的自助银行服务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自助银行以银行卡为介质,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诸如ATM(自动柜员机)服务、POS(销售点)服务、HB(家庭银行)服务等。(三)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信息服务1银行除了向客户提供传统的金融业务服务,还能向客户提供各种能增值的金融信息服务。2金融信息服务:服务对象----工商企业客户、政府部门(四)、网上银行提供的服务有:1公共信息服务2企业客户业务3个人客户业务网上银行的业务模式:基础结构------C&C+IT+WEB业务模式-----Internet、核心业务(支付服务,信息服务)处理、客户信息数据库形成统一的处理平台网上银行服务的两种发展模式:(1)完全依赖Internet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电子银行------虚拟银行(2)传统银行通过Internet开展原有的银行业务服务网上银行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介绍一是低成本和价格优势。这是因为:1,组建成本低。2,业务成本低。3,价格优势二是互动性与持续性服务:AAA服务三是私密性与标准化服务。四是业务全球化三推进银行电子化的主要困难1法律和法规2资金3人才4改变传统的金融习惯和管理习惯第二节支付与支付系统的产生、发展一支付与支付系统概念二中国支付系统的介绍三支付系统的发展三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1.金融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金融认证体系的规划和管理2.开发网上银行新业务---如个人服务、企业服务3.网上支付的创新4.提高安全控制程度5.健全金融法规6.培养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三中国目前的支付系统网上支付的创新----使用电子货币1电子现金: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据转换成加密数据序例来表示币值。2卡类电子货币:如磁卡、IC卡、光卡3电子钱包:一种应用软件,通过网上银行的电子钱包服务系统来对自己帐户上的各种电子货币上的数据进行管理及网上支付4直接借记:通过银行的直接借记系统直接从银行帐号将贷款记入借方。5电子支票:功能类似于纸基支票的电子文件。三中国目前的支付系统1银行结构2中央银行帐户结构受上述多层次管理和高度分散式中央银行帐户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支付系统,从概念上可以分为8个系统:同城清算所,全国手工连行系统,中央银行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各商业银行的电子汇兑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邮政储蓄和汇兑系统八类支付系统1同城清算所1.1概述全国共有约2000家同城清算所,分布在中心城市和县城/镇。1.2系统参与者在同城清算所辖区内的绝大多数银行分支机构都直接参加同城清算和结算处理。1.3处理的交易类型贷记和借记支付项目都可交换和结算,其中支票占多数2全国手工连行系统2.1运行规则----人民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全国手工联行系统。2.2系统的参与者------是同一家银行的各分/支行。2.3处理的交易类型----贷记和借记支付业务都可对于手工联行系统的参加者不收手续费。但各银行机构必须支付信汇或电汇的邮电费3中央银行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电子联行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中的第一次尝试,其主要设计思想-----是要克服由于纸票据传递迟缓和清算流程过分烦琐造成的大量在途资金,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支付风险。采用VSAT卫星通讯技术,在位于北京的全国总中心主站和各地人民银行分/支行的小站之间传递支付指令。所有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开设有帐户的商业银行分行,以及人民银行各分/支行都可以参加电子联行系统,办理自己或代表其客户发出的支付指令只办理该系统参与者之间的贷记转帐4各商业银行的电子汇兑系统4.1运行规则----象手工联行清算系统一样,电子汇兑系统具有多级结构。一般情况下,系统有全国处理中心、几十个省级处理中心、数百个城市处理中心和上千个县级处理中心。一家分行必须在每一级处理中心开设单独的帐户,各级分行接受纸凭证支付项目,将纸票据截留后以电子方式发往相应的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在当天或第二天营业前将净额结算头寸通告分支机构。4.2参与者-----一家银行所有的分/支行4.3业务-----贷记\借记\支付业务5银行卡支付系统6网上银行系统7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8邮政储蓄和汇兑系统第三节IT和IT部门在电子银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一IT的引用对现代银行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1在银行的业务方面:大规模延伸服务覆盖面,从区域开始逐步走向全面集中,扩展银行业务,衍生新的银行产品:金融信息增值服务,自助银行服务,网上银行服务2对银行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利用IT监控银行的业务处理过程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3对银行经营决策的作用为银行决策提供数据和信息:1改变决策的动因:2打破原有的内部组织的分工3改变决策方法4拓宽新的赢利模式:拓宽赢利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商业银行只是一个储蓄银行,主要赢利模式是通过相对固定的利差获取收益,简直是在“坐地收钱”,因而还算不上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货币经营机构。一般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由存贷差、投资收益、中间业务三大部分组成,而目前我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来赚取利润。目前-----拓宽商业银行的赢利模式-----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来获取利润二信息时代金融企业面临的压力1业内外竞争加剧2业务周期不断缩短3成本压力-----对于成本的概念比较模糊4市场营销策略的变革----一是突出客户导向,二是树立网络思维5运营、管理体制的变化:传统银行的管理体制-------以帐户为中心--------贷方市场新的管理体制------------以客户为中心----------借方市场6金融风险三IT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一)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组织结构是总分行制的典型的直线或直接职能式组织结构--------金字塔式,以亚当.斯密的分工论和泰罗的职能化原则建立起来的,-------仔细分析这种结构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率,反而暴露出许多功能缺陷。带来的问题第一,传统银行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标准化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第二,在传统银行里缺少学习和创新气氛,专业化分工用人为的隔离带把银行分割成一个个相互独立而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领域。第三,传统银行无法实现对知识员工的有效激励第四,中间管理层庞大且功能过剩,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二)新型组织结构的特征:1扁平化:1.1扁平化的概念1.2扁平化模式的选择1.3扁平化模式下的主要风险2团队化:采用面向产品、面向客户的团队工作方式3虚拟化:通过网络来交流沟通1.1扁平化的概念------扁平化管理是对金字塔式管理的否定,它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据重新分工原理和跨度理论,通过拓展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来提高管理效率,使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模式转向扁平化模式。概念的理解:一是重新界定分工原理。二是重新界定管理跨度扁平化管理具有如下重要特征强调系统。一个企业组织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单元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人员应用系统方法阐明系统目标,确定系统评价标准,并较好地与外部环境系统进行联系。加大控制幅度,尽量减少管理中间层次,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1.2扁平化模式的选择(以农行为例)一现行模式: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停留在管理层次的撤并重组上。二典型模式:基本按照“总行---省分行---市分行---县支行”的原模式运做:1撤并城区网点的部分县级支行机构2对农村县支行、市分行还是原来的管理者3对城区网点、市分行由过去的管理行为变为直接经营行1.3扁平化管理下的主要风险表现一管理风险1管理者的观念惯性问题。2管理水平、领导能力的问题3基层素质的问题4人员下岗问题二信息技术风险1设施配备不够2数据的采集缺乏系统支持3信息传递不畅2团队化-----采用面向产品、面向客户的团队工作方式3虚拟化----建立虚拟企业和虚拟联盟组织组织机构的比较:四企业信息主管(CIO)80年代前后,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或公司中相继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职位--信息主管,即CIO。CIO的出现标志着信息管理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走上了技术与人文、经济相结合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CIO产生于政府之中,而在企业中得以发展和盛行美国政府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开发利用,明确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此后,在政府的每一级机构中设立一名主管信息资源的高级官员,从高层上全面负责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直接参与最高的决策管理。CIO的出现有效改善和加强了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2、CIO集战术和战略管理于一身,是企业决策层与信息管理层之间的纽带企业CIO是企业中的高级职位,是决定企业命运的核心人物,辅助企业的高层决策和长远规划,实现企业全面的信息管理。3、CIO即是技术专家,也是管理专家CIO来源于信息技术专家。技术专家的角色相对于CIO而言仍然是必备的条件。CIO不再单单是技术角色,而是技术加管理的综合角色。4CIO的基本职责包括对信息本身的收集、组织加工、开发利用,指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控制,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5CIO在企业中的地位现代企业CIO的要求:(1)掌握信息技术,精通信息管理(2)扎实的商业知识,灵活的商业头脑(3)良好的管理才能(4)具有创造性、主动性、灵活性第四节我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