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体系电子银行体系2.1电子银行系统的产生2.2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2.3银行电子化对银行业务的影响2.4电子银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1电子银行系统的产生早期建立的EFT系统,是银行同其客户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电子系统,用于传输同金融交易有关的电子资金和相关的数据与信息,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通过EFT系统,银行可把支付服务从银行的柜台延伸到零售商店、超级市场、企事业单位,以至家庭,总之可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2.1.1EFT系统开创了银行电子化的先河采用了银行卡和EFT系统后,不必用传统的纸币和票证,而用电子数据传输的办法,就可为客户进行资金转账,还可将客户的资金从一个地方转汇到另一个地方2.1.2EFT在支付活动中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随着共享EFT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现金和支票支付被电子资金转账所替代,因此,电子支付的比重在快速上升,现金交易在大幅度减少,EFT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许多EFT系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支付系统如图2-1所示,EFT系统是银行同下述五方客户之间的全共享的通信网络:即国内、外的行政管理机构;国内、外的往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包括从事零售业和批发业的商业部门;包括消费者和个体客户的银行大众2.1.3EFT系统采用的支付方式不同国家的EFT系统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有的国家虽采用多种支付方式,但都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支付方式。世界上采用的电子支付方式主要有支票支付、贷记转账和直接借记等三种1、支票支付(Check)用支票进行支付时,支票必须在付款者和收款者、付款银行和托收银行之间进行传递。由于邮政投递的耽搁和清算过程的延误等原因,每天都有大量的在途资金不能到账。要在EFT系统上实现支票支付,必须先将物理支票(即纸质支票)转变为逻辑支票(即电子支票),然后再经计算机处理,最后通过EFT系统进行资金转账。这样:就实现了支票的电子支付处理,大大加快了支票的支付速度。图像处理和条码技术是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2、贷记转账(CreditTransfers)贷记支付方式允许付款人用电子贷记方式,将资金直接转到受款人开户的银行账户上。瑞土、瑞典、荷兰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支付方式3、直接借记(DirectDebit)直接借记方式授权(委托)银行以电子借记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支付各种费用。日本就是主要采用直接借记的国家2.1.4从EFT系统发展成电子银行系统随着银行电子化的深入发展,建立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后的数字银行采用IT技术,能从各种金融交易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向各类客户提供能增值的金融信息服务。这样,EFT系统不仅能进行电子资金转账,还能对客户提供金融信息增值服务,EFT系统因此发展成电子银行系统,银行也从传统银行发展成电子银行2.2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银行在实现电子化过程中,逐步开发出了各种电子银行系统,将这些系统集成后,则构成电子银行体系。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电于银行体系结构。2.2.1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如果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在电子银行系统的设计、集成和操作运营管理中疏于风险防范的话,其负面效应所形成的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当一个银行连上互联网,面对无限的信息和商机的时候,也将自己暴露于竞争对手和蓄意破坏者的视线之内。电子银行体系的不完善,电子银行系统的任何缺陷和不安全因素,都会使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以至给银行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2.2.2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一个银行要能生存并有活力,就应该研究建立如图2—2所示的金融信息和交易体系。该体系的枝心是客户,第二层是会计结算,第三层是交易,最外层是信息。所有这些,全部存于联机的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里。这些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可由所有经过授权的各方进行存取。这些数据库,都必须有负责安全管理的软、硬件保护用于交易处理的电子银行系统体系里,必须包含如下三类系统:建立在联机的分布式数据库上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建立在数据仓库上的以IT为核心技术的金融增值信息服务系系统;安全监控和金融预警系统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综合业务处理体系。图2-3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1)在面向客户的系统中,零售银行业务系统包括联机柜员系统、CD/ATM系统和家庭银行系统。银行大众可到银行柜台通过联机柜员系统进行金融交易,可通过自动取款机(CD)和自动柜员机(ATM)进行存取款和转账交易,也可用电话和微机通过家庭银行系统进行金融交易面向商业的银行业务系统是销售点电子资金转账(EFT/POS)系统。消费者在商店和其他消费处所的消费和购物,可通过系统中的POS、数据终端或微机等设备,在销售点处就可实现电子转账。批发银行业务系统,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与银行联机的企业银行系统。企事业单位可通过终端对终端方式或企业的服务器与银行主机联机的方式进行金融交易。通过上述各种面向客户的电子银行系统,银行可把对客户的服务,包括支付服务和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从银行柜台延伸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商店、消费处所和家庭(2)在面向往来银行的系统中,国内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通过ACH(自动清算所系统和各种国内电子汇兑系统完成;同国外往来银行的金融交易则通过SWIFT网络和其他专用金融网络进行(3)网上银行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家庭银行服务和企业银行服务(4)银行内部管理系统则包括行长管理系统、总行管理系统、内务管理系统和分行管理系统等。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必须由高效的、科学的、现代化的银行内部管理作保证。因此银行内部管理系统是电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发达国家的所有电子银行系统都以全天候(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服务和有专家系统支持为特色美国面向客户的系统当今发达国家的所有电子银行系统都以全天候(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服务和有专家系统支持为特色。因此,它们除了具有支付功能外,还都包含各种精确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功能。在美国,面向客户的系统包括CD、ATM(AutomatedTellerMachine)、POS、TelephoneBillPayments、·HomeBanking;面向往来银行的系统包括ACH(AutomatedClearingHouses)、FedWire(联邦储备银行全国网)、BANKWIRE(由一些成员银行拥有的一条全国网)、CHIPS(ClearingHouseInterbankPaytnentSystem的缩写,是设在纽约的一条国际支付清算网)、SWIFT(SocietyforWorldwideInterhankFinancialTelecommnication的缩写,是一条国际资金调拨通信网)、MARTY、MARS、CHEMLIK等(由一些大银行拥有的国际网络)。我国也在加紧银行电子支付体系尊设,要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它是中央银行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并完成最终结算的系统。该系统在中国国家金融网络上运行,包括大额实时支付、批量电子支付、银行卡授权、同城自动化清算系统等应用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成后,它同各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一起,将构成中国的电子资金转账体系。2.2.3不同类型电子银行系统的特点在电子银行体系中,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它们各具特色,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系统结构、运行方式、监控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1.自助银行服务系统在电子银行体系中,采用银行卡作支付工具的ATM系统、EFT/POS系统和家庭银行系统.都是银行电子化后开发出来的新型的便民的第一线自助银行服务系统。这些系统主要面对社会公众,覆盖面很广,界面非常友好。这些系统非常繁忙,交易笔数非常大,但每笔的交易额小,实时性(也即系统的响应速度)要求非常高,通常每半分钟、至多1—2分钟内就必须完成一笔金融交易。2.企业银行系统和电子汇兑系统与自助银行系统成为对照,电子汇兑系统的主要顾客是企业,其次是政府机构,社会大众很少使用。这类系统同自助银行系统相比,有如下显著的特点:(1)交易额大,风险性大。犯罪分子对电子银行作案的案例中,在电子汇兑系统里的作案比例很大,作案金额是各类案例之首。(2)对安全性要求很高,其次才是时效性要求。由于通过电子汇兑系统的汇款金额大,客户汇款时最关心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及时送到。因此,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像ATM系统和EFT/POS系统那样要求严格。为了系统的安全,在设计电子汇兑系统时,信息的传输方式几乎都是采用先存后送,以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所通过的每个站点都有确切的记录,万一系统出现问厨,也能迅速找出出事点。(3)跨行和跨国交易所占比例较大。汇款的业务处理有巨额的国际支付,有行际间的资金调拨,有企业间的贸易往来,也有个人的小额汇款,还有各种托收和代付。这些业务中.跨行和跨国交易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电子汇兑系统要遵守国际上通行的各种标准、规格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国际汇款业务。3.网上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系统。自助银行系统、面向企业的企业银行系统、面向往来银行的电子汇兑系统都是银行专用系统,是在严格监控下运行。而网上银行系统和网上银行服务的所有信息是在完全公开的互联网上传送,服务的对象也不确定,身份检验和电子检验都要复杂得多2.2.4日本的电子银行体系发展概况日本的金融业很发达,金融机构很多。1991年时日本的金融机构(不含邮政储蓄)达4660个,营业店数达36279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日本的银行迅速实现电子化和现代化;反过来,银行的电子化又进一步促使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电子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这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在日本反映得很明显1.日本电子银行体系及其形成过程日本银行业于1955年引入计算机技术,当时只是从事脱机操作。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会所用的IBM联机系统就立即移到三井银行使用,从而开始了银行联机操作的历史。此后,日本银行业的电子化进程就得到快速的发展30多年来,日本的银行业经历了四次联机,即1965年的第一次联机、1975年的第二次联机、1985年的第三次联机、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四次联机。经过第三次联机后,日本的银行业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办了企业银行服务、家庭银行服务、证券交易业务服务,扩大了国际银行业务,而且还使账务处理与信息服务两大系统实现综合处理。90年代中又开始了网上银行服务。总之,每隔10年左右,日本的银行电子化水平就发生一次质的提高。在日本银行业实现电子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电子银行体系。日本的大银行(如都市银行)最早实现电子化。它们先将传统的银行业务由手工处理转变为电子处理,然后又开发了自己的CD/ATM(自动取款机/自动柜员机)服务,并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专有全国网,这些全国网都自成体系。这些银行的全国网,全由这些银行自己独立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所有的交易数据都存放在各银行总部的计算中心,所有交易数据也全由这些计算中心集中处理,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只安装终端机随着业务量的迅速增大,为了实现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广大客户之间的数据通信,后来逐步将上述各种金融网络互连成各种共享金融网。这些金融网不断演变和扩大后,就形成了若干个大型的全国性共享的后方交换型数据通信网,如全银系统和自动柜员机系统(MICAS)。这些全国性共享金融网建立后,各个银行通过这些全国网开展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加.业务量也迅速增加。在这些后方交换型数据通信网里,如果是本行客户在网上做金融交易,则留在行内处理;若是跨行交易,则通过交换中心(或称转接中心)转送到相应的银行去处理,日终时还需经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进行清算随着日本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日本银行界又先后开发出了大量新的电子银行服务项目,如销售点电子转账服务(EFT/POS服务)、家庭银行服务和企业银行服务。为发展这些新型的电子银行服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