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在哪里李建永我们所谓当下文化的全部意义,就体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里。举手投足是文化,待人接物是文化,企业形象是文化,机关作风是文化,社会改革是文化,制度创新是文化。有一段时间,国外的一个著名电子品牌在国内风靡一时,但我却对之大泼凉水,并断言其不久便会衰微。原因很简单——以它的手机产品为例,在没有什么重大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每添加或者修改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批量生产并加价销售。如今这个品牌真的开始衰落了。不是我在恶意唱衰它,它的衰落就蕴含在其营销策略和企业文化中。《吕氏春秋·义赏》说得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同样,一切以偷奸取巧、以邻为壑、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为经营理念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什么机构,都是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的。历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邃悠长。文化是一条激荡在人类历史中湍流不息的长河。《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文献”之“献”古作“贤”讲,所谓无贤不成礼;现在则不妨把它当成文献典籍来解。只有历史留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才能作为文化曾经存在的凭证和依据。我们说起郡县制,即有《史记·秦始皇本纪》述其原委;我们谈到科举制,亦有《隋书·高祖纪》叙其肇始。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修齐治平”,诸如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最早分别见于《管子·霸言》和《晏子春秋》,属于政治文化的“治平”范畴;稍微生僻的“以身为本”和“以仁为本”,较早亦分别出自《大戴札记·子张问入官》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属于修身文化之“修齐”范围。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即使是凝固的历史(遗迹),亦需要文献典籍来佐证,更遑论其他!此谓之其来有自、良有以也。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亦有现在、未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发展它。然而,任何一种文化(或曰文明)都不可能割断母体的脐带凭空发展,故学习、研究和继承传统文化,是开拓创新未来文化的重要一途。没有读过《易》的人,很难想象那些现在看来仍富于生命力的词语——文明、革命、消息、事业等,均来自古老的《易》。正是由于有《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后哲才会创造出“穷则思变”和“与时俱进”这两个颇具时代色彩的新词。尽管《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与当代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你得承认,《汉书》的“实事求是”乃基础性工程,是今日之“实事求是”的原始根据。俗话说,往来成今古,无古不成今。庄子亦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未来文化要想创新和发展,必须把根深深扎进传统文化营养丰厚的土壤中,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没有博大何来精深!(选自201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企业形象、机关作风、社会改革、制度创新等都是文化,它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活动中。B.著名电子品牌的营销策略和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即使没有重大技术创新,它也不会开始衰落。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什么机构,一旦以追求短期收益为经营理念,就不可能持续发展。D.本段引述《吕氏春秋·义赏》中的话,其实质讲的就是长久经营的理念,换言之讲的就是文化的重要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中孔子在《论语·八佾》中的话表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说明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很重视文献对于文化的佐证价值。B.文化曾经存在的凭证和依据就是历史留存下来的文献典籍,比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郡县制”,《隋书·高祖纪》中的“科举制”。C.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修齐治平”,与我们今天常说的“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是完全一致的。D.凝固的历史,也就是历史遗迹,在今天也需要文献典籍来佐证,可见探究文化须重视典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拓创新未来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研究和继承传统文化,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割断母体的脐带凭空发展。B.“穷则思变”和“与时俱进”这两个颇具时代色彩的新词,其实是来源于古代典籍《易》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C.当代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其基础应是《汉书》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它们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差别很大,但其间清晰的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却是显而易见的。D.未来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只有深深扎进传统文化营养丰厚的土壤中,才能达到根深叶茂、博大精深。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曰:“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曰:“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鞫,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正统初考察御史不称者十五人,降黜之。邵宗九载满,吏部已考称,亦与焉。宗奏辨,尚书郭琏亦言宗不应与在任者同考。帝遂责佐。而御史张鹏等复劾宗微过。帝以鹏朋欺,并切责佐。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佐预.焉预:准备。.细事不足干.上怒干:触犯。C.吾当贷.汝贷:原谅。D.命户部复.其家复:免除赋税徭役。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帝赏识顾佐的一组是①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②从北征,巡视关隘③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④帝乃以吏状付佐曰:“汝自治之。”⑤帝曰:“不诛清,则佐法不行。”⑥帝以鹏朋欺,并切责佐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佐文武双全。建文二年的端阳节,守将召集官员一起比赛射箭,有意为难身为文官的顾佐,结果顾佐一箭射中,守将非常佩服。B.顾佐奉命招降蛮人,督采树木,巡视关隘。他为人刚直不阿,官吏百姓都对他感到害怕和佩服,改任顺天府尹后,权贵多给他出难题。C.顾佐被杨士奇举荐担任京兆尹。后来,有人到皇帝那里告发顾佐,杨土奇向皇帝申明原委,替顾佐解释。D.顾佐严格考查御史,将不称职者降职或罢免,这里包括吏部考核称职的邵宗也被考核为不称职。顾佐因为此事被皇上责备,自请辞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曰:“尔不尝举佐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怒诉者曰:“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与胡兴安①夜别何逊居人行转轼②,客子暂维舟③。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注]①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②居人:指自己。转轼:回车。③客子:指胡兴安。维舟:系船,停泊。8.请简要赏析诗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朝晖夕阴,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_科_网Z_X_X_K](范仲淹《岳阳楼记》)(2)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惹祸的大衣李显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