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科学.2地貌学的学科分支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3、戴维斯(美国)提出的“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侵蚀轮回”以及“地貌的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的函数”等理论推动了现代地貌学的发展。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和地貌是构造、过程、阶段(时间)的函数的概念。4、德国地貌学家彭克的《地貌分析》一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彭克的山麓梯级说,分析地貌形态与内外力之间的关系5、地貌研究的一般程序1)、调查研究-野外调查、观测和收集资料2)、室内实验和模拟--1)某些情况下,可直接观察地质地貌事件,更多的情况下,是依据实验室分析判结果论证、判断、综合分析得出结论;2)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数学模拟。3)、运用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法研究问题,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如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逻辑推理法主要是对比事物的已知规律去推断未知。(1)“将今论古”--现实主义的原则。19世纪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指出:“现代是古代的一把钥匙”——即根据现代地质地貌作用得出的规律,恢复和认识古代的地貌事件。“将今论古”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说。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动力来解释,研究“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科学实践与发展已对均变论作出必要的修正(2)、“灾变论与激变论”--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认为地质时期发生多次短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著名华裔学者许靖华等又发现,地球发展过程中曾发生多次灾变事件,如恐龙的灭绝。在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这就是地质学的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研究方法。(3)、“将今论古”与“将古论今”的辩证关系--将今论古:现在是认识过去钥匙;将古论今:研究过去是了解现在以致未来的钥匙(关键)。在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中,必须正确地理解“古”与“今”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研究现在、了解过去、预测未来。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2、坡地地貌的形成阶段:一是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二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3、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4、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5、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6、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7、风化壳:风化产物经风化与剥蚀仍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8、倒石堆的结构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排列层序。从垂直剖面看,一般较大岩块堆积到倒石堆边缘,较小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顶部,即自下而上,碎屑逐渐变细。9、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10、滑坡作用的力矩方程:Pa-Qb-FR=0即主动部分作用力增大,或被动部分作用力减小,将使滑坡体失去平衡而滑动,反之,滑坡体稳定性增强,不易发生滑坡。11、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1)、地下水--使岩土体发生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而失稳滑动;2)、地表水--河岸坡脚掏蚀,降雨融雪渗透土壤而滑动;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1)滑坡沿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2)松散沉积层的滑坡,多在在松散沉积与基岩面之间滑动;基岩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斜坡上;4)、地震地震对滑坡具有触动作用;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开挖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滑动。(1)在斜坡下部或古滑坡体下方开挖土体,降低支持上部土体的阻力而引起滑坡;(2)在斜坡上部堆积、建房等加载活动引发滑坡;(3)灌溉、人工爆破等将水排进滑坡裂缝中引发滑坡12、滑坡的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洼地与滑坡湖;滑坡鼓丘;滑坡裂缝(环状拉张裂隙;平行剪切裂隙;鼓丘的张裂隙与挤压裂隙;放射状裂隙)13、滑坡的发展阶段(1)蠕动变形阶段(2)滑动阶段(3)停息阶段14、山麓面定义: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15、山麓剥蚀面:在干旱区,由于山坡的不断后退,停积在坡麓的风化碎屑被洪流冲走,使山麓基岩裸露,形成平缓的基岩坡面。16、准平原定义: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17、夷平面:崎岖的山丘地面,在地壳长期稳定的状态下,侵蚀-剥蚀作用把山地夷平为起伏不大的地面,称夷平面。第三章河流地貌1、流水的能量流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在流动过程中,势能不断转变成为动能,其对地表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流水动力P的大小P=1/2MV2(M为水量,V为流速)流水动能的大小和流量的一次方、和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1)当P>L时,动力有余力,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2)当P=L时,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3)当P<L时,流水动力受阻,流水作用表现为沉积。2.流水的流态―――层流和紊流(1)层流是水的质点彼此相互平行流动,互不干扰和混掺,成为有规则的分层流动;(2)紊流是水质点的不规则运动,当水流流速或水深增加时,层流就失去稳定性而产生漩涡运动;3.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1)坡面侵蚀(片蚀)(2)线状侵蚀①垂直侵蚀(下切、下蚀)②溯源侵蚀(向源侵蚀)③侧向侵蚀4.流水的搬运作用: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5、流水的堆积作用:流水挟带的泥沙在条件改变时,如坡度减少、流速减缓、水量减少和含沙量增多等等情况下,都会引起搬运能力减弱,导致泥沙的沉降堆积,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堆积次序:流水搬运能力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堆积也是有次序的:粗重颗粒→中等颗粒→细小颗粒顺序堆积。6、沟谷:是沟谷流水侵蚀形成的槽形洼地。7集水盆:是沟谷源头扩大后的小盆地8扇形地(洪积扇):沟谷出口的扇型堆积体9扇形地岩相带(由扇顶至边缘):①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堆积物为巨大砾石,其间填充砂及粘土,砾石磨圆度差。②扇形相:位于洪积扇中部。以亚砂土和亚粘土为主,夹砾石和砂的透镜体,磨圆度较扇顶相好。③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堆积物最细,以亚砂土、亚粘土及粘土为主,偶而夹有砂及细砾透镜体,具有水平和波状层理。10、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面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11河谷由谷坡和谷底两大部分组成(谷坡:常有阶地发育谷底:内有河床和河漫滩两种地貌)12、河谷的发育大致经历3个阶段,并相应形成3种谷形:(1)峡谷---又称为V形谷(2)河漫滩河谷(3)成形河谷13、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底部最深点的连线,从宏观上看,纵剖面上是一条下凹形的曲线,上游坡度大而下游坡度小;从微观上看,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曲线的每一段都并非平整,而是呈阶梯状高低起伏的。14、河床平衡剖面:在河流长期作用下,河床纵剖面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趋于平衡,这时的纵剖面称为平衡剖面。所谓平衡,主要指动力平衡15、河床平面形态(1)山地河床地貌以河床浅滩地形发育为主:石质浅滩、砂卵石浅滩、多为顺直河道(2)平原河床地貌顺直河道,①顺直河道弯曲率为1.0~1.2②弯曲河道:弯曲率大于1.2(弯道河流:当水流经过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并产生离心力。a在离心力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提高,产生作用方向指向凸岸的横向力;b离心力与横向力相叠加,其结果是水流上层(表层)合力指向凹岸,水质点向凹岸运动;水流下层(底层)合力指向凸岸。c弯道河流与纵向水流运动结合起来,便构成螺旋状河流。)③分汊河道④游荡河床(网道河床)16、河漫滩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坦部分。被普通洪水淹没的部分称为低河漫滩,特大洪水泛滥淹没的部分,称为高河漫滩17、河漫滩的生成(1)原始河漫滩;(2)侧向侵蚀作用继续;(3)谷底进一步扩宽,滩面角度淤高、大量悬移质沉积,构成由粉砂及粘土组成的沉积层,河漫滩形成;(4)侧向侵蚀进一步发育,河床截弯取直,形成干轭湖和顺直河道。18河漫滩二元结构定义: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河流沉积分为河床相和河漫滩相两大相,前者由河床水流形成,因水流动力较强,其沉积颗粒一般较粗,从主流带向两侧,颗粒由粗变细。河床不断摆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河漫滩,因滩面上水深很小,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粗颗粒物质(细砂、粉砂、粘土等细粒物)沉积下来,形成河漫滩相沉积,覆盖在粗颗粒河床沉积之上的河漫滩相沉积与河床相沉积在垂直剖面上形成了下粗上细的特殊结构,即二元结构。19、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他常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爆发,运动速度很快(每秒数米),历时短暂(数小时),在它的源头常有滑坡或崩塌,在下游出山口堆积成泥石流堆积物。20、泥石流形成的条件(1)、大量松散岩土物质(固体碎屑)(2)、充足的水分(3)、有集水盆地和急陡的沟谷地形21、泥石流的类型(1)根据泥石流固体物质质地和含量可分为三种: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可分为四种:降雨型泥石流、融雪型泥石流、溃决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3)根据泥石流流体性质可分为三种: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22、泥石流的地貌作用泥石流沟流域上游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因此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23、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过最大洪水位以上,形成分布于谷坡上的阶梯状地貌,因它高出河漫滩,并以最大洪水也不能淹到而与后者区别开来。阶地由阶地面、阶地坡组成。24、阶地的成因阶地原是河漫滩,后由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或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河流重新下切,使河漫滩脱离了河流作用范围,成为谷坡的一部分。(1)构造上升运动;(2)气候干湿变化;(3)侵蚀基准面下降。25、阶地类型(1)侵蚀阶地:由基岩组成,阶面上少有零散冲积物;(2)基座阶地:上层为河流冲积物,下层为基岩或其它沉积物;(3)堆积阶地: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河流下游多见;(4)埋藏阶地:一是早期地壳上升,形成多级阶地后地壳下降,发生堆积,形成埋藏阶地;二是地壳长期下降,不同时期的冲积物叠加之上形成一种假埋藏阶地。26、流水地貌的发育(1)、地理(侵蚀)循环论-戴维斯①构造、时间、和营力三者的函数关系;②地理循环分为“风蚀循环”、“冰蚀循环”、“水(河流)蚀循环”及“海蚀循环”等。③每种循环中,分为若干相对意义的发育阶段: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老年期地面被夷平,称之为“准平原”。(2)、山坡发育理论-彭克--对戴维斯理论提出挑战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的产物;分析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斜坡形态有三种:凸形坡、凹形坡和直线形坡。每种形态包含内外力关系:(1)凸形表示地壳上升大于剥蚀作用;(2)凹形坡表示剥蚀作用强于地壳上升;(3)直线形坡则表示两者均等;·如果地壳上升时快时慢,斜坡剖面形态变得复杂。27、洪(冲)积扇: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阶段,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流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称洪(冲)积扇。28、河口区可划分为近河口段、河口段和前河口段(口外海滨段)。29、水系的形式: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网状水系、倒钩状水系30、河流地貌的发育:初始阶段(幼年阶段)、均衡阶段(壮年阶段)、终极阶段(老年阶段)第四章岩溶地貌1、岩溶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