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第10章-德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郭孔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主讲:郭孔生《现代教育学》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第一节德育与现代德育观一、德育的概念(P346,识记)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二、德育的功能(P348-351,领会)(一)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二)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P351-352,领会)(一)德育与公民教育一般说来,对公民教育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指的是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体。《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单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而言,德育应是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性发展中,德育具有定向、合理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四、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P355-356,领会)(一)德育价值的重现德育的价值得以重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第一,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值。第二,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的加深。第三,全球化和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的要求。第四,终身教育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1.德育实体观2.德育双重价值观3.德育主体观4.全方位德育观《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第二节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德育目标的涵义与特点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P356,识记)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等特点,可以对德育活动发挥导向、选择、协调、激励、评价的作用。与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等相比较,德育目标具有以下特点:(P356-357,领会)第一,社会性。第二,层次性。(P356-357,领会德育目标的层次)第三,参照性。《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P357-358,识记)•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大”第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二十八条明确表述。•2004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P358-360,领会)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法制教育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6.社会公德教育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第三节德育过程及其组织一、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的概念(P363,识记)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P363-364,领会)前者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后者则是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二者属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P364,领会)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P364-365,领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包括两个侧面:一是内化过程,即将一定的社会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二是个体化过程,即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性别、年龄、智能、性格、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不同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个体个性特征的一部分《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德育过程的组织(P365-366,领会——制订和实施教育方案的要求)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综合运用:能依照制定和实施德育方案的要求,开展德育工作。三、德育方法(一)德育方法的概念(P367,识记)《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通常,人们把教育者借以表达教育要求或意向、传授或呈现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诸如语言、榜样、情境、环境与氛围、纪律和规则、奖励和惩罚等归为德育手段,而将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称为德育方法。(二)德育方法的分类(P368,领会——层次和类型)第一层次:作为指导思想的方法,是组织德育活动时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要求,即通常所说的德育原则。第二层次:作为德育方法总和的方法,即以某种标准或特性,对一系列具体的德育方法、程序、策略等进行概括而成的一类方法,第三层次:作为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是以一定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以某一类方法的基本精神为其操作准则,具有一定的工作策略和操作程序,如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教育方式、运用奖励来控制行为的策略等。《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三)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法2.角色扮演法3.情境体验法4.合作学习法5.榜样示范法6.实际锻炼法7.品德评价法8.修养指导法(四)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求(P370-371,领会)三大原则综合运用:能依照各种德育方法的运用要求,在德育工作中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第四节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一、原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马卡连柯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其主要德育思想可概述如下1.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2.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1.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2.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3.关于自我道德教育《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当代西方重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思想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沿着皮亚杰的思想开展道德教育研究而产生的德育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德育思想可概述如下。1.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对“权威人物”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是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即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展开行动。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更加广泛注意到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全社会共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亦即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将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而是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第六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已不再拘于社会公则与法律的局限,而是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伦理准则,如公平原则、平等对换原则、人权原则、尊重个人尊严原则等。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一,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第二,必须随时了解人们所达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诱导地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第三,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第四,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4.两种基本的德育实践模式(1)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该模式根据苏格拉底(Sokrates)“产婆术”式教学原理而得名,其核心思想是在德育过程中应用各种问题和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在自动探究中提高道德水平。(2)新柏拉图德育模式这是科尔伯格后期所提倡的学校德育模式。在研究中,他充分认识到团体公正水平对个体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二)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以研究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20世纪中后期最有影响的就是体谅模式。它是德育学家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共同创立。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体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三)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研究角度看,社会学习论是以行为研究为主线探讨道德及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着眼于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预防及矫正提供帮助。《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其主要的德育思想可略述如下1.关于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2.关于榜样示范3.关于强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四)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价值澄清学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有争议、影响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德育改革流派。价值澄清理论以两个理论假设为前提。其一,当代儿童处于充满互相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之中,这些价值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其二,在当代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规范体系。《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五)品格教育运动及其基本主张自20世纪80年代起,品格教育运动在美国得以复兴并不断推进,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流声音。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学派等不同,品格教育学者力主以培养品格为特征的道德教育,认为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各类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不良品行的转变。《现代教育学》第十章德育主讲:郭孔生•温馨提示:•每次课后分散、及时复习《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梳理》课后做《现代教育学基础练习题》;下次课前检查。Seeyou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