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干预的理论研究》课题家长素质修养与家庭教育行为的研究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的教育模式及其家庭的教育氛围的良好程度如何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一个人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实践,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起点站,家长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自身文化素质的薄弱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日新月异的脱节越来越明显,相当多的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显得茫然,束手无策,她们的内心很焦虑,有很多想法,面对孩子的诸多问题他们不能利用自身的素养、家长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孩子,或求教与老师,或随遇而安,或大棒加金元用权威说话,从而就出现了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所呈现的林林种种的烦心事。在平时的家访中,许多家长都会说同样的一些话:我的小孩,最听的是老师的话,我的话不管用。或是:老师,你帮我说说,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对他。时间一长,我发觉这几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一)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为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面对孩子,父母该说什么,应如何说呢?(三)不听父母,为何有时会听老师的?(四)不听父母的,真能听老师吗?(五)进了学校,交给了老师,父母可以甩手了吗?(六)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的打交道中是否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方式呢?这看是很普通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和社会人文环境的问题。作为家长都知道孩子要管,也知道“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然在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时候教:宽与严,奖与惩该如何统一,这些教育的要素从来没有或从没全面的体现在家庭教育中。许多教育的要素对于不少家长而言是应时单纯产生的,为的只是解决当前的问题,缺少系统而持久的力量。家长的职业背景对家庭的教育氛围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的生产中,知识密度越大的工作往往对人的要求越高。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局限了他的工作交往对象和工作氛围。那么,长时间的生产活动即个体所在的职业背景就会在个体的生活观,言行观,育人观,人际观等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担当多重角色的家长,他必须在家庭中实现他的教育目标,那在实施中也会自然而然带上职业的烙印。事业单位相对文化的需求更高一些,而体力劳动者的组成一般对文化的需求较低一点。由此而带来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家长情感态度的表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如果说知识的影响只是在一个人的品位上有闪光体现的话,那么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就决定了他在人际社会中所采取的一切对策。一个人能否教育成功,一个家庭教育氛围是否融洽、和谐,教育措施能否到位,文化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即我们所说的情商。一些家长有成功的欲望,然而缺乏耐心和自信,不能理性的面对失败,这是很悲哀的。社会竞争的残酷随时都会让人处于失败的边缘,家长的这种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和要求.其次、家长的学习、教育观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调查显示,有10%左右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表示完全不同意此说法。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只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充其量不过是一具比电脑稍微复杂、高性能一点的“生物电脑”。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程度普遍较低,持“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传统观念的还大有人在。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上高于孩子的母亲,应该说他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上要比母亲有优势。我们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尤其小学阶段由于女性教师占主导,造成孩子情感态度上的趋向趋于女性化,而父亲在孩子的这个个性形成的关键时刻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的历年来的家长会也表明,到学校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多都是母亲,其中的因素我想既有学生的,也有父亲的,最根本的还是家庭教育的观念问题。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的行为进行互补,避免在孩子面前否定任何一方教育努力,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孩子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同时,家长的学习观念淡薄,对于“有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或讲座”有65%的左右的家长表示无所谓或没兴趣,至于休息时的方式“打牌或麻将”占据主要地位,而读书、看报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就造成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由此可见,家长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处于一种盲从状态。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是不同的,智力水平也不竟相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即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会成功。问题的对策及有关措施(一)应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的扫盲和成教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可以让我们将来的父母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应该在农村切实开展家庭教育的培训,建立起类似于城市的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进行家庭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建立适合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改变农村落后的休闲方式。(二)家长应该明确教育的四大支柱,并从中得到启发: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和发展这四大支柱说明了先代教育,需要家长十分注意时代的新要求。今后,一个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可以用上一辈子的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家长还是死死的盯住分数,到后来培养出来的不仅是高分低能,还完全可能是一个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无用的人。同时,未来的社会,人不可能固守在个人狭小的圈子里,善于交往于合作,不但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来说,形成一个有利于良好情态滋生的家庭氛围相当重要。(三)尽量的表扬孩子,给孩子塑造自信。孩子有了自信,才会肯去学习,要让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四)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实际有很易达到的目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有时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当他的期望和他所能达到在非常切近的区间时,成功会给他的自信带来无法言语的威力。当然,在平时坚持这个目标,并立下一定的原则而认真执行,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五)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加强学习,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作为家长,要想保持你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应不断的接受新事物的洗礼。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家长内在素质的提高,扭转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不能举头并进的尴尬形势,给家庭教育这条软肋打上一只长期、有效的强行针,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