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本章重点)一、环境监测功能。对社会而言,可能发出自然灾害等警告,促成信息流通,巩固社会规范。对个人而言,提高新闻人物的社会地位。对统治阶层而言,可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对文化而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种文化的发展。二、社会协调功能。激励和动员群众,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事件上去,形成论文中心。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助于对信息的摄取和利用,也防止受传者因信息过多而无所适从。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地位,防止外来文化“入侵”。三、三、文化传递功能。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对统治阶级来说,促成社会社会化是他们的一种权力扩张。对文化本身来说,可以起到促成该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的作用。四、娱乐功能。有助于把统治阶层的权力扩展到生活领域,通过各种娱乐节目使意志和信念得到充分的体现。对文化体系来说,形成了“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或精英文化。2传播的定义传播:既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一共享说~该定义强调传播者与受众者对信息的分享二交流说~强调传播是互动的活动三说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对受者施加影响,达到说服的行为。3简述传播的四种基本控制形态?——控制形态有: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闻。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反馈上。有直接表示意见建议的(通过信件、电话等),有间接显示态度和看法(是否订阅报纸、收看节目等)传播者也主动收集公众反应。四、自我控制。一是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与行业规范,二是各类传播从业者按照一般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4传播契约的定义传播契约:参加传播的人带着可以支配他们的表现的契约进入传播关系,他们进入传播关系以遵守某种规定性为前提,这种契约,这种规定性,我们即称之为传播契约。6把关人理论:大众媒介是信息在社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他们对信息进行取舍,决定传播内容的重点,并企图以此给受传者造成某种预期影响。而在当代大众传播特别是新闻传播中,把关行为的难点在于在苛刻的时间限制中对及其大量的讯息进行取舍7两级传播理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致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这就是两级传播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受众的分化,也强调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协同作用。在传播学中第一次依赖定量研究说明,受众成员是各个不相同的其中有些人发挥更大的主动性8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传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分析受传者的媒介接触冬季或者这种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心里带来的心里和行为上的效用。9舆论领袖:并非指提出思想的人,而仅是在思想传播过程中起到较大作用的人,他们较多的使用大众媒介。扮演者作为指导的特定角色10什么是传播效果: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笔记①早期:枪弹论或皮下注射论【魔弹论】大众媒介具有无穷的力量,在巧妙的宣传家的使用下,它所传递的讯息作用于人就像子弹击中躯体,或是药剂注入皮肤一样,效果立竿见影。认为受众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椽笔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无条件的强调效果。代表性研究:宣传研究②中期:有限效果论:大众传播难以独立于其他社会因素之外独立发挥作用。大众传播并不独立具有巨大效能。代表性研究:缺陷:1.只考虑到传播效果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很少考虑认知和情感的变化。2只考虑到对个人的传播效果,未考虑对社会和群体的传播效果3.只考虑到即时直接的效果,未考虑长期间接效果4.只从传播者立场来考虑传播效果,没有从受众的角度考虑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效应、知识沟、依赖模式。这些理论除了被称为大众传播的长期间接效果理论,还被称为大众传播的强效果或宏观效果理论10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者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者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于那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人们关于那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11符号的性质符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或手段12沃尔夫——萨丕尔假说“假说”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强式也称作语言决定论,即语言决定思维;弱式也叫作语言相对论,即思维相对于语言,语言不同的人,思维也不同13两级传播论所谓两级传播,即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有大众传媒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由于这一信息流程分为两步,所以叫两级传播在这个信息的两级传播过程中,第一级的传播即从大众媒介到舆论领袖,这一集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第二季的传播是从舆论领袖到社会公众,这一集属于人机传播。14传播路径的几种模式【简答题】一种是为了维持社会肌体一般水平的运转所需的模式,另一种是为了应付社会有机体遭遇到挑战和问题时所需的模式。传播活动往往是横向移动的,多半的垂直流动的传播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权威人士更多的是自上而下椽笔,更多的信息从他们向下流动。传播模式不同,传播效果就不一样。15麦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并指出,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卢汉学说16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与写作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鉴别,从而筛选出只得自己传播的新闻,并加以报道的过程。选择的标准17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限制和禁止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b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c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d淫秽和非法出版物d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a政党与团体对传播媒介的控制b经济集团对传播媒介的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基督控制a个人的信息反馈b结成受众群体c诉诸于法律首府安d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18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名词解释】{一}魔弹论(bullettheory)或靶子论(即“皮下注射”模式),即媒介的信息只要被受众接收到,就会对他产生媒介所预期的效果1沃尔夫——萨丕尔假说:人类根据本族语所勾勒的路径来解剖自然。因而,语言不仅成为学习的渠道,而且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过滤。在一定程度上,语言应该是我们观察世界的透镜,是对感觉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意义进行分类归档的系统。这就是沃尔夫的语言观——语言决定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但并非所有的语言学家都接受这样的语言观。没有必要完全接受,但需要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特别密切的关系使用与满足论:考察人们如何使用大众媒介,同时又检视媒介如何满足人的需要。4采用——扩散手段:(1)用传播手段来支持发展、推动和革新的工作与日俱增,促使学者们努力将使用媒介的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公式(用面对面地交流来弥补宣传的不足)有所发展,不仅仅用人际传播来补充媒介传播,而且用媒介来辅助人际传播。即将两种渠道相结合。(2)罗杰斯的四阶段模型:获悉——说服——决策——确定。后修正为:需求评估——了解信息——开始考虑——进行试验。(3)从采用——扩散模式的经验中,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一般来说,大众媒介的影响在采用过程的早期比较大,在后期影响比较小。2扩散的过程通常可以用一个“S”曲线来表示,无论处在何种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呈现出这一扩散走势。5说服论模型:(1)亚里士多德的说服论模型:说服手段有两种,一是讲演本身,二是讲演之外提供的证据。3)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1谁能成为最好的传播者:最可能改变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者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2)卡特赖特的说服论模型:二战美国卖国债的研究建立模型:1讯息应该引起注意2对讯7信息论模型:香农及其控制论兴起之后,一些学者倾向于从信息角度去研究传播过程,关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传输的信息量。一种语言或一个系统越冗余,就越易预测,在给定的时间里承载的信息就越少。冗余度的选择是传播必须面对的最重大决策之一。信息论给人类传播理论的重大影响是,给旧观念提供新鲜的视域,指引我们沿着新的路子去思考问题。如信道容量是有限的息适合与否的评估3对机会大小的评估4是否行动的决定4媒介的议程设置:(1)李普曼,外部的世界和我们脑海里的图像中他认为,把政治世界的兔子专属图像搬进选民头脑的,主要是新闻媒介。(2)媒介必然是报道世界新闻的把关人。(2)在复杂的政治世界里,人们需要不断定向。麦克姆斯指出,各新闻媒介的议程与其新闻来源的议程必然密切相关。(3)媒介间议程设置:在议程设置形成的过程中,报纸比电视作用大。因为报纸能较早地介入并推动新闻,且能提供更多的细节。事实上,报纸经常为电视新闻部起到把关人作用。(4)议题的熟悉程度决定媒介参与议程设置的程度2媒介人物:民意调查、电脑和电视已成为全国竞选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候选人成为媒介人物。媒介也在打造自己的人物,树立其政治上可信的形象。3媒介事件:“假性事件”,这是人为制造的事件,主要用于媒介报道。如报纸的新闻代理人,记者招待会,电视选举。议程安排在传播学中,议程安排有其专门的学科意义,指的是媒介的一项包罗广泛、作用突出的功能,即为公共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人们谈什么和想什么。对媒介的这一引导舆论功能第一次给予明确阐述的,是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他在《报纸与外交政策》一书中说,媒介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tothink)这点上很难奏效,但在使人们想什么(whattothinkabout)这点上却十分有效。换言之,媒介难以左右人们的思想方式,但却容易操纵人们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