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1、最近发展区(ZPD)与支架学习■原苏联学者维果斯基(Vygotsky)提出“最近发展区”(ZPD)概念:■介于独自解决问题所显示的实际发展程度,与经成人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显示的潜在发展程度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在ZPD理论基础上,布鲁纳(J.S.Bruner)等于1976年提出“支架”(Scaffolding)概念。“支架”原意是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施工的一种设施,俗称“脚手架”。■把“支架”概念应用于教育的“支架学习”,认为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像“支架”,是一种“首先提出学习策略和任务,然后逐渐地把学习的责任转移给学生”的教学模式。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许多教育学者认为:支架概念也可以应用在成人的学习。■在校本研修中,由于中小学教师对教学技能都具备一定的基础(包括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专家(或有能力的同伴)需要从多数教师的先前经验入手,提供必要的示范或者引导性的问题,即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支架”,促进教师跨越“实际发展水平”,挖掘“潜在发展能力”,共同提高专业能力。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2、支架学习与教学案例(课例)——案例(课例)就是“必要的示范或引导性问题”。——案例(课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架”。——案例(课例)学习就是校本研修的“支架式学习”。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顾泠沅先生认为:校本研修必须以课例为载体,教师必须在教育行动中成长。它包括三个关注阶段,即: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之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连接这三个关注的是两次有专业引领的合作反思。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3、研究与开发教学案例(课例)的作用■上海“有效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教研活动形式”调查1、自上而下的专题讲座2、理论学习专题论坛3、菜单式的专题研究4、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上下互动式教研5、教研组研究一个共同的教育活动方案,各自分别实施后,再交流、反思、调整(案例分析)6、教师互相看课、讨论、评析7、专家、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8、与专家或优秀教师一起备课,再听课、评析、指导改进(课例研究)9、听优秀教师讲课并听专家点评10、听优秀教师课,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加以应用11、同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非正规的切磋、交流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教师特别欢迎的是编号第8项、第5项,它们的共同点是以案例(课例)为载体,或者围绕教师共同研究的案例(课例),开展研究、实践、反思、学习、调整、改进等一系列行为的跟进。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1)案例(课例)的研究和开发,充分体现了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写作案例(课例)为教师个人提供了解自己教学能力,自我反思专业发展的机会。■通过自行研制案例(课例),促使教师开展同伴互助,共同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寻找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案例(课例)的研究分析,专家型教师和能力发展较佳的同伴教师将提供支架式专业引领,建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2)案例(课例)的研究全过程,就是一次围绕问题进行的行动研究和校本研修的过程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3)校本研修不仅要以“案例(课例)为载体”,更重要的是要以“案例(课例)研究为载体”——组织本校教师研究和开发案例(课例),重结果,更重视过程,即教师的校本研修过程。——组织本校教师研究和开发案例(课例),体现了教师学习特别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①听中学(学);②做中学(习);③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行动);④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反思)。二、案例(课例)与校本研修(4)案例(课例)研究的组织方式,凸现了营造教研文化、创新教研制度、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方向■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以“教学案例”研究为载体,逐步带动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天光云影共徘徊》、《真实细腻的教学反思故事》……——营造文化氛围——先导小组引领——教研组连环跟进——全校校本研修的辐射与持续发展■其他试点学校的经验(宜昌、黄石、武穴、恩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