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学楼案例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项目表格目录1.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综合楼2.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学楼3.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4.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5.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6.同济大学中法中心7.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8.上海音乐学院改扩建工程教学楼1项目名称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综合楼建设地点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3号规模0.54h㎡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主要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3.6万㎡容积率6.7建筑密度44%绿化率35%停车位90建筑层数14高度60m各功能组成部分比例教室:排练厅:书店及门厅:辅助用房=3:2:1:1建筑与环境关系交通综合楼(图中3号)位于校园北部,位于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3号,紧邻复兴南大街,沿地铁2号线,交通便利。总平面布局地上可用建筑面积仅为2400平方米,要满足3.6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因此总平面布局形式受到限制,需紧凑布置总平面。相邻建筑关系相邻的三座高层建筑错落布置,中间由校园主干道隔开,并与东侧低密度建筑区遥相呼应,形成连绵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项目对城市影响这座综合教学楼探索了音乐和建筑之间一种深层次的联系,不是通过浅薄的,僵硬的符号,或是简单的、直接的模仿来实现,而是用经过提炼的建筑语言来表达音乐灵魂,从而达到与人类灵魂的沟通;其次,这种音乐与建筑的联系是的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紧密结合的,与几百年、几十年设置几年前的表达截然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建筑设计实例考察资料景观质量建筑功能布局各层功能分布教学综合楼底层为公共性的门厅、音乐书店、咖啡厅和教务办公用房。2-5层为文化课教室,6-13层分别为作曲系、音乐系、民乐系、钢琴系、声乐系、指挥系、教育系和管弦系的专业课教学用房,14-15层为琴房,地下一层设置打击乐课室和形体教室。此外,在14个3.9m的标准层高中巧妙安排8个大空间的教学排练用房:大演奏厅、歌剧排练厅、钢琴演奏厅、民乐排练厅、管弦乐排练厅、学术报告厅和两个大阶梯教室。中央音乐学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之本身人文气息浓厚,因此,景观质量具有较高的水平。在美化上又突出了以苗木品种新颖多样、观赏性独具,花园各具特色、自成体系而又相互衔接、呼应等特点。在绿化美化的设计上,又与原清朝醇王府古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布局相协调,相互辉映,蔚然成景。排练、演奏厅教室书店及门厅书店及门厅辅助用房布局特点功能布置清晰、合理,动静分离,巧妙利用地下空间布置功能用房,在有限的用地面积上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地上穿插两层通高的门厅、阶梯教室等,使平面布局平添趣味。交通流线组织建筑造型建筑形式大厅走廊一层平面图设计的立意为数字化的音乐,2层高的深色基座及造型独特的红色金属雨篷是“引子”;3个长方形体块将建筑分位3个“乐章”;立面上厚重的石材和透明的玻璃构成错落有致、宽窄变化、虚实相间的不规则竖向线条,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了音乐的或轻或重‘或高或低’或急或慢——整个建筑犹如一首铿锵有力的交响乐,回荡在音乐学院的校园中。竖向交通核建筑风格建筑通过竖向的线条表现了数字化时代的音乐理念。实体墙面和虚体玻璃的巧妙穿插组合,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和光影变化。玻璃幕墙上不规则的绿色镀膜玻璃犹如五线谱上的跳动的音符,建筑仿佛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内部空间主要厅堂装修使用情况调查此综合教学楼为中央音乐学院主教学楼,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广大师生使用频繁。一楼的书店对内对外均开放,满足了校内外师生购书、看书的需要。各教学科目不同的排练厅,结合其特定需求,与所在教学系相邻布置,缩短了同系上课的距离,便于师生利用课间转换教室。报告厅,及大阶梯教室由于其特殊性,处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交通实现分流,便于大批学生同时到达。一楼宽敞的大厅很好地处理了人员集散、引导交通的作用。同时楼内很准确、清晰的指示牌说明,帮助进入楼内的人员迅速找到目的地,在此规模的教学楼建筑中做的相当到位。建筑技术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防火设计安全出口,防烟楼梯间、电梯间数量以及疏散距离,符合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设置有适当的防火卷帘,并建有一定数量的消防栓防火门、防火墙耐火等级符合规范要求外墙装饰材料及构造外墙干挂石材选择了与周边建筑协调的咖啡洞石,石材分格方式:南、北立面石材按300mm*1950mm的窄条密缝衔接,每块竖向错缝650mm,使立面更具韵律感;东、西立面采用975mm*975mm的正方形,每4块为一组开缝干挂。主入口悬挑出一个宽16m出挑6m的钢结构玻璃雨篷,雨篷玻璃选用气泡状的彩釉图案。主要建筑设备主要设备包含必要的排水、供电、供暖,并有防火喷淋设备节能状况合理的窗墙比,减少了建筑本身的能耗总体评价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综合楼的设计是音乐与建筑的契合点,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建筑设计行业已经从传统的尺规作图,转变为依赖于电脑的操作。从方案的开始到建筑落成,这座建筑起到了一个代表性作用——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完整、恰当地表达出建筑所应诠释的意义,并真正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使用。它所表现出的契合点:一是浪漫的,是探求理想,第二个是理性的,是解决问题。建筑艺术虽然与音乐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它又不同于音乐,它承载着具体的、实用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符合音乐教学的特性。在这方面,我认为整栋建筑完成的恰到好处,各功能区域均被合理利用。项目名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学楼建设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规模4600㎡设计单位北京市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主要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22904㎡容积率4.9建筑密度45%绿化率30%停车位35建筑层数地上9层,地下2层高度36m各功能组成部分比例公共教学,建筑学院,艺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关系交通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和一期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规划时留下了校园的东南角的一块地作为二期建设设计系教学楼使用。建筑处于两条校园主干道交接处,两面临街,交通便捷。总平面布局相邻建筑关系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的新校区,整个校园采用灰色面砖,大多数建筑为四层,主教学楼为“田”字型布局,行政楼和图书馆等建筑依据地形从这个布局中衍生出来。在单体建筑处理上,在屋檐和大门等部分用从中国古建筑大屋顶抽象出的元素进行装饰,采用的是现代折衷主义的手法,整个校园建筑朴素、敦厚,风格非常统一,在望京地区形象很突出。建筑在屋顶上采用少量的坡顶来呼应和尊重校园里其他建筑的处理手法,但是坡度和体积都要小很多。项目对城市影响在宏观层面上,设计一个9层高的新建筑,在清华大学新校区建筑群中是最高的,在如此统一的建筑群中完美地融合进去而又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景观质量近百米的建筑高度与南部绿化广场尺度大体协调,尽量避免了四平路景观视线局促。同时,与广场对景明确,教学楼和周边密集建筑形成北侧阴影区较小,适合树木绿化的种植。建筑设计实例考察资料建筑所处位置建筑功能布局各层功能分布l-3层为公共教学部分,4-6层是设计学院.7-9层为建筑学院。布局特点1)围绕内部中庭的三层空间,四面空间向中庭开放,中庭是学院的交流中心;2)中庭内部有垂直交通可以上下,可以不借助外面交通设施进行内部交通;3)一、三层为给学生用的开放大空间,二层为教授工作室的小房间,方便教授和学生交流;4)每层都设计有相对独立的、有大外窗的、有多层上空的供讨论休息用小空间,便于小规模沟通和交流交通流线组织公共教学部分,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三个部分既是相对独立的.也是可以通过统一的垂直交通连接起来。学院内部,只要进入了学院空间,就可以通过中庭的步行楼梯上下联络,不用再跑到外面乘坐电梯或者消防楼梯进行上下层间的交通。学院内部的中庭就成为每个学院的中心,整个空间围绕着这个中心布置。实验室兼人防公共教学展厅建筑学院建筑学院建筑造型建筑形式校园的其它建筑立面开窗以正方形窗为主,其平面布局和院落也是以正方形为母题。这在多层建筑上很好处理,而在高层建筑上,由于进深比较大,建筑立面比例高耸,同样开方窗在使用和比例处理上有些问题。立面采用竖高长窗,使光线可以照得深远些,同时建筑比例关系也在纯朴中带着秀雅,更显得清爽。为了和其他建筑的方窗呼应,将两个竖长窗为一组,用线角连接起来,形成暗方形的感觉。建筑风格建筑的外形处理上依旧使用规矩的立方体,同样采用朴素的风格,并在屋顶上采用少量的坡顶来呼应和尊重校园里其他建筑的处理手法,但是坡度和体积都要小很多。同时也采用和校园一致的灰色面砖,只在建筑西南角的主入口处的两层高的入口方柱上采用少量灰色花岗岩来突出其重要性。内部空间主要厅堂装修空间装饰得更丰富多彩,三个展厅之间寻找变化,第一个展厅以白色为主;第二展厅用大红的展板装饰一下白色的室内空间;第三个展厅多用了一些传统符号,特别是首层通向二层的大台阶,将园林中的手法借鉴来,设计成斜向和不规则的台阶,呼应大厅里面的斜墙面,使大厅更加生动。使用情况调查多数的同学们开始在通长的大教室中作设计,同学和老帅们在中厅中进行课堂的讨论和评图了,同学们在中厅中组织自己的联欢会,同学们以及各国的交换学生和访问学者在二层的咖啡厅里休息和讨论问题,每一个能张贴的墙面上都被同学们利用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二层的大展厅是美院中使用最充分的地方,在这个大厅中举办过展览、毕业答辩、会议,不仅仅是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自己使用,其他学院也来使用,而且在里面还曾经举办过对装发布会和音乐与的摇滚乐演出。建筑技术结构类型框架—筒体外墙装饰材料及构造灰色面砖总体评价在这个教学楼中有三个部分,公共教学部分、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公共教学部分是两个学院共有的,有图书资料室、国际报告厅、学院院长和行政人员办公的办公室.以及部分公用教室等行政服务房间。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丰要是各自的工作室和专业教室。三个部分有互相联系的地方,也是各自独立的,共同组成一个教学楼。只有对使用者行为的认真分析和理解才能设计出符合真实使用的建筑。建筑师不是为自己而创作建筑,真实的建筑,真实的空间,不是建筑师想象出来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是容纳人们生活的,是让人们在其中快乐生活的,是使用它的人们认为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建筑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他组织了空间,组织了材料,形成了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在建筑中,人们可以看见混凝土、看见各种建筑材料、看见墙体、柱子、梁、看见灯具、线槽、开关,看见空调、洁具⋯⋯而没有看见建筑师,没有看见建筑师强加给使用者的东西。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只有这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建设地点上海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规模15,615㎡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主要技术指标总建筑面积46240㎡容积率2.46建筑密度21.86%绿化率30.7%停车位建筑层数21层高度98m各功能组成部分比例教学、科研、办公、会议建筑与环境关系交通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东侧临上海市主干道四平路。北侧临城市道路国康路.西、南两侧为校园内的多层建筑——分别是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行政楼。总体布局中,在建筑南部与行政楼之间设置南北进深逾70m的景观绿化广场,使得高度近百米的建筑体量有机地融入校园空间。总平面布局同济大学本部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空间形态丰富、建筑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校园肌理。其东侧临城市主干道四平路,是校区与城市的主要界面,校园建设史上几个主要阶段的规划均以此作为起始点或依据。伴随着院校合并,内合外联的新一轮建设规划,立足于延续以旭日楼、逸夫楼、主校门广场、行政楼(自南向北)等构成的建筑空间序列,向北向南分头延展临城市界面,并向东跨越四平路,与规划中的同济广场形成整体,以融人城市环境。综合楼基地是这一界面北延伸段终端。相邻建筑关系综合楼北侧与其西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3~6层建筑)的北墙平齐,目的是在南面能有一块与行政楼共享的绿化广场,并保证北面的苗圃用地。综合楼和行政楼间“放大”的高绿化率阳光景观广场也具备了生态的含意,对校园区域环境的协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设计实例考察资料50项目对城市影响位于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东北部的教学科研综合楼.在母校百年华诞之际建成投入使用。从2003年初至今,4年多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围绕着充实完善同济大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