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自学考试辅导�德育原理自学辅导1考试题型分值()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三、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四、案例分析题(15分)�德育原理自学辅导2一、学法指导1.重视课堂学习,积极参加指导课,掌握知识体系做好笔记(重点、难点、热点、补充知识)2.具体知识学习和习题练习结合,熟悉具体知识3.勤学好问,加强交流和沟通,突破重点难点树立信心,努力奋斗,一次成功�德育原理自学辅导3二、课时分配()第一阶段:知识串讲(大约7次)1.书本知识点讲解2.历年出题形势分析第二阶段:(最后1次)1.历年出题形势分析知识等2.应考指导与考题预测�德育原理自学辅导4三、全书目录框架分析本课程的重点:德育的本质、德育主体和德育对象的关系、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评价开展和实施的基本途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学生品德评价、学校德育与社环境一、概论(1.2.3章)基本概念、学科历史、德育发展史二、德育本论(4——9)★目的、内容、课程、过程方法、德育活动、学生品德评价三、德育环境(10-12)德育网络、德育工作者、学校德育管理�德育原理自学辅导5第一章绪论知识提要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德育原理的历史发展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德育原理自学辅导6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2-6分重要程度:★★�德育原理自学辅导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德育原理研究对象和特点一、研究对象——德育问题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具有原理属性的德育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2.德育原理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揭示德育本质及规律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德育原理自学辅导8二、德育原理的特点1.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2.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统一3.(开放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06:57德育原理自学辅导9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一、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1、蕴涵于教育论述中(古代—19世纪)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科学的形成,英国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思德育科学为组成部分2.独立科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道德教育论》——独立德育学产生的标志代表作:美国、杜威《道德上的教育原理》…….等P36二、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1.独立德育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梁启超《德育鉴》蒋拙诚《道德教育论》梁启超《德育鉴》“辩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6篇,辑录古代先贤道德修养学说予以评析,与其”民说”一起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蒋拙诚《道德教育论》则在积极吸收现代伦理及欢)各国德育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体系。吴俊升的《德育原理》可视为“德育原理”在我国产生标志。2.新中国成立后引进借鉴苏联教育学叶西波夫、龚察罗夫:《苏联的新道德教育》苏维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纪律教育、意志力教育以及列宁和斯大林道德教育论述。凯洛夫《教育学》:德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乌申斯基:《谈俄国教育中的道德因素》把对青年一代的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夫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学校要培养道德高尚的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徐特立《论国民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教育20C50Y德育中国化3.改革开放后(1)胡守芬:《德育原理》1988,新中国第一部德育原理教材(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1994,(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2000,第一本明确以“道德教育”为主线而撰写的教育学专业“德育原理”数材。“道德教育”“守一而望多”。(4)班华等。第三节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1)学习德育原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2)学习德育原理是德育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前提(3)学习德育原理是做好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2.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方法(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德育原理的学习(2)坚持多学科的视角市视德育问题(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坚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开放创新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2.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3.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点。2.领会: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3.简单应用:能够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深刻了解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4.综合应用:在德育原理的学习中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法促进自己的学习。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什么是德育德育的功能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06:57德育原理自学辅导18第一节什么是德育1.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1)“德育”的词源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德——合乎道和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育------培养人的品德修养,思想、行为具有善的特质“德育”1902《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专门术语。王国维1906德、智、美——“心育”、体育,(2)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德育:道德教育,指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德育概念的内涵“德育转化说”:社会观点准则转化个人思想品德“德育内化说”:社会思想个体内化“德育内外化说”:社会、受教育者需求“道德建构说”:道德认知、道德实践——自主建构德育概念的外延外延培养人的品德——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大德育观”大德育观”的利弊P45大德育观”德育概念P452.德育的本质P46德育是一种规范化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特殊性;德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即受教者所需掌握的是社会普遍价值下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德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即知行合一内外相化。简言之,德育的本质是强调人的一般社会性在个体德性品质上的具体体现及综合运用。第二节德育的功能1.德育功能的定义德育功能主要指的是德育活动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客观具有的作用。区分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效果德育目标:价值期待、主观性、理想化德育效果:变化和结果三者属于不同范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德育的主要功能(从对象角度)——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对德育对象个体的品的发展客观具有的影响和作用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功能——第一位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功能——副产品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较高层次品德的“三维结构”品德形式——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知、情、信、意、行)品德内容——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德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修养能力(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的政治功能——首要德育的经济功能德育的文化功能德育的生态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第三章德育的历史发展德育的是产生和原始社会德育学校德育的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近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5-9分重要程度:★★06:57德育原理自学辅导28第一节德育的是产生和原始社会德育一.德育的起源德育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一)德育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物质基础——人类产生时具备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二)德育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本动因)——劳动和交往(必要条件)P58德育构成要素:产生于劳动和交往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德育活动主体教育内容(道德规范或规则)联系教育与教育者的介质语言与人际交往二.原始社会的德育特征(一)德育形态是“生活式”的德育(二)德育内容以习俗传承为主(三)德育对象具有全民性(四)德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榜样示范特点:融合性、生活性、全民性、非反思性习俗性德育的概念及影响P60第二节学校德育的产生和古代学校德育一.学校德育的产生——奴隶社会学校产生二.古代学校德育的特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组织化程度增强(二)价值取向等级性明显(三)内容变化凸显阶段性(勇—智—从)(四)表现形态具有神秘性(五)实施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狭隘封闭非民主第三节近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近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P65(1)规模化---班级授课制(2)民主化---民主社会(3)世俗化---与宗教教育相分离(4)科学化二、现代学校德育发展的趋势(一)现代学校德育越来越强调实现个人全面且自由的发展(二)现代德育的综合系统化或整体结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三)现代德育内容多样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四)现代德育将在多种观念的交流与冲突中不断变革,寻求平衡第一次作业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2.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3.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4.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本质5.德育的功能6.抄写p69”本章小结“全部内容第四章德育的目的与内容德育目的概论我国的德育目的德育内容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论述分值分布:4-12分重要程度:★★06:57德育原理自学辅导37第一节德育目的概论一、德育目的的内涵与功能(一)德育目的的内涵德育主要指的是社会对德育所培养的学生在品德方面达到某种总体状态的设想或要求。德育目的特征:抽象性、预期性、可能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二)德育目的的功能1.对德育活动——导向、调控、评价功能2.对学生品德发展——引导、规范功能二、德育目的确定的依据(一)确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社会发展状况影响德育目的社会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特定内容和阶级性质2.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德育目的3.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及需要(二)确定德育目的的主观依据道德的理解、教育思想三、德育目的的类型(一)“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时间、代表人物、观点、核心内容)“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观点、)评价:P77(二)“精英主义”“平民主义”P77代表人物、观点、核心内容四.德育目的的具体化一般性的德育目的需要落实为具体的德育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德育实践。(一)德育目标的分类学校层次和类型、德育目的的内容、德育内容、品德结构(二)德育目标的分层第二节我国的德育目的一.我国学校德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一)学校德育目的的历史演变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德育目的——“五爱”、道德品质1956-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政治化倾向、思想政治品质“文革时期”的德育目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教育1978-2000年德育目的21世纪以来的德育目的(二)我国德育目的历史演变的特征1.社会主义是我国德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所在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德育目的的基本追求3.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是我国德育目的演进的主要特点�二.我国德育目的的完善(一)社会本位取向与个体本位取向相统一(二)多元价值与核心价值相统一(三)时代精神与传统道德相统一(四)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第三节德育内容一.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因素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一)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内部因素德育目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需要(二)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外部因索社会发展需求、民族文化传统、偶发因素二.我国学校的主要德育内容(一)基本行为规范教育(二)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三)爱国主义教育(四)集体主义教育(五)民主与法制教育三、德育内容的新课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理想信念教育(三)生命教育(四)生态伦理教育(五)媒介素养教育第五章德育主体与对象教师的育人角色与德育素养发展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与道德养成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06:57德育原理自学辅导50第一节教师的育人角色与德育素养发展德育主体:德育工作者对象:学生P981、教师的育人角色(1)教师是道德教育者,也是道德学习者(2)教师是道德示范者,也是道德实践者(3)教师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