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备课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言之有序说事理——部编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备课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科学为话题,编选了四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分别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美国科普作者、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中国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其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美的享受。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点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明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科研探究的兴趣。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3、学会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闻释的事理。4、在学习中掌握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2、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准说明象,区分说明文类型。理解说明内容,寻找开启句和总结句,再分每一段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3、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4、抓住说明文的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文章中体现出的求真、严谨的科学谨慎,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教学准备:1.自主预习单;2.单元过关作业;3.教学课件;4.群文阅读。课时安排:单元导读,常识勾连1课时理清逻辑,赏析语言(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2课时类文比读,学会推理(以《短文两篇》为例)2课时辨析表达,体悟情怀(以《大雁归来》为例)1课时自主探究,学以致用(以《时间的脚印》为例)1课时单元整理,知识内化1课时文本拓展,以读促写2课时写作:说明的顺序2课时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2课时合计14课时教学过程:单元导读,常识勾连(1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说明文的要素特征。2.读熟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阅读质疑。【教学流程】一开宗明义,直指文体1、提问学生:有关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知多少?2、老师系统补充:说明文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学体裁。说明文特征:知识性(指其内容,使人有所知),通俗性(指其语言,让人易懂),条理性(指其结构,言之有序)。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特色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分类别、摹状貌、引资料。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二、熟悉课文,体会说明文的知识性、条理性,试着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三、自主预习,阅读批注。1、字词过关2、感知说明文的行文特征,明确说明对象。3、理清说明思路,试着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提出质疑。四、课后积累:1、结合每篇课文后“读读写写”的词语概括文本主要内容,要求表达出说明对象。2、试着找出每篇课文表现说明顺序的词句,理清说明思路。理清逻辑,赏析语言(2课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明确文本四个关键问题。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3、体会本文生动、典雅、准确严谨的语言特征,并积累优美词句。【重难点】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明确文本四个关键问题。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3、体会本文生动、典雅、准确严谨的语言特征,并积累优美词句。【教学思路】一、文题理解:何为“语言”?如何理解文中“大自然的语言”?二、细读第一段,找关键词品味语言的生动、典雅,并分析这样写的妙处。三、整体感知,归纳本文科普的四个关键问题,并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形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体会本文说明顺序的安排,加深对逻辑顺序的理解:1、第1---3段时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理由?3、全文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五、说明事理有许多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五种说明方法运用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六、学生质疑互答,课堂归纳小结。类文比读,学会推理(2课时)——《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学会筛选信息,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提炼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善于推理的思维方法。3、把握文章阐明的事理,激发学生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重难点】1、学会筛选信息,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提炼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善于推理的思维方法。3、把握文章阐明的事理,激发学生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思路】一、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达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二、预习检查:运用“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概括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请三名学生展示,要求明确短文说明的事理。三、学生完成填空,梳理两则短文的说明思路:四、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恐龙灭绝”是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五、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3)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六、两篇短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最后得出的共同科学结论是什么?附板书:辨析表达,体悟情怀(1课时)----《大雁归来》【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表达。2、理解文中表意含蕴的难句,感受作者情怀。【重难点】1、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表达。2、理解文中表意含蕴的难句,感受作者情怀。【教学思路】一、批注自读。1、通过读课文,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雁队以六为组(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2、把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划下来。(学生归纳积累,互相交流补充)二、品读赏析。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评定+例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者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2)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雁的特征。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3)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的笔直。(4)感受抒情性:快速略读全文,找出“我们”是谁?“我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理出文本的思路如下:我们(农场)我们(的头上)——土壤、河流、山脉…我们(刚到的客人)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会)——动物植物、……我们:作者自己,他的学生——人类……总之,我们就是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土地共同体”。品悟:“我们”共同构成了和谐自然幸福的一幅图画。三、主题探究。1、作者对被人类猎杀了亲人和伙伴的孤雁而伤感,这表明了作者对猎杀者怎样的态度?又说明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做呢?补充作者简介。——明确:(1)对猎杀者的不满、谴责和愤恨;(2)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作者简介:利奥波德,于1887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和我们在座的男生们一样,从小,他就喜欢到野外玩耍。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和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2、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保护野生动物有什么意义呢?——(1)可以保持地球上的平衡生态。(2)可以使大自然保持丰富性和多样美。(3)可以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和情趣。四、拓展延伸。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写大雁的古诗句?(学生交流,教师补充。)——(1)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宋代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中有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中有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自主探究,学以致用(1课时)——《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说明顺序。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重难点】1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