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的习惯》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动手操作的习惯》教案朱世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手操作的作用,掌握动手操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马德堡半球实验,感受动手实验的魅力;动手操作吸盘挂钩,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动手操作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2、指导动手操作吸盘挂钩,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三、教学方法及道具讲授法,实验法等,每人准备吸盘挂钩若干。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吸盘挂钩)对,这是吸盘挂钩,它可以吸在光滑的平面上。这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呢?对,很好,大家都知道,是大气压。但是,古时候,人们可是不知道大气有压力的。在17世纪的德国马德堡市,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里克。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实验,探索科学奥秘。1654年,他听说了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有大气压。但是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甚者嘲笑托里拆利。他喜欢动手操作,他要亲自来验证有没有大气压。他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大气是有压力的。(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图片)但是,问题来了,怎么让马德堡的市民都相信大气压呢?这位市长还是动手操作,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证明给市民看。这就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漫画)2、学习新知5月8日,马德堡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市郊的一片空地上聚集了很多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有的人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人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争论着、预言着,甚者有人高呼:“市长演马戏——市长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带来了两个黄铜半球壳,当众把这个两个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这一段在讲述的时候,语速放慢)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的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象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为了纪念这位老市长,马德堡人在老市政厅旁的小广场上竖起了他的雕像。我们可以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看到这个实验的原始“设备”,也就是那两个半球。(展示图片)3、课堂练习好了,同学们,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讲完了。大家回忆一下,格里克市长和他的助手,是这么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的?(格里克和助手带来了两个黄铜半球壳,当众把这个两个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分析每一个步骤的用意)同学们,拿出两个吸盘挂钩,吸盘上蘸点水,合在一起,用力挤掉里面的水,让后用力两手用力拉。(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操作,适时指导操作要领)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开呀?4、课堂小结马德堡人为什么会纪念格里克市长啊?因为他喜欢动手,探索科学真理。马德堡人纪念的是这种动手操作的精神。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向格里克市长学习,勤于动手,敢于探索,好不好?5、作业安排1、同学们,你们知道“温水煮青蛙”吗?“温水煮青蛙”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40摄氏度的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缓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事实如此吗?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学生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温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同学们激动而焦急地看着显示水温的温度计和容器中的青蛙。当温度缓步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水温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落地全部跳出来了。既然青蛙知道跳出来,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在用“温水煮青蛙”这个词呢?其实,北京的这位女生物老师的实验有点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想不想知道?我就不告诉你们!想知道的话,自己利用周末时间,做“温水煮青蛙”实验。2、通过动手操作,回答问题:怎么让吸盘挂钩吸得更牢?五、总结反思“温水煮青蛙”实验有些残忍。抛开实验的残忍不谈,其实这个作业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兴趣。改进措施:(1)在以后的教学中,删去作业“温水煮青蛙”实验;(2)以后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予以补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