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导读学术界的种种说法:•章太炎:一国固有之学术•吴宓:中国学术的总体•张岱年:中国学术的简称曹伯韩:指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一、什么是国学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什么是国学?什么是文化?“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是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二、国学之由来与发展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国学兴起第一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国学讲习所”由章太炎创办于1935年,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北大国学门胡适1922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5—1929年,历时四年,以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名闻于世,培养了大批著名学者。国学兴起第二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武汉大学(2010年)先后成立国学院清华大学(2009年)复建国学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对普及国学知识功不可没。国学兴起第三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按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按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按《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国学的分类按内容分类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国学的分类国学和现代学术的大致对应关系(按内容分)(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成德的根本治学的工具情感的抒发致用的方术“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约为东周春秋战国之世,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先秦诸子按思想分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多种经济基础并存。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1、诸子往往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儒、法相互影响法家强调“法”的特点,同时兼用儒家“礼”、“义”。《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之说,且主张孝悌之道。荀子受法家影响更深。改造了儒家的“礼”,加进“法”的内容,常“礼法”并称。“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其弟子韩非和李斯后都成了法家代表人物。2、各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使学术思想水平不断提高。老子首提“道”,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片面地强调了抽象思维的作用。墨子特别强调经验,即重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老子哲学强调抽象思维的片面性。荀子吸取了墨子重视感性认识之长,建立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时又吸取宋鈃、尹文唯物主义认识论,给理性认识以一定的地位。——其认识论在前人基础上提高了一步。老子强调天道无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儒家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孟子又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批判了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吸取了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合理部分,继承了历史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形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国文化的主料: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思想,道、佛两教是最重要的丰富和补充。另外,法家、兵家、墨家等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三教合一(儒教、道教、佛教)儒教:即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个主要朝代,儒教都是官方指导思想。儒教是否为宗教一直有争议,国学大师任继愈认为儒学就是中国人的宗教。基本教义:仁义礼智信核心思想:仁、义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创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多年。是张道陵依据《道德经》和《南华经》创立的。发源地为四川的青城山。最早的道教经典是《太平经》。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所以,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基本教义:天、地、人、鬼(四道)核心思想:无为、不争(顺其自然)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500多年前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19岁出家,30岁得道。因为他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基本教义:“四谛”“八正道”。核心思想:四大皆空,因果报应释迦牟尼用缘起论来观察人生,得出“四谛”、“八正道”。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被称为佛教教义的总纲,又称为佛学的“四个真理”。(1)苦谛:认为世俗世界本性是苦难。(2)集谛:解释人生充满痛苦的原因。(3)灭谛:指解除痛苦,也就是佛教徒追求的最终归宿。佛教认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涅槃。(4)道谛:指怎样达到超脱“苦”、“集”的修行方法。八正道:佛教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或途径。(1)正见:对佛教教义的正确理解;(2)正思: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考;(3)正语;说话要符合教义,不说一切非佛理之语;(4)正业:从事清静之身业,按佛教教义采取正确的行动;(5)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6)正精进:按照佛教教义努力学习和修行;(7)正念:铭记四谛等佛教真理;(8)正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修行。核心思想:四大皆空,因果报应佛教把一切物质现象归纳为四种基本要素,即地(坚性)水(湿性)火(暖性)风(动性)心理与物理上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国文化特点:三教合一,三世齐修儒教——积极的入世价值观:三立:道教——淡定的出世(进得来出得去)无为佛教——离苦的来世(明天更重要)觉悟立德立功立言儒、释、道生死观儒家——天命现世“畏天命,修身以俟”道家——超越天命乐观(悲观)“命在我,不属天地”佛家——轮回我将在此世间的黑暗之中,打击永生之鼓儒道佛的“三世”都是为了救世(向善),价值观不同,但目标一致:儒家以人为中心(伦理道德)道家以天地为中心(天人合一)佛家以慈悲为中心(因果报应)《四库全书》四书《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抄集群书中的词、句、段、篇,分类排纂,以供检查的工具书。类似西方的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时编纂的《皇览》。由很多书汇编成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叫丛刊、丛刻、汇刻等。类书《永乐大典》丛书《四库全书》国学还有那些经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永乐大典》•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永乐大典》有了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文昭阁两处。•嘉靖年间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毁於火灾,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有千余册不见其踪,光绪二十年(1894年)仅存八百余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所余无几。•到现在为止,《永乐大典》国内外残卷808卷,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版收入797卷,相当于全书的3.4%。《永乐大典》的散佚乾隆38年-53年(1773-1788),经过16年完成。《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有3470种,36275册。总纂官纪晓岚等,下设纂官(名人学士戴震等)400余人。征募了抄写人员近4000人。抄写7部,分贮“北四阁”南三阁《四库全书》编纂•四阁与水有关:渊、源、津、溯。•渊:水汇合成渊;•源:水源头流出;•津:水渡口;•溯:找水源头。《四库全书》的保存“北”四阁文渊阁(皇宫内):乾隆最为重视的一部。现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保存完整。文源阁:京郊圆明圆: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圆时烧毁。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现存国图。文溯阁:奉天故宫:“九一八”事变后落入日本人手中,1965年备战需要,迁到兰州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四库全书》的保存“南三阁”文宗阁:镇江金山寺:鸦片战争时期先遭英军破坏,后被太平军全毁。文汇阁:扬州天宁寺行宫:遭太平军全毁。文澜阁:杭州:太平军攻打时大量散佚,后民间收购、补抄,现藏于浙图。翰林院:《四库》底本,供京师士子,翰林官员阅读的。利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善本和失传很久的书籍。在古籍整理方法上和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给后来的学术界以巨大的影响。弊乾隆借向全国征集图书﹐来贯彻“寓禁于征”(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的政策;重视儒家经典,把儒家经典作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著作;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四库全书》的利与弊•《四库全书》规模更大,《永乐大典》资料更真实。二者在编纂目的、方法及思想内容、学术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同样强调荟萃古籍,汇辑了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类书与丛书的代表“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章太炎“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第二章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及文物的早期流散王道士(1849-1931)湖北麻城人。本名圆箓,一作元录,又作圆禄。第二章一、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本世纪初,湖北麻城人王圆箓因生活所迫,出家当了道士,几经转折来到敦煌,成了莫高窟下寺的住持。他身材短小,目光呆滞,却颇有心计,对宗教极为虔诚。当时千佛洞已荒芜百年,有的洞窟被流沙掩埋。他四处募捐,当手头宽裕之后,雇人清除了16窟甬道中的积沙,然后又雇了一个姓杨的专门抄写经文。(4)敦煌藏经洞文书。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及文物的早期流散第二章本地夏季天气炎热。杨某见16窟甬道内清凉爽人,便将桌案放在那里,伏案抄写经文。每当抄写疲惫时,就用芨芨草杆点火吸旱烟解乏,并顺手把烧剩的草杆插入墙缝,以便下次取用。一天,他吸完旱烟后,又把草杆插入墙缝,谁知越插越深,竟然一直向里插了进去。用手一敲,墙壁发出空声。杨某感到非常奇怪,立即把此事告诉了王道士。王道上急忙来到墙壁前,敲击数次,内空无疑。俩人合力铲去泥皮,显出一个用土块封砌的小门。搬开土块,除去泥皮,竟是座小石窟。里面的经卷、佛幡、铜像和文书不计其数,堆满石窟。这天,正好是1900年5月26日。一个埋没了长达950年之久的神秘的洞窟——藏经洞被发现了!第二章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及文物的早期流散第二章二、敦煌藏经洞的旷世宝藏内藏古代公私文书约5万多卷,剌绣、绢画数百件,兼有少量法器杂物。这些藏品的制作年代,上起东晋初,下至北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