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铁岭县教师学校科研室张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之后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教学过程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我们教学科研工作者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就是我对这一课题的浅显认识,和同事们共同探讨。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意义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理论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人本主义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学习的主体,必需尊重其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重视情感动机、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罗杰斯提倡学习的自由,这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提倡“自我主导型”教学。《矛盾论》中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论述中,也明确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关键在于自身,只有自己想学、要学、有兴趣学,才能真正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人的发展正是外因(教育和教学)和内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对学生外部的刺激,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即唤起学生隐藏在心灵深处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之形成一种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探求心里,从而主动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在教学这一认知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素质教育也从全面发展人的角度,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根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的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的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二、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一)运用激发参与兴趣策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形成动态的教学场,保证参与兴趣的产生学生自身具有兴趣潜质,如何使他们成为现实的兴趣特质来“润色“或强化他们的参与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产生一定的活性影响因子来激活学生自身的兴趣潜质。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工作的设计能够影响干劲和动机,工作扩大化、丰富化是提高人的干劲和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样,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都是有好处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上课开始,教师拿着一捆36本的课外读物,从容地进入课堂。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各自在望:老师拿着这么多书要干什么?于是教师指着这捆书说:“这36本课外读物我要分给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小组分得这捆书的31,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62,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93。同学们说说看这样分法合不合理,谁分得多?谁分的少?结果分完没有?”这几个问题一提出,有的说“这样分不合理,第三小组分的多。”还有的说“这样分合理,三个小组分的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分别叫三个小组的组长上来,依次把这捆书平均分成3份、6份、9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通过实际操作之后,师在黑板上板书31第一小组:62第二小组:93第三小组:看到老师的板书,学生不约而同地喊出来“分的一样多”“是相等的”“刚好分完”。但是学生们仍然感到惊奇,轻声议论着,“怎么会这样,难到三个分数一样大吗?”这时,老师也故意带着好奇的口吻说:“奇怪,这究竟是什么缘故?”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好的教学时机,自而然的引出课题。2、激发学生参与的时机,维持参与兴趣的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需要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一定的行动的驱动力,这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它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推动力。而且在参与行为进行的过程中,参与动机越强,动机对兴趣也就有了一定的助长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①明确目的。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驱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学习自主性。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充分认识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信息,与他人交流,丰富情感世界以及各方面发展等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带有感情色彩的自动趋向,逐步形成兴趣。②体验成功。成功感是激励学生动机的内在潜因。学生一旦有了成功感,就会产生更强的进取精神。但是学生的潜力、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所以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体验。如在教学“认识乘法”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先观察图画,在小学组内说一说看到了什么。问题提出后,不限制学生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而是让他们随便观察然后汇报。这样学生可以展开想象自主学习。又如在教学“一共有多少朵花”这一课时,有的学生横向观察,列出了“5+5+5”的这道算式,还有的学生纵向观察,列出了“3+3+3+3+3”这道算式,教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表扬了他们的创造性。这样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去,并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③适当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的内部动机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度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小学生常常是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表扬、认可而进行学习。教师的微笑、赞许或一个象征性的小红花,都可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起着重要激励作用,成为重要的外部动机,因此我们适当的利用外部激励和评价措施诱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维持参与兴趣的稳定。同时,在评价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客观公正,使学生心悦诚服,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由于我们面对学生,所以我们多采用表扬方式。自信心差的学生,我们多鼓励,而对自信心过强的学生,我们则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3、创造教学美,促进参与兴趣的提高我们应该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方法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的场所。教师要充满情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唤起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情感。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环境是否满足自身求知欲需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体验。情感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巧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学生有更高的兴趣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教的生动、学的主动、学得扎实的教学目的。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快乐的对日活动”一课时,结合课文中的大幅彩色插图,在音乐中配上如下富有激情的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到郊外去走一走,你们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学生进过仔细观察,知道是郊外),然后接着说“你们看这里多美呀!蓝天白云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地玩耍,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晾毛巾,有的在烤食物,有的在钓鱼……真是快乐极了,我们也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根据这幅美丽的图画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这时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各自的创造性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有的是自己能够解答的,有的是学生暂时还不能解答的但老师都给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演、情感交流、及时评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刚入学就体会到学校、同学以及学习活动的可爱。(二)运用师生和谐互动策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营造和谐氛围,激活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主要途径。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原动力,会驱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在以创设的优良的学习氛围中高潮迭起,从而乘“乐学”之舟驶向知识的海洋。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包括各种手段和方法,比如运用体态语言、面目表情等非语言手段,采用实物、图片、音乐渲演、模仿表情、多媒体等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巧设民主平等情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缺少同孩子的友谊,在精神上同孩子没有共同点,教育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路径。尤其在课堂上更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课堂有谊,教师真正亦师亦友,平等对待孩子,以友情洋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愉快地学习。我们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热爱学生,珍惜学生的个性见解;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见解;信任学生,倡导学生的个性见解,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和隔阂心里。这样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在教学中,我们将自己列为学习的一员,与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真棒”“很好”等语言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抱有厌恶、指责的态度,而是耐心的指导他们、鼓励他们。用“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语言,让学生感到我们是和他们一起动脑,这样师生感情交流和谐,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②真诚的教学交往,多元的激励评价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这一社会体系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助作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是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生自己、同学、老师都作为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交往中融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师生的相互评价为一体的课堂评价。真诚的教学交往和多元的激励评价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及时感受到学习群体的认同和鼓舞,体验到求学的快乐,生成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主动发展。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到适时发表师评,机敏引导自评,相机组织群体评价,巧妙点拨学生的互评。以这样的多元激励评价来体现教学交往的真诚,师生关系的平等,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激发情感,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有强烈的学习主人意识。在每一次学习经历中都能产生新的需要、兴趣和自我完善的意向。主动积极的去探究,创造性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发展。这时教师要善于广开路径,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过程变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能主动投入、主动参与。①鼓励探究,质疑解疑和谐互动教学策略重视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创造的前提是疑问,对学生的质疑应持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解疑的技能,其做法要点如下:△设置问题情境,激发疑问。激疑是问题在头脑中的孕育、积聚阶段。问题情境是教师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的想问、敢问的课堂氛围的质疑机会。借助问题情境把教师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巧妙转化为学生的思考,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倡导主动思考,鼓励质疑。质疑是问题的呈现阶段,是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方面我们注重引导,让学生懂得:质疑不求问题提得多,而求经过深思后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知道应在难点处、关键处、困惑处求疑、质疑,这样使学生能认真思考,主动参与,纷纷尽兴提问,活跃而充满激情,所提问题本身蕴含着创造的火花,利于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学会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人,做课堂的主人。△优化组合问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