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教程-王一川-知识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注明页码处为需要展开的知识点第三章形式主义批评概念:是20世纪西方第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流派,是指1915年到1930年在俄国—苏联出现的一种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潮流。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逊、波格蒂莱夫、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诺夫和艾亨鲍姆等。关键词:莫斯科语言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布拉格语言小组,技巧,情节,故事,文学性,陌生化,隐喻,转喻,韵律,意义代表主张:*文学研究不应该问一部作品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而应该问它现在是什么,它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文学研究的焦点应该在作品的形式上,文体、语言、手法、结构、技巧、程序等应受到高度重视。*(P48)对于语言的高度重视和对于形式的密切关注,自然导致了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技巧的青睐。*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逊和艾亨鲍姆都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学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寻求“文学性”的存在。*俄国形式主义最具操作性的方法正是它的陌生化原则。*在文学研究活动中,俄国形式主义者采用简单的二分法,把全部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即诗和散文。……诗歌研究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得以立足的根基,诗歌的艺术技巧是他们集中探讨的问题。*(P42)什克洛夫斯基强调文学艺术是独立的世界;(P44)什克洛夫斯基区分了“故事”和“情节”;(P48)陌生化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P44)雅各布逊强调文学性,什克洛夫斯基强调陌生化,但两者是一回事;*(P45)雅各布逊区分了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P46)隐喻和转喻;在雅各布逊那里,手段、方式、途径永远比目的、意图、效果重要;(P49)“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过程中带入组合过程”*(P41)坦尼亚诺夫一方面立志确立文学作品的自立性、独立性,另一方面,他又相信这种自足性、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P48)俄国形式主义后期,坦尼亚诺夫提出了“突出”的概念;(P50)韵律和意义;*(P41)艾亨鲍姆在研究文学的题材、风格、韵文、结构、散文技巧时,总是采取描述性的态度;此外,他还热衷于采用语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布里克十分重视语法和语义两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个案分析:艾亨鲍姆《论悲剧和悲剧式的》*(P52)悲剧的目的不是让人产生畏惧,而是让人从同情中得到愉悦。*(P53)独特程序;“艺术就是隐藏艺术”*(P54)艾亨鲍姆关心的不是悲剧的情感、内容等,而是作品中能够唤起悲剧感的一整套独特程序。作品中能够唤起悲剧感的程序无疑正体现了形式主义的特殊兴奋点之所在。弊端:(P42)首先,它有着强烈的“泛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形式在文艺作品中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是文艺作品的价值之所在。其次,它的“泛语言学主义”倾向也相当明显……范文:陌生之美——《野草题辞》的形式主义分析第四章新批评概念:专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崛起并流行的以文学文本词语及其关系为中心,倡导文本细读的批评理论流派。又名“本体批评”、“文本批评”。代表人物:理论和方法论先驱是英国的瑞查兹和美国的艾略特,真正创始者是美国的兰色姆,兰色姆的三个学生布鲁克斯、泰特和沃伦,随后加入的还有维姆萨特、比尔兹利、韦勒克、奥斯汀·沃伦等。关键词:“逃亡者”社团,《新批评》,“精致的瓮”,“客观关联物”,含混,张力,悖论,反讽,语境,语调,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代表主张:*(P59)艾略特早期的象征主义理论为新批评的出现奠基了坚实的基础;诗歌并非诗人用来表现自己情感和个性的工具,而是客观事实的象征。*(P59)瑞查兹的语义学对新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他的“冲动平衡论”;因此优秀的诗就是“包含的诗”,它是复杂经验的调和,是多种对立冲动的平衡;新批评肇始于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二分。*(P60)兰色姆主张“本体论批评”*(P61)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意图谬见》和《感受缪见》:剔除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感受。*(P65)韦勒克和沃伦的“材料”“结构”二分法;作为瑞查兹的语义学核心的语境理论对新批评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个案分析:布鲁克斯《精致的瓮》*悖论语言是一切诗歌必然具有的,它是诗的本性的表现。弊端:新批评过分地强调文学在形式方面的所谓“内在”因素,忽视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否认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文学活动的整体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的偏狭和局限,最后终于走进了历史的坟墓。范文:梦境的冲突与和谐——从“新批评”的角度看《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第五章心理分析批评概念:由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开创,随后盛行于欧美的以探究文本的无意识结构及文化功能为中心的批评理论流派。又名精神分析批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雅克·拉康等关键词:无意识,快乐原则,现实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梦,显意,隐意,集体无意识,原型,神话,镜像,想象界,象征界,真实界代表主张:*(P72)弗洛伊德学说:(1)人类心理的动力模式:“无意识”(2)人类心理的经济模式:“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3)人类心理的地形学模式:“本我”、“自我”和“超我”(4)人类心理学发展阶段:“前俄狄浦斯阶段”和“俄狄浦斯阶段”(5)梦的语法:“显意”和“隐意”*(P75)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P75)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和“单一神话结构”*(P76)雅克·拉康的“镜像说”和“心理三界论”*(P79)心理分析批评的方法:1.创作动力研究2.“作品内在心理学”研究3.神话或者原型研究4.读者与作品关系研究5.三角结构审美分析7.征兆分析个案分析:(一)弗洛伊德论“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分析;*将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做一个精神病患者来关注;*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个人身世、心理创伤以及类似于死亡的癫痫和他的创作联系起来;*运用了“俄狄浦斯情结”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以“杀父”为基本的原罪,分析其中的“杀父”主题。(二)拉康论“三角结构”*拉康对爱伦·坡的《被窃的信》的解读;*第一,书信是无意识的隐喻;第二,书信是一个漂浮的能指。*国王、王后、大臣,三者构成代表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的三角形;*探长、大臣、杜宾构成的代表真实界、想象界和象征界的三角形的重复,表现主体的颠覆和权力的易位。弊端:(P81第二段)范文:罂粟飘香的无意识世界——《罂粟之家》的心理分析片断“弑父原罪”:刘老侠害死自己的父亲;沉草在无意识深处,憎恨父亲,希望他死去;沉草杀亲生父亲陈茂。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在人物身心中的激荡以及刘素子强烈的“埃勒克特拉情结”;陈茂体现的力比多理论等弗洛伊德因素。第六章结构主义批评概念:发端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在60年代勃兴于欧美的一种把文化现象视为符号系统结构加以分析的文化思潮。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路易·阿尔都塞,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托多洛夫,雷格马斯,热奈特等关键词:二元对立,符号矩阵,科学,系统代表主张:*作为系统的意义内容,结构是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是比这些对象的物质构成、起源、发展或目的更基本的特征;*结构是结构主义的核心词汇;结构主义重视要素间的联系,采用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努力发现直接可知事物的背后结构;*(P90)结构主义强调对外在文本的语言、形式和样态的分析;*(P91)结构主义是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而结构主义批评的操作方法则强调从纷杂繁芜的外界现象中去芜存精,精心择取,抓住具有结构性意义的要素,细心研究,以便发现其中的关联(往往是二元对立),清理出潜在的系统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言语是单个主体在日常生活对语言的特殊使用2.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的意指性体系3.结构主义认为符号是一个整体,由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构成;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意义来自于元素间的差异性;*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分析方法1.通过对众多的原始神话或现象的表层结构的语言分析,来呈现这些对神话、血缘关系和其他人类现象之系统和规则深处的“结构”。这是结构主义研究的基本范式;2.分析每一个个别的神话,把神话故事分解成若干神话素;3.把神话素按历时、共时的原则分别加以纵横排列,建立关系;4.进而发现人类心灵中的“集体现象的无意识本性”;*罗兰·巴特的“两级符号系统”和神话批评结构主义就是把结构语言学的理论用于语言之外的客体的活动,结构受无意识代码或规律的支配;所有的意义系统都可视为一个符号系统,其中都蕴藏了意识形态的神话,可通过“第二级符号系统”的能指链来加以分析。*普罗普分析俄国童话:功能、行动范畴、七种“行动范畴”*格雷马斯:行动元、语义方阵*托多洛夫: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延伸的陈述。*热奈特否认纯再现的“叙事”,将叙事角度分为“非聚焦或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个案分析:*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俄狄浦斯神话*巴特对时装的符号学分析弊端:模式化、共时性、无可逃遁的意义模式化:批评家们所孜孜以求的是许多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说的是同一内容,这一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文学作品中丰富的肌质和含蓄的韵致也会在这种外科医生式的解剖中丧失殆尽。范文:一个关于生存困境的多重寓言——试析《鸟人》既揭示出了浅层的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民族的重重矛盾,又点出了深层的个体生存的内在困境以及理解和对话的无比困难,进而昭示出作者内心深处思想的悲观。第七章解构批评概念:指20世纪60、70年代在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阅读方法、哲学策略和文学批评。也称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保罗·德曼,哈罗德·布鲁姆,杰弗里·哈特曼,希利斯·米勒等。关键词:拆解,开放,逻各斯主义、延异、播散、印迹、增补代表主张:*每一个事物的实体中都歧义,作品文本中存有双重或多重活动,蕴含着自我拆解的因素。*解构主义则认为不存在一个中心,在场和非在场是相互延异、相互替补和互为踪迹的。……解构是对结构的拆解,用以证明语言或文本的多义性和意义的非确定性。*德里达:逻各斯主义、延异、播散、印迹、增补*保罗·德曼:修辞学理论、“阅读即误读”*哈罗德·布鲁姆:“影响即误读”*杰弗里·哈特曼:不确定性*希利斯·米勒:一切符合都是修辞的图形,所有的词都是隐喻;文学研究是对文本互涉性的研究个案分析:巴特·罗兰《S/Z》巴特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把小说分解成561个阅读单位,并用五种代码网来进行阅读和理解。阐释性代码、文化性代码、语义素或含蓄意指代码、行动性代码、象征性代码弊端:就批评而言,过分强调语言的修辞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否定语言的指称性和稳定性,也就否定了人们思想和交际的现实性。对思想和现实悬置和不确定性,往往会令人无所适从,同时导致对自身批评、文化思想和政治实践的解构和颠覆。范文:神话耶?鬼话耶?——《〈聂小倩〉解读一种》表面意义:宁生的“信义刚直”,其完美的理想人格表现出道德的力量;完满的结局也是幸福美满爱情、生活观的表现。“潜文本”缝隙:一面是反复强调宁生的崇高人格,力图塑造品性高尚的宁生,但过度的强迫症式的反复辩白以及“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的言谈,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反应,不由让人心生怀疑。对小倩亦是:文本着意表现小倩的“德”与“才”,但始终掩映不住对“色”呓语似的描写。这种强迫症的发作同时也表现在小说的话语结构中,诸如宁妻的病亡,都为宁、聂的结合提供了“合法性”依据。第八章阐释—接受批评☆阐释学可以宽泛地定义为关于理解和阐释文本意义的学说。☆古典阐释学是有关圣经律法的“释义学”和考证古典资料的“文献学”。概念:阐释—接受批评是指20世纪前期至中叶兴起于德国,随后波及欧美,以读者阐释或接受为中心的批评流派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汉斯·罗伯特·尧斯、沃尔夫冈·伊瑟尔理论概述阅读的意向性胡塞尔应该把意识理解为一个统一的意向性活动。意向性“表现了意识的基本性质”,代表一种意识投射的动作。P127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读者以“恰当的具体化”填充文本框架中的未定性和空白点,在想象中投射作品世界,恢复作品的表达意向,使再现客体获得一种整体意义。P127理解和阐释海德格尔的此在与先在人对世界的理解依赖于一种“先在”。这种“先在”或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