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的含义文艺复兴,狭义上是指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古典艺术的再生);事实上,它所波及的领域,远远超越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文艺复兴其实泛指所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包括全部的社会生活内容。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源历史根源:(1)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在意大利保留最多。意大利本身就存在罗马文明的遗迹。(2)意大利同东罗马帝国、阿拉伯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君士坦丁堡保留着希腊语言和大量的希腊学术,这些国家的许多学者来到意大利,促进了意大利学者对古典文化的研究。社会根源:(1)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迫切要求在形态意识上反对封建的传统观念。(2)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意大利相当富庶,其财富为艺术和学术提供了足够的赞助。(3)意大利的统治者们也积极的奖励艺术家和作家。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臻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莱奥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传记作家瓦萨里自画像1512年21.3*33.3波提切利三贤士朝圣1475年107.5*173cm最后的晚餐1498年880*460cm天使报喜(又名“圣母领报”或“受胎告知”)1472-1475年217*98cm如果说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描绘的是亦神亦人的艺术形象的话,那么在28年后,提香60岁时画的《悔过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则完全是世俗环境中的女子。这幅和《入睡的维纳斯》可谓姊妹之作。提香对画中人的动态、神情以及环境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乔尔乔内笔下的维纳斯在沉睡,而提香的女神则已醒来,深情地看着这个现实世界。整个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位贵夫人出浴后躺在华贵的卧榻上,期待着情人的到来。人物的动态、神情和环境已无一点神性,完全是世俗女子的写照,更具感官的魅力。有人说画中裸女是一位叫埃列奥诺拉·乌尔比诺夫人的肖像,画家是受乌尔比诺公爵委托创作的,提香所描绘的裸女较乔尔乔内更加具有人性,是充满生命的血肉之躯,体态更加丰腴完美,容貌端庄大方,既富青春魅力,又健康成熟,体现了文艺复兴开放人性的本质精神,用具体真实的艺术形象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提香悔过的抹大拉的玛利亚1531年196*385cm很久以来这个女人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她用忏悔的眼泪为耶稣洗脚,用密软的黑发来把它们擦干;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里哀哭祈祷喂他喝水;耶稣死后她进入停尸的墓穴预备亲自为其用油脂净身,却意外发现耶稣死而复活……这些故事确实非常动人,也很引人好奇。但是,研究圣经、基督教历史的学究们不满足于《圣经》上对抹大拉的玛丽亚只字片语的描述,孜孜不倦地搜索史记,欲临摹出这个神秘女子的真面目。1896年,一位德国学者在开罗发现了《玛丽亚福音书》,1943年《拿哈马地文献》在一个陶罐内被发现……真相似乎重见天日。抹大拉的玛丽亚并不是什么妓女,相反的她可能是耶稣在世间最亲密的信仰伴侣,或者说她是未被正史记载的最受耶稣教诲最得其神髓的门徒。耶稣曾与她一对一地传授福音,这是著名的十二门徒所没有受到过的待遇;也有猜测说《拿哈马地文献》上被蚂蚁咬噬的那行片语,实际上是记载了耶稣在抹大拉的玛丽亚唇上的那深情一吻,理解、信任和亲密……尽管如此,抹大拉的玛丽亚被基督教的正史所忽略也是事实。东方仍有一些国家崇拜着一种红色彩蛋。传说玛丽亚手握着一颗白色的蛋向罗马皇帝提比略游说,皇帝笑道:“如果耶稣能复活,就像你手持的这颗蛋能变成红色。”他刚一说完,那颗蛋便变得血一般鲜红,而玛利亚依然继续平静地宣讲着福音书。关于这个故事的其他说法(多来源于希腊),说是玛利亚将这些蛋放在耶稣荆棘之路的脚印上,让它们沾满了耶稣的鲜血。宗教故事:《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无法将人的内心复杂情感表现出来,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遣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这幅在格雷契修道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达芬奇的油画《天使报喜》,又名《圣母领报》是一幅画在木板上的油画,《天使报喜》属于达·芬奇早期的杰作之一,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描写的是《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节马利亚受圣灵感动的故事。圣经上说,马利亚许婚了木匠约瑟后,没有同房,就受到圣灵感召而怀了孕。在路加福音第一章中是这样记载的: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那里,是已经许配大卫家的一个人,名叫约瑟,童女的名字叫马利亚。天使进去,对她说:承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马利亚因这话很惊慌,又反复思考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马利亚,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蒙娜丽莎1503-1505年53*77cm油画《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对正义的歌颂,那么《蒙娜丽莎》则是对美的赞叹。达芬奇是这样来处理这幅肖像的:在呈三角形的构图中蒙娜丽莎的头和双手既优美又突出。她似乎坐在露台上,远远望去,背景上有一片起伏的山峦和河流,空旷而深远。柔和的光线笼罩着整个画面,蒙娜丽莎的形影自然交融,轮廓线常常消失在若有若无之间,同早期文艺复兴画法已大不相同。传闻:蒙娜丽莎以她举世闻名的“微笑”,扫除中世纪以来的忧郁神色,更征服人类500年。当时24岁的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商人吉奥孔达的第二任妻子,究竟是她丈夫还是情人为她订制这幅画像,这是一个谜;而达芬奇不将花费四年心血的画交给客户,反而保存在自己身边,临终前却又送给他的男性助手沙莱,继而引发同性恋的揣测,这又是一个谜中谜。据说,达芬奇为了使模特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便捕捉那抹魅人的微笑,不仅用亚麻布盖住窗户营造晕柔的光线,还在四周装设喷泉,种满她最爱的花草,更请来乐师弹奏动人旋律,歌唱家现场演唱,喜剧演员进行幽默逗趣的表演,可说费尽心思。空气远近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晕涂法据说达·芬奇本人亲自创造了这一名词,用于描述他所称之的“没有线条和边界,就像烟雾一般”的绘画技巧。简单地说,“晕涂法”就是使用涂层叠加的方式创作,作品中的人物和景色往往看似笼罩着一层轻烟,呈现出一种柔和、朦胧的美感。除了达·芬奇之外,这种技法还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画家所广泛采用。安吉里之战1503-150563.7*45.2cm《安吉里之战》是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大最重要的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作,取材于15世纪佛罗伦萨和米兰之间的战争,是达·芬奇少有的关于军事题材的美术作品。《安吉里之战》描绘了战争的心脏部分,展示了人与战马的躯体痛苦、恐怖的纠缠,透露出达·芬奇对人性暴力的看法。施洗者约翰1513-151657*69cm画作取材于圣经中的人物:布道者约翰奉上帝之命,将为耶稣施以洗礼,当他舀起约旦河的圣水为耶稣洗礼时,天空突然豁然开朗,有一鸽子形状的圣灵显现在被启开的天空中。从此约翰紧随耶稣布道,得名“施洗者圣约翰”。是达·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的画作,美丽且妖冶。有人认为画中那男女莫辨的圣约翰原型可能是达芬奇的助手兼男仆沙莱。这幅《施洗者圣约翰》和《蒙娜丽莎》一同被达芬奇带往法兰西国王安排的城堡,一直留在达芬奇的身边,直至死去。画中的圣约翰的脸庞线条都显得异常柔和,甚至说妩媚也不为过,简直男女莫辨。有人说,这是以画家钟爱的男模特为原型的,也就是同性密友。拉斐尔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拉斐尔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1513年-1514年绘画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另外,《椅上圣母子》、《阿尔巴圣母》都是拉斐尔完美无瑕的作品。人物造型除带有老师娴静优雅的风格特征外,开始显露自己独特的柔美风格。画面取对称式布局,背景是顶天立地的多边形洗礼堂充满天堂。大量使用水平线、垂直线和半圆形曲线,造成刚中有柔、简洁明快、整体变化和谐的美感。画家巧妙地运用透视使空间深远。油画《圣母的婚礼》表现的是一幕充满戏剧性的场面。画中无论男女,形象都塑造得俊美,拉斐尔大量使用变化多样的曲线,人物的体态面貌、衣服的褶纹变化,都给人造成秀逸柔美之感。画家拉斐尔自己对这幅画很满意,第一次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圣母的婚礼1504年170*118cm阿尔巴圣母1511年直径98cm拉斐尔《阿尔巴圣母》因其收藏者阿尔巴公爵而得名。《阿尔巴圣母》取材于传统宗教题材,画家拉斐尔描绘圣母子与施洗约翰沐浴在暮色黄昏中时的亲情关系。画面上,圣母席地而坐,膝上坐着圣婴耶稣,身边坐着年龄稍大的施洗约翰。也许是阅读《圣经》疲累了,圣母左手拿着刚刚合拢的《圣经》,右手爱怜地搭在膝边的施洗约翰身上,以一种爱怜而静穆的目光,观望着两个幼儿的玩闹。拉斐尔《阿尔巴圣母》中三人的目光此时都疑聚到那个小小的十字架上,仿佛都预感到圣子耶稣将为救赎人类的罪恶而奉献生命的沉重与悲壮。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