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考必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形成: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启—桀)奴隶发展:商(殷)朝(前16世纪—前1046年,汤—纣,殷)社会强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镐京)瓦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形成秦(前221年—前206年,嬴政,咸阳)和发西汉(前202年—8年,刘邦,长安)展时新(8—23年)期东汉(25年—220年,刘秀,洛阳)分裂融东晋宋齐梁陈合时期西晋东魏北齐(一)十六国北魏王朝更替西魏北周隋封建社繁荣隋朝(581年-618年,杨坚,长安)会时期唐朝(618年-907年,李渊,长安)民族融合加强与经济继续发展时期渐趋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应天—北京)衰落清朝(1616年—1636年称后金,1636年—1912年皇太极—宣统帝溥仪,沈阳—北京)东汉蜀221-263刘备魏220-265曹丕吴229-280孙权辽916-1125金1115-1234蒙古1206-1271五代907-960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元1271-1368西夏1038-1227(二)、中古史发展阶段说明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远古居民群居生活代表:北京人。半坡氏族(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氏族公社)文化代表河姆渡氏族(南方长江流域)。2、国家的产生①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商朝和社会变革②强盛的国家:西周(奴隶社会)③纷争、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①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3、封建社会②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的形成、③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发展与衰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落:⑤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鸦片战争以前)。①三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其中西晋短期统一)、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时期。4、封建国家的②四个完成统一的朝代:秦、西晋、隋、元。统一与分裂③九个统一的朝代: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治蜀,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三国时期吴国让()人进入平原屯田,与汉族共同垦荒,有利于民族融合。(三)少数民族纷纷南迁,建立许多政权,出现了空前的民族民西晋至北融合趋势;族朝时期北魏()改革:顺应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融速了胡汉融合的历史进程。合辽宋夏辽实行(“”)政策,主动吸汉族文化;金时期金灭北宋以后,女真族进入中原一带。元朝:元朝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明清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四)封战国:()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权至高无上;专秦朝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地方设();制焚书坑儒,加强()。主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义设立三省六部制中隋朝开创()用人之权收归中央。央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发展了隋代开创的()制集宋太祖通过(“”)的方式解除石守信等武将的兵权;权北宋实行文治,消除地方分裂因素。政实施行省制度,中央设(),地方设();治元朝中央设(),管辖西藏和少数民族事务;设(),管理澎湖和琉球。的建在中央:朱元璋罢中书省,废宰相制,权分(),设殿阁大学士立明朝明成祖时设内阁;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加文化上:朱元璋兴起文字狱强在中央:康熙时设南书房,雍正时创立();清朝文化上:大兴文字狱。(五)古发生在()时期代商鞅变法作用:为()灭六国王成统一创造了条件。著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名改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时期。革作用:顺应和促进了北方()。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对比简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目的确立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经济发展内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结果取得成功取得成功作用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六)目的:加强对各地统治。地西周:分封制办法:周王对贵族“授民授疆土”。诸侯与周王关系为效忠和接受效忠。方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权力起了重要作用。统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地方。治秦朝:实行郡县制度,郡守、县令管理地方,都由皇帝任免并听命于皇帝。与西汉:汉武帝采取了削弱侯国实力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行隋唐:地方上设州、县,隶属于尚书省。政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措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分别管理地方行政、司法、军事施三权相互牵制,统于中央)。(七)、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其类型大体有两类:第一类:新王朝建立之初的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第二类:某一王朝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鼎盛状态或在社会危机出现后,经过改革或调整而出现的“中兴”。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必须注意到,在封建的治世之下,仍存在严重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并在特定地点和时期存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生产工商周时期:使用()器工具。具的改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出现进发展唐宋之际犁田和插秧工具:曲辕犁和犁刀,踏犁、秧马和耘荡,灌溉工具:龙骨水车推广普及,出现牛转翻车。(1)战国时,李冰修筑都江堰兴修水利(2)西汉:汉武帝时开凿了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一)(3)隋朝:开凿大运河。农附:中国古代两大至今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简表业的发展西汉:从西域输入苜蓿、芝麻、大葱、葡萄、核桃、黄瓜、蚕豆等。水稻成为南方第一位的粮食作物,占城稻引进推广;农作物的发展唐宋之际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在江南得到扩展;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二)、手工业1、纺织业:两汉时期,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亚和欧洲;唐代丝织品蜚声中外;宋代,丝织业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态势,江浙地区出现不少独立的私人作坊,称为“机户”.2、棉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3、陶瓷业:两宋出现许多著名瓷窑,景德镇成为瓷都。朝代名称人物成就作用战国都江堰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成千里沃野,至今仍造福人民隋朝大运河隋统一后,两代君主先后下令,开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1)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2)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4、建筑业:秦朝修筑万里长城;隋唐建筑业兴盛,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唐都长安市坊分开,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北宋东京商业繁荣,商业区域居住区不再隔离;明朝北京故宫和明长城。5、造船业: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三)、商业1、城市的兴起、发展北魏,洛阳城。唐朝,长安。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明朝,北京、清朝,北京。2、货币演变:秦朝圆形方孔钱,西汉五铢钱,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纸币会字与铜钱等并用。3、交通:西汉丝绸之路通西域。隋朝大运河通南北。唐朝对外水陆两路东达朝鲜、日本,西达西亚各国。(四)、对外贸易(1)西汉: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亚、欧洲。(2)唐朝:和日本的往来,大批外商定居在长安。(3)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来自亚非欧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4)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专题三、中国古代战争和战役1、中国古代战争的有关类型①奴隶社会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争霸战争。②封建国家的统一战争:战国时的兼并战争、秦统一六国、元初的统一战争、清初入关后的统一战争等。③中原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争:西汉时对匈奴战争。④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的战争:清平定蒙古和回部贵族的叛乱等。⑤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抗倭战争、郑成功收回台湾、康熙帝反击沙俄入侵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反击外来侵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才可以称得上民族英雄。如上述人物戚继光、郑成功,另外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等。2、对中国古代战争的评价①战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和最高表现形式,一系列战争为更朝换代创造了条件,战争也不断改造着各种政治力量,战争更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战争也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创造了条件。长期的战争形成的战乱,破坏了社会正常发展的环境,形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②正确区分战争的性质,是评论战争的重要前提。一切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都是代表了中华民族利益的,也是正义的,值得肯定的。其性质应为反侵略性质。③历史上汉族王朝与各少数民族间的战争、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战争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不带有侵略反侵略性质。但必须辨明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不同性质。任何民族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实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发动掠夺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反之,被压迫民族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正义的、消灭割据势力,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是正义的;而统治阶级为实现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战争,只能对人民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都应否定。专题四、成语典故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成语典故主要有: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三家分晋、徙木赏金(或立木为信)、纸上谈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诸子百家、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专题五、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民族交往与中外交流要点1、两汉时期:(1)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2)东汉:73年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了。(3)丝绸之路的兴盛:从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代罗马)。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系中国同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的主要途径,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2、唐朝(1)民族政策:唐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建立“羁縻州”。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的特色。(2)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外来居民由西域商人、中亚艺人、日本遣唐使、天竺的高僧等。(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后带回佛经600多部,撰成《大唐西域记》。(4)鉴真东渡: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积极传播佛教,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还积极传播唐朝先进文化,被誉为“天平之甍”。(5)日本遣唐使十多次到中国来学习交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3、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政府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二、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1、匈奴(1)秦汉以来,不断南下侵扰。(2)与两汉时和时战。西汉武帝时前127至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进行三次大规模反击,解除了长安和北部边地的威胁。东汉时,73年命窦固出击北匈奴。(3)西汉初期,西域被匈奴控制。西汉反击匈奴战争之后,匈奴势力退出西域。西汉末年,西汉王朝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王莽时期,断绝与西域的交往,匈奴势力乘机而入。东汉明帝时,窦固出击北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又摆脱了匈奴的奴役。(4)东汉、魏、晋时期,不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2、鲜卑(1)东汉、魏、晋时内迁。(2)4世纪后期,鲜卑拓拔部建北魏。(3)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孝文帝拓拔宏改革,实现封建化。(5)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3、契丹(1)隋唐时期,逐渐强大。唐末,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