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主管单位:武威市林业局实施单位: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法人代表:王春和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地点: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乡项目规模及内容:总规模305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5公顷,封沙育林200公顷,沙产业开发20公顷。建设宗旨:通过对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东部、北部沙区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工程治沙等技术措施进行治理,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遏制风沙对项目区南部绿洲的危害,保护沙区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保障当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建设期限:建设期限1年,即2009年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00.5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投资的80%为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20%为建设单位配套资金项目效益:项目区是腾格里沙漠伸向绿洲的一个沙患带,也是古浪县的沙害重灾区,对周边绿洲和乡镇危害极大。项目2建成后,项目区防风固沙体系将更加完善和稳固,对控制区域风蚀沙化、荒漠化蔓延进程,调节气候,提高周边群众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⑴《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5—99;⑵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造林技术标准》GB/T15163--2004;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⑷《甘肃省防沙治沙工程规划》(2000~2010年);⑸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全国公益林建设规程(一)》;1.3研究结论⑴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危害十分严重,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必须的。⑵本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符合国家防沙治沙的总体要求,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目标一致,其指导思想明确,布局合理,项目建设中推广治沙造林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⑶项目实施后,对减轻武威市古浪县北部风沙的南侵和对周边地区的危害,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向周边地区示范沙漠生态治理技术都有积极作用。⑷项目区与古浪县马路滩林业科技示范区相接壤,项目建3设学习借鉴马路滩防沙治沙新技术,进一步在治沙模式、措施等方面创新,是马路滩林业科技示范区的辐射和延伸。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2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干旱缺水,风大沙多,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北部沙区虽经过多年的治理,但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沙尘暴、扬沙天气频繁发生,沿风沙线流动沙丘活动强烈,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近年来,以民勤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批示“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在民勤视察时指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要打好三套‘组合拳’”、“把民勤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样板。”等防沙治沙新思路,为我市防沙治沙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国家林业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等国家和省市领导人,先后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我市防沙治沙工作,对生态保护提出了具体、严格的要求。我市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问题上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地位,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密切关注的热点,战略治理已成为亟待实施的国策。古浪县属石羊河流域上游地带,北部受腾格里沙漠危害,4风沙线长达132公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5.7万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1%,被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国家荒漠化监测中心和有关技术部门共同确定为沙漠化防治重点县。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与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毗邻的马路滩林场就始终把防沙治沙、生态环境作为工作核心来抓,沙漠造林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近及远逐步展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使麻黄台、白板滩、双槽沙等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为该区农业开发建立了良好的生态屏障。当前,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整治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启动实施,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治理的重视,对地处风沙前沿的古浪县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在总结沙漠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防沙治沙及沙产业开发示范项目”,以期对今后沙漠治理工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2.2建设意义及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武威沙漠化防治的需要古浪县北部地区由于风沙危害严重,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漠化是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严重的沙漠化使土地生产能力日益下降,农牧业产量低而5不稳;可利用资源被破坏、损失;淤积渠道、河床,破坏水利设施;妨碍交通运输;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沙漠前沿地带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示范,是实现沙区人民全面奔小康、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2.2项目建设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大气环境的变化、水资源减少、人口增加和大量垦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做出十多次批示,强调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紧迫性。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东部和北部均被沙漠包围,土地沙化严重,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主要区域之一,开展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建立绿色屏障,遏制土地进一步沙化,对推动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2.3项目建设是改善沙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沙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普遍较低,生活水平不高,项目建设可为周边闲散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还可提高农民的沙漠化防治能力和参与环保工作的自觉性;通过项目建设,一方面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在小区域内实现农牧业稳产高产,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转和交通安全畅通,另6一方面还能为农民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达到土地绿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使人们切身感受到风沙治理给沙区带来的显著变化,增强治理沙漠的决心和信心。3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地理概况项目区位于古浪县境东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2′—103°20′,北纬37°38′—37°46′以沙漠地貌为主要特征。依其形态分为新月形沙丘和垄状沙丘,土壤质地轻、通透性能好,有机质含量平均0.75%左右,含氮0.045%,含磷0.131%,速效钾146PPM,土壤肥力偏低。植被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代表植物有白刺、骆驼蓬、籽蒿、沙蓬等。该区属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区,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四季特征表现为春季多风,夏季酷热,秋季干燥,冬季寒冷。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年蒸发量达1824毫米,年均气温7.6℃,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2℃。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850小时,无霜期160天,常年盛行西北风,平均风速3.5米/秒,最大风速8米/秒,年风沙日达120天左右,年沙暴日47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沙暴、霜冻、低温。该区是古浪绿洲与北部沙漠镶嵌交错的生态脆弱带。3.2实施单位基本情况武威金滩农林技术试验场位于古浪县境内的北部腾格里沙漠南缘,毗邻甘武铁路、308省道,与马路滩林业高新技术示范7园区接壤,距古浪县城50公里,距武威市区67公里。经营总面积亩,有宜林沙荒地亩。绿洲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800—1000米,面积4.5平方公里。有农耕地90公顷,有年存栏1万头猪的养殖小区,待开发土地67公顷;项目区划分为防沙治沙示范区、节水农林新技术试验展示区、经济林果业栽培区、畜牧业养殖区等四个区域,有机井5眼,道路、灌溉渠系、地下管灌系统配套完善,修建日光温室20座;项目实施单位有农林工程技术人员10人,多年与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开展了林木苗木、花卉培育。生产经营涉及生态治理、园林绿化、中药材种植、种苗培育、经济林果栽培、畜牧业养殖、科技示范推广等多个领域。4项目建设方案4.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依托,遵循生态优先,高效节水,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干旱造林、防沙治沙的先进成果和高新实用技术,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走出一条干旱荒漠区生态治理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生态治理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4.2建设原则⑴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强化管理的原则;8⑵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⑶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服务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原则;⑷坚持按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高度统一的原则;⑸坚持科技为先导,推广应用干旱造林、防沙治沙新技术的原则。4.3建设目标经过项目建设,在保护好现有林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人工造林、封沙育林、林业产业开发等示范,使项目区周边地区土地沙化和沙漠扩展的势头得以有效控制,从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减轻风沙危害,降低区域内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实现项目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4.4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区在古浪县黄花滩乡境内的武威市金滩农林高新技术试验场。4.5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2009年。4.6建设规模总规模305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5公顷,封沙育林200公顷,沙产业开发20公顷。4.7建设内容4.7.1人工造林9(1)防风固沙示范林带建设:在项目区农沙结合部,建立长10公里、宽30—50米多树种混交的防风固沙示范林带,面积30公顷。树种以新疆杨、白榆、沙枣、刺槐、红柳、花棒、柠条为主,行间混交。(2)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建设:在项目区农耕区以新疆杨、樟子松、为主林带,刺槐、红枣、软儿梨为付林带,建成高标准农田防护林6条,总长度12公里,折合面积10公顷。(3)流动沙丘治沙造林:在项目区东北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完成治沙造林30公顷。(4)生态经济兼用型优质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以枸杞、红枣、核桃、软儿梨、桃、杏等为主的生态经济兼用型优质经济林15公顷。4.7.2封沙育林草在项目区的东部、北部建立封沙育林草区200公顷,采用铁丝围栏封育,并辅助人工管护和补植造林,提高林草植被盖度。4.7.3沙产业开发(1)林木种苗培育:在项目区内选择条件适宜的农耕地,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苗木繁育区5公顷,为项目建设及周边地区治沙造林提供优良苗木。(2)中药材种植:在项目区选择条件适宜的耕地,通过退耕还林,发展麻黄、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15公顷。4.8技术方案104.8.1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⑴整地:防风固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栽植乔木,采用造林前一个月开沟整地,一般沟宽60厘米、深40厘米以上;沙丘造林根据造林地段立地条件,可不整地,也可随整随栽,先将表层覆沙铲除,进行穴状整地,一般要求穴规格40×40厘米。⑵种苗规格:所用苗木必须达到国标或“甘Q/ZY12—85”规定的一级苗木标准,同一个小班要求用同级苗木造林,植苗前对苗木进行挑选,防止使用弱苗、劣质苗和受机械损伤的不合格苗。起苗前应对苗木灌足底水,起苗后尽快栽植,做到随起随栽,否则应采取假植等保护措施。⑶树种选择与配置方式:防风固沙林示范林带以新疆杨、白榆、沙枣、刺槐、红柳、花棒、柠条为主,行间混交配置;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以新疆杨、樟子松、刺槐、红枣、软儿梨为主,带状或株间混交配置;经济林以红枣、核桃、软儿梨、桃、杏为主,块状混交配置;沙丘造林树种选择具有抗旱、耐瘠薄、耐风沙侵蚀的花棒、柠条、红柳、沙枣、白榆、刺槐等树种,在沙丘迎风坡面2/3以下部位栽植花棒、沙拐枣、红柳、梭梭,丘间低地栽植沙枣、柠条、白榆、刺槐,采用三角形配置,块状混交或株间混交;场区及养殖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