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XX(两)个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河南省临颍县王岗等(两)个镇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家投资重点项目。临颍县国土资源局2005年11月征得临颍县县委、县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后,于2006年3月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临颍县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立项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批复的整理项目建设规模为公顷1297.7公顷(19465.5亩),按每亩1000元标准,投资规模1946.55万元。1.2项目基本特性项目区属基本农田整理区,本项目类型为国家重点项目,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第二章项目概况2.1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本项目区位于河南省临颍县王岗镇和巨陵镇,地处淮河流域冲积平原中部,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存在较多的废弃沟渠、打谷场、工矿用地和闲散地。另一方面,项目区内土地局部地势低凹不平,影响耕作;项目区内道路分布极不规范;缺少应有的水利设施和生态防护措施,农业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人增地减的矛盾日益突出。临颍是河南省农业大县,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比较严峻。全县2004年耕地面积49800公顷,人口72万人,作为粮食主产区,人均耕地面2积仅0.069公顷(1.035亩)。迫于人口压力,群众滥垦土地,盲目开荒,破坏植被;而且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存在靠天吃饭的思想,广种薄收,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不合理利用土地现象普遍存在。2.2整理区基本情况通过对项目区的打谷场、闲散地、沟渠、工矿用地等地类的有效整理,可新增相当数量的耕地;同时进行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规范交通、完善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等工程,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必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为服务“三农”、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该土地整理项目。2.3自然条件2.3.1气象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春两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年均降雨量658.5mm,年均蒸发量1772.8mm,年均日照时数2084.1小时,年均日照率47.1%,年平均气温14.5°C,无霜期219天,主导风向为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冬季多偏北风,最大风速为14米/秒,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总的特点是,光热资源充足,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降水时空分部不均,以干旱为主的灾害性天气经常出现,大气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32.3.2水文临颍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为第四系冲洪积松散地层覆盖。项目区属中等富水区,其水资源由地表水(大气降水),地下水(含水层)构成。根据临颍县1971年至2000年的逐年降水量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58.5mm,地下水较丰富,埋藏浅,易于开发和补给.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是项目区的主要水源,其次为清漯河侧渗补给.地下含水层为沙土和亚沙土,粘土为隔水层,静水位埋深3-20米,水力坡降为0.34‰,流速缓慢,单井出水量40-60吨/小时,项目区水质较好,属偏碱性水,矿化度0.9g/L,适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地下水流向与地势的坡降基本吻合。2.3.3地质项目区地处黄淮平原,地势较为平坦,项目区内有清漯河穿过地势较低,项目区内耕地因砖瓦窑取土而局部稍有起伏,地貌为河流冲积平原,类型单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施工便利。2.3.4地形项目区所在地的微地形为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较为平坦,地面平均坡度为5‰。Ⅰ片区相对高差1米左右,Ⅱ片区东部有一片荒草地,地势略高,相对高差3米左右。2.3.5土壤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砂姜土等。土体深厚,土质较好,4土壤PH值7.1--7.5,呈中性微碱性反应,利于多种农作物、林木和其它植物生长。但土壤肥力偏低,普遍氮少磷缺,有机质不足。2.3.6自然灾害项目区内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和内涝,其中以旱灾和内涝为重。3.4社会经济条件2004年全县总人口71.977万,其中农业人口60.228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7%,城镇化水平很低。2004年,全县国民经济总值1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6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51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8.78%;第二产业产值3.88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3.36%;第三产业产值3.24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7.86%。4.5农作物种植情况临颍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另有高梁、红薯、大豆、谷子、绿豆等;经济作物有瓜、芝麻、花生、烟叶、棉花、油菜仔等;果树有枣、杏、桃、梨、苹果、葡萄、石榴等;临颍县农作物品种齐全而生产能力较低,因此,临颍县生物不仅具有资源优势,而且还有较大潜力。2.6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52.6.1交通设施项目区内交通较为便利。Ⅰ片项目区内有临鄢公路贯穿,对外交通便利,项目区内仅有少数田间道路,路面高低不平,而且分布、规格极不规范,不利于项目区田间生产和运输。Ⅱ片项目区,虽有几条田间道路,但路面坑洼不平,总体布局不合理,走向紊乱,需重新规划。2.6.2水利设施两片项目区均位于清漯河南侧,Ⅰ片项目区内有纵贯项目区东西的排水沟一条,宽约二十米,片内机井12眼,但分布不均,且井深偏小,难以满足大田灌溉,只有4眼机井整理后可以利用。Ⅱ片项目区内有纵贯项目区东西、南北的排水沟各一条,两沟相交,宽五十米左右。清漯河平时水流量小,不能满足项目区引水灌溉需求,另外项目区的灌溉系统不完善,缺少系统的水利基础设施。2.6.3电力设施项目区附近都有居民点,内部都有电力设施,Ⅰ片区高压线经过水牛宋村,Ⅱ片区高压线经过拐子李、马庙等村都可方便地接入项目区,基本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380V电力设施的需要。基本能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要求。2.6.4其他项目区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除少量土地被当地群众开发种植树木或农作物外,其余大部分土地的生态植被遇6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只有零星树木。项目区内,被整治的低产田内无任何其他田间工程,耕地仅有土质田埂,且残缺破损,未经过人工加固。项目区内田块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道路布局不合理,不宜机械耕作,制约了农业的发展。2.7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297.7公顷。其中农用地1137.6公顷。包括:水浇地819.09,占项目区总面积的63%;旱地315.85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4%;菜地3.17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24%;果园63.21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坑塘2.55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19%;农村道路8.75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67%;沟渠52.63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06%;打谷场25.89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99%。建设用地4.62公顷。包括:特殊用地1.78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14%;工矿用地2.8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22%。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为土地整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地整理潜力较大。第三章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3.1设计原则为了保证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拟定规划设计原则如下:(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7(2)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配置,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4)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调动广大力量充分论证设计方案,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3.2设计依据3.2.1相关规划及设计①《临颍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②《临颍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③《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划》水利电力部(1984);④临颍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部门专项规划;3.2.2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二00五年国家投资临颍县王岗等(两)个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临颍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有关单位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3.2.3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规程》(TD/T1013-200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8(GB/T16453.1-16453.6-1996,GB/T15744-1995);(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8)《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JT/J021-1989)。3.2.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7)《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8)《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国土财[2001]41号)。3.3设计任务(1)分析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9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和水资源平衡分析等。(2)制定土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3)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和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布局。(4)确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5)通过技术和经济论证,确定设计方案。(6)拟定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第四章工程布局4.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4.2基础分析4.2.1水土资源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依据。项目区土壤为褐土,土体深厚,质地适中,水电资源丰富,是粮、棉、油、菜的适宜地。项目实施后,经土壤改良,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根据土地的空间特性、区位因素、土地适宜性、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现代化客观要求,土地整理还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并根据生态环境的需要,可兼顾安排其他用地。(1)水资源现状全县年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年最大降雨量为1238.5mm,年最少降雨量为291.1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根据多年的统计资料,6-9月的年平均降雨量为465.3mm,占全年(年平均)降雨量的70.7%,由于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降雨多集中在汛期,原有降雨量直接利用率低。项目区没有调节利用地表水的工程措施。10项目区虽有机井,但井太浅,基本报废。经周边地区机井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40-60吨/小时,地下水埋深4-6米,水量稳定,可以作为节水灌溉用水源。(2)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善状况及供需情况项目区现有水利措施,在项目区内分布一些排水沟,现有机井12眼,标准不高,年久失修,基本不能发挥应有功能。区内深50米的机井出水量每眼井40-60吨/小时,水资源主要由地下水、地表水两部分组成。项目区内,虽然清漯河经过,有一定水量,但是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都不能加以有效利用。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8.5mm,但利用率不高,多形成径流流失。从临颍县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项目区内的地下水资源丰富,静水位距地表2—4米,动水位距地表16—20米,水量稳定,蕴藏量大,水质清澈,矿物质含量丰富,适宜于人畜饮用和田间灌溉。以项目区的作物种植按夏粮以小麦为代表,秋粮以玉米为代表,用农作物生产期总灌溉定额进行分析,根据用水定额《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385-2004,按50%的灌溉保证率,小麦每年、每公顷种植面积的灌溉定额为1350m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