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指导性模板Ver1.0版本)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基础必修()专业必修()公共选修()专业选修()授课专业填写专业及专业方向名称学生层次专业教师课内学时课外学时及内容设计授课时间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总学时:36;周学时:;总学分: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合作学习学时及内容安排:包括校内与校外自主学习2015-2016学年;第1学期;第周至第周教材及参考资料:《建筑材料》,吕智英,徐英等.湖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参考资料名称》,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年月其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站等,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书名》,作者.出版地:出版社,年月网络资源名称.网址简要说明课程/项目课内及课外教学的环境设计,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等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学环境的安排与设计等。-1-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教案首页此项内容可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按照课次或课程/项目单元填写,由各系部自行制定统一要求。课次/1学时2周次第教学周单元知识第1章,第1~5节教学题目绪论单元教学环境设计与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组织安排理论知识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技术标准和学习方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教学目标及达成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媒介教学组织方式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职业道德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识能力认识建筑材料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点:建筑材料的发展,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难点:建筑材料的种类。解决方法:用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1.讲评——建筑材料的发展史2.互动——本课程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3.讲解——建筑材料的概念实践课内实践环节:课堂讨论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的作用,联系讨论本课程学习方法。环节-2-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注释及备注重点设计教学步骤与具体内容安排。教学进程:案例引导、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小结复习。一、课外学习讲评新学期新课程引言。二、内容导入通过对前导课程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将思路转移到本门课程上来。三、主要内容设计师生相互介绍(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1.课程定位《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土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它不仅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工程实际中解决建筑材料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和一般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基本用途、常见规格、质量标准、检测及验收方法、保管要求,使学生具有材料性能检测、对材料性能品质进行评价和合理选择材料的实际应用技能,满足建筑工程行业或相关行业对施工现场质检员、施工员、材料检测试验员、监理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二)建筑材料的分类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1)按化学成分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建筑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2)按功能分类建筑材料分类按功能可以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课堂练习:1)教室各构件材料类别2)列出一些材料让学生划分类别,如沥青混凝土、暖气管道、天花板等。(三)建筑材料的发展1.材料的发展史介绍2.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3-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工业化(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地方或企业标准【归纳总结】1.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只有了解材料性质与组成构造的关系才能掌握材料的性质。2.同类材料存在共性;同类材料的不同品种还存在着特性。学习时应掌握各种材料的共性,再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不同品种材料的特性,便于理解。3.使用时材料的性质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学习时要运用已学过的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材料实验是本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上好实验课,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获取感性知识,了解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课外学习要求】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课后查阅关于建筑材料在工程中应用的实例,加深学习印象。【课后分析及改进】本次课为本课的第一次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4-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教案首页课次/学时周次第教学周单元知识第2章,第1~2节教学题目材料的基本性质单元教学环境设计与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组织安排理论知识了解材料组成与结构,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目标及达成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媒介教学组织方式专业技能会检测材料的三种密度,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率。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科学严谨态度、诚实守信与团队协作意识。通识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难点: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解决方法:通过动画演示、案例引导得出结论。主要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1.操作——材料密度测定方法。2.互动——材料孔隙率、空隙率特征对应的材料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的影响。3.讲解——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关系及工程意义。实践课内实践环节:练习工程实践讨论建筑材料物理性质对材料功能的影响。环节-5-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注释及备注重点设计教学步骤与具体内容安排。教学进程:上节回顾、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小结复习。一、课外学习讲评上节内容问答与讲评。二、内容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本节新内容。三、主要内容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总结复习上一节介绍的内容或采取师生互动形式,引入新课。讲授新课2.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补充:材料的体积组成固体材料的体积构成:固体材料的总体积包括固体物质体积与孔隙体积两部分。如图1-1所示,孔隙按常温、常压下水能否进入分为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构成: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中固体物质体积、孔隙体积和颗粒间空隙体积三部分。如图1-2所示。1—颗粒中的固体物质;2—闭口孔隙;3—开口孔隙;4—颗粒间的空隙2.1.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采用比较法介绍)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注意:1、绝对密实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2、含孔隙的材料的用李式瓶测定密实体积。3、测定较密实的不规则的散粒材料时,直接用排水法测其体积。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6-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教学方法:对以上三种密度,采用对比法,重点分析其体积的区别。举例: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计算。2.1.2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密实度: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2.1.3材料的填充率与孔隙率填充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被颗粒填充的程度。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举例:材料的空隙率和孔隙率的计算。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与憎水性亲水性:当水与材料接触时,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吸附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内聚力),材料表面吸附水分,即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材料。憎水性:当水与材料接触时,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吸附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内聚力),材料表面不吸附水分,即不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材料。吸水性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所吸收的水分的质量与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所吸收的水分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归纳总结】1.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种类、组成。2.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之物理性质。【课外学习要求】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学习印象。【课后分析及改进】教学团队对课程/项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知识与能力指标的达成度、教与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与学的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共同研讨确定改进措施与方案。-7-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教案首页课次/学时周次第教学周单元知识第2章,第3~4节教学题目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单元教学环境设计与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组织安排理论知识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力学性质,热工性质;理解材料耐久性概念教学目标及达成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媒介教学组织方式专业技能会检判断材料是否为耐水材料,会选择保温隔热材料,会计算材料拉压强度。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科学严谨态度、诚实守信与团队协作意识。通识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难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解决方法:通过动画演示、案例引导得出结论。主要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案例引导。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1.讲评——材料力学性能与材料功能。2.互动——材料热工性能与材料应用。3.讲解——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概念实践课内实践环节:练习工程实践讨论建筑材料热工性质、力学性质对材料功能的影响。环节-8-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注释及备注重点设计教学步骤与具体内容安排。教学进程:上节回顾、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小结复习。一、课外学习讲评上节内容问答与讲评。二、内容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对上节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本节新内容。三、主要内容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总结复习上一节介绍的内容或采取师生互动形式,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干燥的材料处在较潮湿的空气中,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当较潮湿的材料处在较干燥的空气中,便会向空气中放出水分。前者是材料的吸湿过程,后者是材料的干燥过程。由此可见,在空气中,某一材料的含水多少是随空气的湿度变化的。含水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所含的水的质量与材料干重之比课堂练习:收到含水率5%的砂子500t,实为干砂多少吨?若需干砂500t,应进含水率5%的砂子多少吨?注意:材料的含水率的定义中“与材料干燥状态质量之比”。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一般说来,材料浸水后,会降低材料组成微粒间的结合力,引起强度的下降。材料的软化系数K软在0(黏土)~1(钢材)之间变化。K软的大小,表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的程度。K软越小,材料吸水后强度下降越大,即耐水性越差。一般称K软≥0.85的材料为耐水性材料。K软是选用建筑材料的重要依据,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应选用K软≥0.85的材料;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K软不宜小于0.75。课堂练习:某岩石在气干、绝干、水饱和状态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2MPa、178MPa、168MPa。该岩石可否用于水下工程。该岩石的软化系数为-9-西京学院《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所以该岩石可用于水下工程。抗渗性抗渗性是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抗渗性用渗透系数表示:渗透系数越小,说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强。材料抗渗性的高低,与孔隙率及孔隙形态特征有关。开口大孔易渗水,抗渗性最差。许多材料中常含有孔隙、孔洞或其他缺陷,当材料两侧的水压差较高时,水可能从高压侧通过内部的孔隙、孔洞或其他缺陷渗透到低压侧。这种压力水的渗透,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而且渗透的水还会带入能腐蚀材料的介质,或将材料内的某些成分带出,造成材料的破坏。经常受压力水作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