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顺至吉首公路项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件1投标意向函格式(招标人名称):1.我方意向投标标段如下:类别标段数合计标段数土建工程:公路Ⅰ类土建工程:公路Ⅱ类土建工程:结构Ⅰ类土建工程:结构Ⅱ类土建工程:结构Ⅲ类土建工程:结构Ⅳ类土建工程:结构Ⅴ类2.增加投标资格的原因原因年度是/否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A级信用等级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A级信用等级200920102011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公路建设领域)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公路建设领域)投标人:(全称)(盖单位章)法定代表人:(签字)地址:网址: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年月日注:此投标意向函原件需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企业单位章在报名现场递交给招标人工作人员。附件2项目建设概况1项目位置1.1项目名称:湖南省永顺至吉首公路项目(简称永吉高速公路)1.2概述本项目是包茂和二广国家高速公路中间的加密线,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的“七纵九横”高速公路网中第七纵的一段,是湖南省西北部区域通往湖北省的重要省际通道,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一条团结纽带,对打造湘西黄金旅游走廊,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1.3项目建设路线走向:北起永顺县泽家镇海洛村,顺接在建的龙山(湘鄂界)至永顺高速公路,通过海洛(枢纽)互通与在建的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相接,往南经列夕乡,跨猛洞河后经高坪乡、芙蓉镇,跨酉水经古丈县罗依溪镇,古阳镇,默戎镇,吉首市马颈坳镇和已略乡,止于吉首市西侧的寨阳乡曙光村,设石家寨(枢纽)互通与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相接。主要控制点:永顺县泽家镇海洛村、猛洞河、芙蓉镇、酉水、罗依溪镇、古丈县城、吉首市。沿线主要城镇:永顺县泽家镇海洛村,列夕乡,高坪乡、芙蓉镇,罗依溪镇、古丈县城(古阳镇、城关乡)、默戎镇,吉首市马颈坳镇、已略乡,寨阳乡曙光村。沿线主要河流:酉水,猛洞河,古阳河,龙鼻河,司马河沿线主要公路:龙永高速(在建),张花高速(在建),吉茶高速,G209,G319,S229,S230等。沿线主要铁路:焦柳铁路。2技术标准主主线线::本项目路线全长84.557km,主线按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km/h,路基宽度采用24.5m。连连接接线线::罗依溪连接线:起自罗依溪互通,经罗依溪镇,与S229相接,路线长度3.019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米;吉首北连接线:起自吉首北互通,经吉首市区,与吉首市人民路(S229)相接,路线长度3.782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吉首西连接线一级路段:起自吉首西连接线匝道收费站,经吉首市,至桃田坳,路线长度1.780km。采用一级公路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1.5m.吉首西连接线二级路段:起自吉首西连接线一级路段桃田坳,经吉首市,至吉凤工业园发展大道,路线长度10.610km。采用二级公路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2m。有关技术指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主线主要技术标准表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S1S2S3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80路基宽度m24.5设计荷载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1/300)最小停车视距m110110110平曲线半径极限最小m410400400.02一般最小m410400400.02不设超高最小m250025002500最大纵坡%556最短坡长m150350200车道数量道四车道竖曲线半径凸极限最小m450045004500型一般最小m4500120004500凹极限最小m350040003200型一般最小m350080003200最小竖曲线长度m234202.90899路面等级高级桥面宽度m24.53气象与水文简况1)气象沿线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40℃以上,最热月最高气温大于35℃的天数8~15天。年平均气温15~16.9℃,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5℃。年降雨量1250~1500mm;集中春、夏,多见秋旱。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91—1406小时。由于海拔的悬殊和地形,坡向等的不同,区域内气候类型无论是在垂直方向上还是在水平方向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气温,降水,日照,无霜期等均有显著差别。2)水文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沟壑纵横,主要河流有酉水、猛洞河、古阳河、龙鼻河等。境内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有187条较大的暗河和900多个较大的溶洞。有关情况简述如下:(1)酉水。酉水古称酉溪,是武陵五溪之一。酉水为洞庭水系沅水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宣恩县境内椿木营的火烧堡,自北东向西南流经湖北、重庆、湖南,至沅陵注入沅水,全长427公里。酉水干流自保靖至南渭流入永顺县境,经列夕、王村至罗依溪镇流入古丈县境,再经凤滩流出古丈县域至沅陵境内,在永顺、古丈县境河长约150公里。1979年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后,“高峡出平湖”,酉水永顺、古丈县境段已成凤滩水库库区。(2)猛洞河。猛洞河为酉水最大支流,源于桑植上河溪马鬃岭西麓和龙山的分水岭。两源在两河口汇合后,自柳树坪由北向南流经29.5公里至吴家寨,与自南岸入口的首车河合流。再转向东南37.2公里至县城,与自北岸入口的连洞河合流。又转向正南流经30.4公里于那子溪,与由东入口的牛路河合流。向西南流经15公里至列夕新码头注入酉水。猛洞河全长158公里,经县境112.1公里,流域面积1732.4平方公里,河宽30-80米,多年平均流量28.73秒立方米,落差98米。(3)古阳河。古阳河发源于牛角山,流经毛坪,古丈坪,至罗依溪汇入酉水。全长46.5公里,一般流为0.7157亿m6/年,平均坡降6.5‰,标高130米至840米,集水面积274.2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226648千瓦。(4)龙鼻河。发源于默戎镇摆谷村,流经盘草、万岩,龙鼻、九龙,坪坝出县境,汇入峒河。县境内全长31.5公里,—般流量为0.3164亿m6/年,平均坡降4.4‰,标高190米至840米,集水面积2165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18387千瓦。(5)司马河。发源于保靖县夯沙乡梯子,自堂朗乡黄金村流入吉首市属马颈坳镇隘口村,经新湾和白岩乡檀木,马颈坳镇汨比、红岩排,太平乡新华、平太、马头、司马、河溪镇岩排,于河溪镇持久村境流入峒河,吉首市内河段长42公里,河面平均宽7米,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6立方米/秒,落差76.8米,坡3‰。4地形与地质简况4.1地形本线路走廊带穿越区地貌类型主要有溶蚀剥蚀构造低山地貌、溶蚀构造低山地貌、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地貌及河谷地貌。(1)溶蚀构造中低山地貌:主要分布于K0+000~K19+700等路段。山体主要岩性由奥陶系紫红色瘤状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组成。高程一般海拔400-600m,高者700-800m,相对高差一般200-400m;峰林发育,山顶呈尖锥状,溶洞、溶槽、漏斗、暗河、落水洞等广泛分布。基岩裸露,残坡积物和植被不甚发育。(2)溶蚀剥蚀构造低山地貌:主要分布于K19+700-K29+000、K49+000-K84+500,山体主要岩性由寒武系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及页岩组成;高程一般海拔300-500m,相对高差200-300m;剥蚀程度强烈,沟谷发育,且以“V”型谷为主;山坡陡峻,坡角一般35-50°,局部较陡坡段可达60°左右。残坡积物在坡脚较缓坡段较发育,厚度一般1-5m。植被较发育,且以松杉及灌木为主。(3)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分布于K29+000-K49+000等路段,山体主要岩性由震旦系砂质板岩、砂岩、白云岩、板溪群板岩、砂质板岩及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砾岩组成;地形起伏较大,山坡较陡,山顶多呈尖峭,沟谷常呈“V”型或“U”型。一般标高200-400m,切割深度100-200m,坡度约30-40°。(4)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地貌:主要分布于酉水、猛洞河、侗河及其支流,河流一级阶地较平坦宽阔,地下水位较浅,河流冲刷作用较强。主要岩性有第四系砂、砾卵石、黏性土等。4.2工程地质4.2.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S1K0+713-K33+240路段根据勘探所获资料,现将本路段内的地层岩性按新至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h)⑴填筑土:灰黄色、褐色等,稍干,稍密至中密,一般由黏土和碎块石组成,厚度一般为0.5-3.50m,主要分布于沿线宅基地以及机耕道中。⑵种植土:灰褐色为主,松散-松软,含植物根系,厚0.3~0.5m。主要分布于农田及山坡表层。⑶块石:灰褐、褐红色,松散,成分主要为灰岩和瘤状泥质灰岩,块径一般1-6m,块石间空隙较大,多为泥质充填,主要为岩溶漏斗边缘陡立岩体崩塌而成,多构成堆积体分布于岩溶漏斗斗壁附近或山坡上。最大厚度大于51m。⑷黏土:灰褐、褐黄等色,一般呈可塑状,厚度变化大,约1~10m不等,局部含角砾、碎石较多,主要分布于山坡缓坡处和冲沟中,另外,少量黏土呈软塑状,灰黑色,灰褐色,0.4-8.60m不等,主要分布于岩溶冲沟、岩溶洼地中。第四系更新统(Qp)⑸黏土:褐黄、褐红等色,一般呈硬塑状,厚度约1~7m不等,局部含角砾、碎石较多,主要分布于山坡上和坡顶志留系下统(S1)⑹页岩:褐黄色,灰褐色,砂泥质结构,页状、块状构造,薄层状,局部夹砂岩、石英砂岩夹层,呈强-中风化状,强风化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质较软,厚度较大,一般大于7m,中风化岩较硬,一般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呈块状。主要分布于路线K4+350-K4+930段。奥陶系中上统(O2+3)⑺龟裂纹灰岩:灰色、褐红色,隐晶质结构,龟裂纹状构造,中厚层状,岩质较硬-坚硬,多呈微风化状,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岩体一般较完整,岩溶局部较发育,以落水洞为主,层厚不详。主要分布于路线K4+100-K4+350段。与下部地层呈整合接触。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⑻瘤状泥质灰岩:紫红色夹灰绿色,隐晶质结构,瘤状构造,中层状,呈强-中风化状,强风化层较薄,一般1-4m左右,岩质较软,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夹土状;中风化岩较硬,岩体一般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呈块状,岩溶局部发育,多以岩溶漏斗为主,层厚不详。主要分布于路线K2+315-K4+100段和K8+120-K9+580段以及高山的山顶上。与下部地层呈整合接触。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分乡组+南津关组(O1n+f+h)⑼灰岩:灰色夹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岩质坚硬,微风化状,岩溶较发育,以溶蚀裂隙、溶洞、落水洞及岩溶漏斗为主,层厚不详。主要分布于路线K1+460-K2+315段、K5+540-K8+120段、K9+580-终点段与寒武系上中统(∈2-3ls)地层呈构造接触。寒武系上至中统(∈2-3ls)该组地层上、中部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灰岩,底部为页岩、砂岩。主要分布于K4+930-K5+540段。⑽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微风化状,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岩溶较发育,岩石一般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呈块状。区域地质构造本路段位于新华夏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中段,区域内地质构造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为主,次为北西向,主要由烈夕向斜和系列断裂构造组成。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现场地质调绘及钻探成果,对本路线走廊带方案内对线位影响较大的构造描述如下:A褶皱⑴烈夕向斜:斜轴向为N45°E,核部由奥陶纪中、晚世及志留纪早世地层所组成,岩层倾角近水平。两翼由寒武纪及奥陶纪早世地层所组成,岩层倾角为15-30°。形成一个开阔平缓之向斜。褶皱轴西南端于绵羊山附近扬起,向北东方向延伸与大庸幅南坪-王家呰向斜相连接。于抚字坪一带受两组断裂所切割,轴部支离破碎。本区位于向斜之北西翼。B断裂F1断层:为张扭性断裂,走向N50°E,倾向NW,倾角约70°,延伸长度大于20km,破碎带宽度20m左右,发育于奥陶系中、上统龟裂纹状灰岩及志留系下统页岩与寒武系中、上统白云质灰岩、灰岩交界处附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