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项目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海省互助、平安、湟中、大通和西宁市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工作总结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化勘四分队2004年8月15日西宁周边地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概况目标任务通过西宁市区县及东部农业区区县以土壤介质为主52元素(化合物)68项地球化学性质测量及其它主要环境要素的综合研究,初步查明调查区环境地球化学本底和环境信息现状。对调查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出评价,为调查区城镇和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及某些专项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3500Km2表层和深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区域土壤52元素(化合物)68项地球化学本底及其他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分布现状;以生命健康、生态利害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系列标准为尺度,初步划定各级有利有害区。2、在初步划定的有利有害区段基础上,以初步查明有益有害物质循环或生物的食物(或营养)链传递特性为目的,对选定的代表性区段主要介质(水体、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中相关元素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区域气候—土壤—植被一体化进程中成土母质、环境容量及人类文明活动等因素对生态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分区发展趋势、合理利用与保护作出评价与建议。工作周期: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控制进度: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完成面积性土壤采样、化验、第一阶段综合研究,各类环境分区初步划定及下阶段工作补充设计。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完成第二阶段野外工作和综合研究,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技术路线1.不同母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包括尚无发生层的新生土(—现代冲洪积物,人工堆积物等),在特定时空内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作环境物质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地。以全域覆盖对深层土和表层土地球化学性质进行测量,用以概略揭示第Ⅰ环境和第Ⅱ环境地球化学信息特征。这种区域环境地球化学信息将决定环境质量分区的基本格架.面积性土壤测量是本项目主体工程,全力保证使其万无一失。2.天然和人工水体分布域,通常是生命最活跃的地带,其水质好坏及其变化趋向对生态型的形式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其次水域天然物质(土壤转化为泥沙)和排废物的成分对水质有决定性影响。液相和固相间物质交换在动态平衡中进行;由于天然物质和人工污染物注入时相态差异很大,近似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两类物质中某些组份在两相中交换方向和分配系统比例可能不同,特别是水底沉积物中的有效态分量。有选择调查某些地表水体,特别是惠及农田灌溉面积大或大规模排废汇入河段的水质情况,顺流变化及某些水底沉积物组份的关联程度,或许能够解释某些土壤地球化学信息和生态现象.3.某些微量元素的过量,或某些营养元素的不足形成的环境压力对生态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最终还需要由主要农作物可食部分的品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还要看某些地方病发生情况。这种调查,除了土壤调查时注意生态变异观察和记录,地方病的访查外,在关注两类压力区的所谓异常检查的同时,还要有正常区或“绿色”区的比照调查。环境质量及其发展趋向的区域性评判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关键是标准的建立,统计结果可以用来说明所谓第Ⅰ环境的地球化学本底,也可以觉察所谓第Ⅱ环境的地球化学变异,这种变异或许包含了特定条件下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表生作用结果。影响发展趋向的变数就更多,既与环境容量有关,也与未来功能设置及开发、污染力度有关。需要以环境标准为尺度,在许多假定前提下慎重拟定。这将是综合研究的重点之一。工作部署1、系统整理研究区化成果、收集测区的地理、地质、物化探等前人资料基础上,编写设计。调查评价工作,已有和实测资料基础上的综合研究贯彻始终外,整个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方法试验确定的技术方案引导下,以全域性土壤调查为主,对少量较有把握预估区开展水体和作物的调查,样品分析测试及综合研究。完成调查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面积3500Km2,系统采集土壤浅层和深层样,分析测试砷、汞、金等52个元素(化合物)以及有机炭、PH值54项。通过全域性数据处理和环境地球化学图件编制及相应综合研究,初步圈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分区;提出重点区段查证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在全域性土壤调查结果基础上,开展针对第Ⅱ环境的特定区段进行专题研究性调查。关注的对象,一是环境功能区中不同的类型(重金属异常区、优质农业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是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二是西宁市区城市功能区,环境保护的初级目标是城市绿化地带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人体健康,高级目标是局部地段经修复性治理使其不危害人体健康。在全域性和重点区段调查结果基础上,全面深入开展综合研究,编写成果报告。2、应用进行各种地学信息的提取和建立数据信息库。工作方法采用1:20万土壤测量、1:5万剖面测量、路线地质踏勘等手段进行工作。主要实物工作量1:20万土壤测量3500km2,浅层样品3500件,组合分析样品1000件(分析元素68种);1:50万土壤测量3500km2,深层样品1000件,组合分析样品250件(分析元素68种);1:5万土壤测量300km2,各类样品2000件,(分析元素25种);1:5万土壤剖面测量100km。经费预算项目经费总概算120.8万元,2004年经费概算61万元。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1、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本项目受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研究所的领导,实行项目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分队成立专门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和地调局“地球化学调查野外验收要求”执行三级质量管理制度。2、分队建立安全小组,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与院签定安全责任书。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和检查安全措施执行情况,杜绝违章作业等不安全因素,切实做到安全文明生产,确保人员、车辆和仪器安全,杜绝重大事故发生。预期成果各类原始资料、野外工作手图;质量检查登记表;成果报告相关成果图件。主要附图、附表西宁市周边地区土壤类型图、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质矿产图、土壤浅层样部署图、土壤深层样部署图项目执行情况汇报青海省互助、平安、湟中、大通和西宁市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是青海省国土资源厅2004年招标地质勘查项目,以青海省2004年地勘项目中标通知书[2004]11号文下达,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任务书编号为:[2004]11号。1、任务完成情况项目接到任务后,于2004年3月进行了设计书的编写,同时于3月20日选择湟水河谷地的农业种植区内南酉山—泮子山剖面(长7Km),从南到北,按照1Km点距选择6处试验点,进行了土壤垂向剖面的方法试验工作。取得方法试验成果后,向厅高谘委有关专家进行了汇报,确定了本次工作的方法技术。为此,物化探分院牵头,充分利用已有的化探技术队伍,组成了项目分队(技术人员23人、采样工人19人、车辆5台),野外调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在4月12日—20日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试验性面积调查工作;在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于4月25日—5月20日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全域性调查工作;第三阶段根据设计审查意见进行了部分地段的补漏拾遗和资料整理、样品送交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为:1:20万土壤测量3500km2,浅层样品3782件,组合分析样品923件;1:50万土壤测量3500km2,深层样品923件,组合分析样品222件;2、质量评述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范,确保各项成果质量达到和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项目组要按照GB/T19001—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以项目负责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严格的野外调查质量检查制度,确保野外各类信息采集的准确、可靠、齐全;以保证项目各项工作正常实施和成果的顺利实现。为确保本项目的工作质量,实行项目负责制,专题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成立专职的质量监控组,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严格执行个人自检、专题组互检、项目抽检的质量检查制度,检查结果均有文字记录,并按质量标准评定质量等级。野外质量检查共148个点,占总点数的3.2%,合格率100%。室内检查463张,占总点数的10.2%,合格率99.9%。样品加工检查480件,占总点数的10%,合格率100%。总体质检结果表明:野外采样严格按设计点位进行,未发现丢点现象。野外采样点检查,采用GPS监控,由技术负责或委托他人参照相应图件核对,认为采样点位正确率达100%,采样物质合理,位置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标准。室内资料整理及时,记录卡填写清楚、规范,合格率99.9%。样品加工方法、程序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筛上筛下残留物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样品加工质量可靠。3、提交的原始资料1、野外工作手图2、采样点位实际材料图3、土壤采样记录卡4、野外GPS定点航迹图磁盘5、各类质量检查登记表4、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形成费用40余万元,主要包括野外生产费用10万元、人员工资10万元、样品测试费20万元。除提取管理费以外,均用于项目生产。五、下一步工作安排1.做好各项原始资料的抽检工作;认真整理文字、图件资料。2.力争10月份获取分析成果。3.及时进行室内资料整理,编制相关图件,着手编写专题成果报告。4、积极争取各渠道的资金和项目的续作工作。化勘四分队二○○四年八月十五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