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辩证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辩证思考作者:蔡迎春…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点击数:3229更新时间:2003-5-26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作全面思考。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形成和性质经济全球化,一般说来,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流动和配置的客观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中,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是两个最基本的经济因素。国际分工始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6、17世纪开始的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随着18世纪的工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大工业、国际社会开始出现了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初步分工。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由于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以此为后盾,西方各国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拓展,将亚非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它们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而导致了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国际分工最终形成。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于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互补性越来越大,相互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国际合作得到加强,逐步形成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地位的确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利用不发达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将剥削亚非拉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输出国外,形成了世界货币。从此,国际经济联系成为世界最经常发生的国际交往手段,世界在共同的需要下联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经济体系。尽管在二战以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曾一度形成以美国为首的以美元为中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组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以卢布为中心、以经互会为组织的苏东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且双方互相对峙、互不往来。但这两个体系的对立和互不联系,本身就是脱离了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和交换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现实,违背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这一格局以80年代末经互会解散而解体,各国经济重新融入完整的世界经济体系。特别是人类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以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新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为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可见,生产力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形成的市场经济,开放性是其客观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它不仅要求在国内市场,而且要求在国际市场这一更大的空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与自由流动,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成熟的市场经济越来越需要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正是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客观基础。但是,目前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它主要表现在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及由少数发达国家为垄断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三个方面。这种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其直接的动因是资本无限增值与扩张的本性,因而经济全球化就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世界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服从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但积极参与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化,因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相反,它意味着整个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整个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已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脱离统一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来孤立地、封闭地发展自己的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每个国家作为世界经济整体的一部分,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部分的作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二、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因此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而矛盾双方之间又呈现出不平衡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柄利弊相间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带来了吸收外资、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带来了走向世界,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带动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拉动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60年代开始,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国际投资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1961~1965年为5.1%,1966~1970年为5.6%,1971~1975年则达6.6%。其中,亚洲“四小龙”尤为突出。在80年代后期整个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大国经济每况愈下的情况下,1988年“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新加坡11.1%,韩国11.5%,香港8.3%,台湾7.3%。进入90年代,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尽管增长速度放慢,但依然“一枝独秀”。亚洲“四小龙”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著称于世。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有负面的冲击和影响。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它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也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的有关统计显示,最不发达的国家,10年前是36个,5年前是42个,现在增至48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现在的60多倍,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6,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从这个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是一个财富不断向发达国家集中的过程。第二,它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压力和冲击。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结构不完善,比较脆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发育尚未成熟,在经济全球化中必然处在被动地位,经济全球化也就必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压力和冲击。第三,它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也全球化。但少数发达国家垄断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外汇储备少,缴纳的基金份额小而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无权参与国际金融决策,只能承受国际金融变化的恶果。因而金融全球化在加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同时,无疑也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例证。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它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说,它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大挑战意味着大机遇,大机遇蕴育着大发展。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表明,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谋求更大的发展。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的秩序和进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每个具体部分的变化发展,有机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因此,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的秩序和进程。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发达国家从中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滞后性,使得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基础之上。在生产领域,旧的国际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服从于发达国家的需要,以致广大发展中国家至今仍以输出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操纵世界市场,以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工业品,又以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原料,进行不等价交换;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金融网,直接影响和操纵发展中国家的财政金融和经济生活,使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不同程度地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达国家还采取国际信贷膨胀的方式,使大量发展中国家负债深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力悬殊,却要共同面对发达国家制定的竞争规则。发达国家一开始并将继续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平等的被动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发展问题首先应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展不应只是发达国家的发展,也应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要素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所长,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市场,而发达国家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两者互补性强。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发达国家的发展最终将受到制约,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会遇到困难。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的:“发达国家应清楚地看到,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不发展,发达国家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南北问题不仅仅是个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但它不应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以制造更多的贫困和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为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标应是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发达国家的眼光不应停留在追求眼前一时的利益,而应放在谋求长远的发展上。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尊重各国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的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此基础上,谋求世界各国平等、共存、“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