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七年级语文上《观沧海》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4七年级语文上《观沧海》教学设计观沧海一、教材分析《观沧海》这首诗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古体诗。这首诗歌写诗人登山望海之所见,大海吞吐日月,其气势雄伟,尤为壮观。诗人以此来展示自己阔大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抒发想自己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诗歌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上课时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文学常识,有意识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形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感悟出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目标1、掌握一定的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3、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五、教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1课时七、课前准备1.收集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做好预习。2.制作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当你看到大海时,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想象)在诗仙李白眼里,大海孕育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与豪迈;在“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眼里,当他看到“海上生明月”的景象时,于是油然而生了“天涯共此时”的思念之情。那么在诗人曹操眼里大海又是怎样一种图景呢!寄寓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曹操的《观沧海》。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课件展示标题)设计意图:唤醒学生脑海中大海的图景和对大海的感觉,再举用名句,让学生注意到:大海同明月这一形象一样可以承载多种情感,在诗歌中常见。(二)初读感知(10分钟)【知识链接】《观沧海》是曹操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设计意图:了解必要文学常识,让学生对什么是乐府诗有印象。【朗读要求】仔细读三遍。读时注意诗中生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顺畅。【课件展示】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自由朗读】……【初读体验】谁来读一读《观沧海》?【学生朗读】……【师生互动】读的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中的一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学生再读】……【师生互动】我们可以发现在读时一般都是在哪里停顿?【学生回答】第二字后【师生互动】对,两字一顿,不吞音,才能读得有板有眼。因此我们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得注意读时的节奏,尽可能的读出味道来。比如诗题《观沧海》读的时候节奏不一样,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你可以尝试语速较快的读一遍,有沧海茫茫的感觉吗?你在放慢语速来读,观——沧——海,有感觉了吗?有些味道了吗?因此在读诗时并非是扯着嗓子就读,要读出味道和感觉来。这对同学们读时的字音、节奏、轻重缓急都是有要求的。再来读一次标题。【学生朗读】……【师生互动】谁来展示一下《观沧海》的读法?读出你的感觉和味道。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能听出什么味道、什么感觉?【学生朗读】……【师生互动】读得真好,在你的朗读时,我们眼前立即出现了登高望沧海的画面。【教师提问】读了几遍诗歌,你的大脑里出现什么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大海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叹他的宽阔。【教师点拨】是的,我们眼前都仿若出现了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的胸襟也不禁开阔起来。设计意图:正字音,在朗读过程中,展现大海壮阔的景象,初步感知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开阔地胸襟。(三)深入探究(15分钟)【互动探究】读过诗歌后,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分小组讨论)(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作者写了哪些景象,其中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动景?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件展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参考:(1)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是登山所见。(2)作者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日月、星汉。其中海水、洪波是动景,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的气势;山岛、树木、百草是靜景,烘托了大海的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大海不仅浩瀚辽阔,而且美丽多姿。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是实写,日月、星汉是虚写,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豪迈气概。(3)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小结:此首诗歌写以写景为名,寓情于景,诗人用富有.的笔调,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及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歌,通过探究获得自我对于诗歌阅读的独特体验,了解寓情于景的诗歌写作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拓展延伸,走进“曹操”(4分钟)【师生互动】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故事呢?(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华容道等)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设计意图:了解相关常识,拓宽学生认知面,储蓄语文知识。(五)作业布置(3分钟)1、背诵全诗。2、预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设计意图:背诵全诗是学生学习语文基本要具备的能力,预习是为了看学生能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出去。(六)板书设计观沧海曹操实景1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