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复习-十六届三中全会(一)、全面把握十六届三中的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要分析: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方面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三大产业、社会保障制度,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科学理论的作用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党的领导、“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2、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股份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哲学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观点看问题,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1、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国有企业、企业及其企业经营者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方面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加快推进配套改革。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4、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集体经济、农业、税收,哲学中的辩证法以及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方面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2、大力发展资本和其它要素市场。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交易原则,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1、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计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税收、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方面稳步推进税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1、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2、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出口竞争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交易原则、对外贸易、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哲学中的内外因关系,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1、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3、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将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第三产业、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矛盾的特殊性、联系、内外因关系,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方面1、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5、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复习中,可结合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矛盾的特殊性、联系、,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方面1、继续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3、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经济立法。)4、加强执法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和检察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复习中,可结合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哲学中的辩证法,政治学中的国家职能、依法治国等知识分析上述内容。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方面1、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