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政治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它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空格中,否则不给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哲学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2、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3、2007年10月9日《工人日报》载文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某种:“生物链”被中断,就会使一些生物在地球上绝迹;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去开发自然资源,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上述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③人类活动决定自然界的发展方向④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4、2007年10月14日《人民政协报》载文指出,迷信毕竟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它反对科学、背离真理的本质决定其必定受到科学的鄙视和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非科学性表现在:①它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②它混淆了世界的本原③它忽视了思维的存在④它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了世界的本原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观点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7、解决城乡差距,过去依靠的农产品增长、提价等方法已经失灵。如今,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这说明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在扩展、在加深③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④正确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右边漫画中,某领导的做法①属于形式主义,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②是一种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工作作风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预测事物的变化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联系的观点③矛盾的观点④发展的观点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由于一些客户认为“四”谐音“死”、“十四”谐音“要死”,是不吉利的号码;还有人认为,在西方,“十三”被视为不吉利的凶数,会给人带来不幸;而十八又代表着“十八层地狱”的含义。因此,一些开发商在对楼层进行编号时,往往“过滤”掉这些所谓的“不吉利”号码。这些客户的看法及开发商的做法A.有道理,符合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B.正确,看到了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C.是对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歪曲D.是错误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11、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③要把现象和本质加以区分④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1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联系观点的有A.花开花落各有时B.前世修德,今世得福,来世必得好报C.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D.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1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静止是不存在的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4.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②唇亡齿寒③邯郸学步④吐故纳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意识反作用,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物质是意识的反映,对意识具有反作用16、日本动画片因其人物形象个性化强,极富夸张、喜剧或怪诞神秘色彩而享誉全球。中国动画片并非技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和地位C.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大胆革新,勇于创新D.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①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③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④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段话体现了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的原理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矛盾分析法④两分法两点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有人说:“自由是个好东西,我们要自由,不要纪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①夸大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否认了二者的对立②夸大了自由和纪律的对立,否认了二者的统一③违背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④坚持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A.①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0、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说:“泾溪石险人谨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生与忧患,死于安乐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衣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外在原因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2、近年来,一些地方发挥本地优势,积极举办各种特色的“节”和“会”,目的是“节会搭台,经贸唱戏”,为本地招商引资扩大影响。发挥本地优势发展经济必须把握的前提是A.大干快上,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B.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C.认清主流,坚持矛盾分析法D.依靠外援,外因起主要作用23、某地政府为改变贫穷面貌,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河流上游建造了一座造纸厂,这一做法①没有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坚持了发展的观点④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A.①④B.③④C.②③D.②④24、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总体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坚持“四优先”体现了A.社会是变化发展的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C.矛盾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25、三峡移民创造的“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源于库区,形成于移民过程中,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论述所体现的哲理有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③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回答26-27题26、2006年6月,国家统计局下属部门推出一项政策建议:允许一些地区GDP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以避免短期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允许一些地区的GDP出现升降波动从哲学角度看①承认了主次矛盾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是从主观出发,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27、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观,以牺性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GDP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GDP”而是“黑色GDP”了,这说明①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8、下列对运动、变化、发展、矛盾四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变化发展是运动,而运动变化不一定都是发展②任何矛盾着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③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④矛盾存在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9、“顺境中的英雄是自制自控,逆境中的英雄是不屈不挠。”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变客观条件④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对立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30、苏轼在《范增论》中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是说: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政治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8+8+12+12=40分)3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结合材料,用哲学观点分析党中央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正确性。(8分)。32、材料一: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74100人无家可归。材料二:2007年9月12日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海岸自发生里氏7.9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至少1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材料三:2007年10月24日晚,印度尼西亚海域又发生里氏7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此次地震目前造成至少23人死亡。有人说“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请简要说明理由。(8分)学校班级学号姓名3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一项重大突破。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