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内丘县第四中学刘素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分子的特性。③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分子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现象的方法。②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重点、难点】★重点:①对分子特点的理解。②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难点:①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②对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的认识。【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探究实验,培养缜密思维,发展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学法: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充分想象,将宏观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表面化。【教学准备】①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实验。②50ml酒精和50ml水的混合实验。③热胀冷缩实验(细玻璃管中装入酒精水浴加热)。④改进的氨分子扩散试验。⑤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微观世界的开始,而分子、原子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大多数学生对于生活中湿衣服的晾晒、蔗糖溶解、闻到花香、等现象司空见惯,在初中物理也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但有些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分子是初中生首次接触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因此对本节课知识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设计思路】分子、原子是抽象的微观概念,对于初三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简单易懂的实验引入概念,并将课本上的分子运动实验改进,从而变演示为分组实验,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合理猜想、分析推理,自己体会到分子的存在及其性质,从而建立分子的概念。除此以外,本节课还运用多媒体的图象和动画设计,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了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使这些概念在学生看来能够感觉甚至触摸得到,在不经意间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微粒观”,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承认客观事实: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第二阶段:认识分子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第三阶段: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一些问题,包括对某些概念的微观理解和对某些宏观现象的原因阐述。【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香妃跳舞,吸引蝴蝶”。提出问题“蝴蝶为什么能闻到香妃身上的香气?”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演示实验】教材48页实验3-1: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引起现象的原因。为解释上述现象,科学家提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两名学生帮助老师做品红扩散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后描述看到的现象。创设真实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欲。出了“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探究新知(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二)分子的特征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板书】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图片,告知学生“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十亿人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三万年才能数完,若把分子放大到指甲盖一样大,照这样比例放大手,手大到可以握住整个地球。出示数据: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并让学生将此数据用小数来表示。【板书】二、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学生认真观看图片,从而感受到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观看图片,分析数据,感受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事实证明分子原子的存在引导学生进入微观学生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深刻地认识到分子很小提出问题“50+50=?”,有没有不等于100的情况?【演示实验】“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后体积不等于100ML”。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酒精和水混合中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此现象。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苯分子之间有间隔。【板书】2、分子之间有间隔。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播放某物质固态、液态、观看演示实验,思考问题。观看酒精和水混合flash动画。并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的原因。观看“苯分子的图像”真实的感受到分子间有间隔。分组实验:分小组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小组讨论交流引起现象的原因。回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液体分子间隔小,不易被压缩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直观感性认识。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气态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引导学生总结物质三态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的规律。多媒体播放物质的三态变化图,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演示实验:将细玻璃管的一端套上胶皮管并用止水夹夹紧,从另一端注入一定量的酒精(加入少量品红以便观察)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然后放入热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板书】分子间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提出问题:你能解释温度计的原理吗?观看“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总结物质三态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的规律。观看物质的三态变化图,得出物理变化中只是分子间间隔改变,分子本身不会改变.观看演示实验,从分子角度来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分子间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从微观角度解释温度计的原理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演示实验:①向盛有3mL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混合均匀,引导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②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有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什么变化。告诉学生做“分子运动”分组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及实验操作要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取出滤纸,将大烧杯连同玻璃片一起翻转,将玻璃片向一侧推移露出少量缝隙,用雾化器向烧杯中喷水吸收残留的氨气得到少量稀氨水,把稀氨水浇到花盆中是极好的肥料。提出问题: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为什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都有哪些特征呢?再次展示“香妃跳舞”的图片,“品红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实验”。请学生从分子角度解释现象的原因。1、蝴蝶为什么能闻到香妃身上的气味?小组内进行“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将氨气吸收,回收利用。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学生总结分子的三个特征。能力。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2、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为什么在热水中品红扩散会更快些?学生分组讨论,依据所学习的分子的特征回答问题。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提高出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习题,采用学生抢答方式完成积极回答问题,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小结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学生整理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能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从微粒角度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利用分子的有关性质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巧妙的作业设计达到“课虽终,趣犹存”意境【板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受热间隔增大、遇冷减小。压强增大、间隔减小【教学反思】由于学生想象力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因此教学中我将微观概念的学习建立在宏观实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中引发思考,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符合学生“学以至用”的需求。注重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音频、动画、图片)为学生提供大量宏观、微观、直接、形象、抽象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发现。分子的性质及其概念的建立,均由学生自己探究、推理得出,很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堂理念。同时教师又及时提供协作学习的引导、启发,能够引起学习者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增添了“等体积酒精和等体积水混合”“物质热胀冷缩”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将宏观可见的现象与微观难见的粒子建立联系。并将教材上的实验大胆的进行了改进。①改进了“品红水中扩散实验”。“品红固体在水中溶解”即将品红放入冷水中溶解。在教材中这一实验的功能是引入新课。在实际教学设计时,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等量品红固体分别同时放入盛有热水(左)和冷水(右)的烧杯中,这一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的现象却可以反映分子的所有性质,以此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对分子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最后学生再次通过对这个实验想象的分析,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分子性质联系起来。②改进了“氨分子运动的实验”,改变以往使用大小烧杯过多,使用药品量过大,操作繁琐,用时较长,趣味性弱,尤其空气污染严重。使实验环保节约,降低污染。从而能够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达到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共同参与的目的。“滤纸出现红字”增添实验趣味性的同时,不失其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现象明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极佳。但是由于本节课安排实验探究较多,课上几乎没有“留白”时间,而快下课时班内一名女生发现“已经显出红字的滤纸拿出来后,红字又消失了”这一现象后,已经没有足够时间再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了,给本节课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